論中國畫教育的學習與探討

  摘 要: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獨具民族形式和風格的繪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使用不同型別的毛筆、不同質地的墨和顏料、使用宣紙和絹來作畫,主要分為山水、人物、花鳥三種類形,在表現形式上分為工筆、寫意、兼工帶寫等。筆者在擔任老年大學講師期間,學員在年齡、學識、修養等方面高低不等,對中國畫的認識理解以及繪畫基礎水平相差不同,為此筆者做了如下教學計劃。
  關鍵詞:中國畫;教育;學習探討

   一、培養學生對中國畫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中國畫的嚮導,是認識中國畫的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對中國畫的瞭解,使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低估的動力。首先,教師對中國畫要有很深的造詣,在教師的學識、修養的引導、感悟下,使學生會產生嘗試學習的動機,以至滿足學生對審美的需求,初步感知中國畫。教師對學生提倡多參加中國畫講座會、研討會、論談會,經常參觀中國畫作品及其他畫種的作品展覽,教師同時應指導、講解作品的主題及其藝術規律,啟發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思考、感悟,通過學習,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開闊眼界,提高鑑賞中國畫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自己的喜愛選擇,樹立創作目標和意識,對中國畫產生趣味,對情與境產生創造。學生憑興趣會主動參與各類美術活動,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選擇活動素材,通過自己的感知、聯想、情感、思維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在審美的薰陶過程中受到強烈的情感體驗,充分領略到中國畫藝術的美感,激發他們自由而個性化的進行創作的熱情。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中國畫創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構想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未來理想。
   二、在中國畫傳統臨摹學習中提高筆墨技能
   中國畫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學習中國畫常從臨摹入手,實際上是在學習前人的繪畫語言、構圖和皴擦點染的技法,以及用線和用墨、用色,並熟練掌握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及各種繪畫技能的應用。學生們就能夠在宣紙上作畫,表現自己對情與境的想法,並能領略中國畫的筆墨趣味。
   談到中國畫筆墨。首先想到作畫中用筆勾線,即是用筆表現的骨幹,又是墨的精骨,用墨用水的精妙好壞離不開用筆。在作畫運筆時的起筆、收筆、中鋒、側鋒、藏鋒、轉折、提按、疾澀等,不同的運筆會產生不同的筆線特徵和質感。學習運筆時,切忌板、刻、結、枯、弱,即在描寫景物的形狀用筆沒有變化,放不開,下筆僵硬,不夠靈活和流暢,筆下沒勁,筆力不足的畫,是缺乏藝術生命力的。對用墨在唐代張彥遠說:“中國畫墨分五色,即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個色階。墨是被作為“色”來看待的。清代唐岱把墨又分為六彩,即在“五墨”中再加上“白”。用墨之法變化多端。古代畫論提出“用墨四要”,一要 “活”,落筆痛快,墨分濃淡,乾溼得當:二要 “鮮”,筆硯要洗乾淨,下筆準確果斷,墨色鮮潔明豔,不滯不浮:三要“變幻”,墨色有濃有淡,隨類賦彩,變化無窮:四要“筆墨一致”,依照不同的物件,採用不同筆法及與之適應的墨色相結合,去進行描繪。
   學生在熟練的掌握了用筆用墨,而後在深入生活實踐中運用,以達到較為理想的形式美認識目的。在認真學習研究理論知識、基礎技法知識及臨摹古今名人畫作的同時,對於中國畫筆法的搭配、線條的組織,依照不同的物件,採用不同的筆法及墨色相結合,進行描繪完成作品。不論那一種畫法,都要達到墨色濃淡相生相宜,濃中有淡、淡中有濃。墨隨筆用才能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才能創作出筆墨美、形式美、意境美的藝術品。
   筆墨是中國畫藝術表現的最主要語言。它包括表現物象的形狀與內在的精神氣質,是畫家心靈的亦化,氣質的流露、審美的顯示、學養的標記,集中反映了中國畫藝術的高下和精粗。通過筆墨呈現出某種文化精神,強勁的人文氣勢,筆墨是中國畫獨具特性的,無論怎樣變革都無法脫離筆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