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的八項注意要點

  孫式太極拳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豔麗的奇葩。孫式太極拳是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一代宗師孫祿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極之大成,冶三家於一爐,所創立的優秀拳種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是我國特有的武術專案之一,是一種“內外兼修”的運動***內主靜心養性,外主鍛鍊體魄***;是以柔曲為體,以剛直為用。

  非柔曲不能化,非剛直不能用。體用則為以柔克剛,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方法。

  練此拳時應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內外相合,幹萬不可用拙力。應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關於太極拳的練法,郝為真先生談練太極拳有三層意境

  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層則如身在水中,兩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運動。

  第三層則身體輕靈,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臨淵履冰,神氣內斂,不敢有絲毫散亂,此則拳成矣。

  孫式太極拳的姿勢、動作,都有一定的要領,並各有其意義。茲摘要介紹如下:

  頭

  頭要上頂,但不可用力。下頦自然收斂,頭項正直,精神貫注。全身鬆開,頂、蹬、伸、縮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虛靈。即所謂虛靈頂勁。

  口

  口要虛合,舌頂上顎,用鼻呼吸。

  胸

  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則氣沉丹田。

  胸挺則氣湧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漂浮,為拳家所忌。胸含則氣貼於背,力由脊發是為真力。

  以上即所謂含胸拔背。

  肩

  兩肩務要鬆開,下垂。切忌聳肩,否則氣湧於上。

  肘

  兩肘要向下鬆垂,兩臂自然彎曲。即所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之意。

  手

  五指張開,塌腕,虎口略圓,手心略內含,如抓抱一圓球之狀。

  腰

  腰必須塌住。因腰是全身動作之樞,力量之源。人之旋轉、進退、虛實變化全靠腰勁貫串。

  腿

  兩腿彎曲,務必分清虛實,即身體重心要放在一腿上。如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

  反之,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分清虛實為太極拳之要義,運動起來轉動輕靈。否則邁步重滯,易為人所牽動。

  孫式太極拳的八大特徵

  1、遵從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以恬淡虛無的心態,蓄神求以中和,自然開發人體中和之氣,神氣合一之內勁。使習者從中完善身心本能,開啟大慧。

  2、以易經為指導,由無極而生,太極而始,以形意拳三體式為基,內運五行、外演八卦,使拳式合於易理。使習者能產生先後天八卦相合之效。

  3、以丹道修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作為拳學進階的基礎,將丹經竅要融會貫穿於每一拳式之中,使習者通過拳式產生動靜合一之效。使技通於道。

  4、以“順中用逆、逆中行順”為行拳之總綱,融入八卦拳行拳的“九要”法則,從而涵蓋了《易筋》、《洗髓》兩經之精義,使習者通過拳式產生內外合一之效。

  5、引入形意拳拳式簡約而內意彌深之理,使孫氏太極拳的拳式至簡精純。又引入形意拳三層呼吸之道理,不刻意追求呼吸,以自然呼吸為始,式正氣從,以致真息。

  6、以形意拳三體式為整套拳式技術之基礎,要求重心上下無起伏,始終在一個水平面上運動,培育機體一觸即發之本能。

  7、以八卦拳之進步必跟、退步必撤作為整套拳式的基本移動方式,要求重心始終在兩足上交替變換,利用重心的連續變換協調、渾融周身的陰陽、虛實,求中和而達至空、至靈。

  8、以太極拳之連綿不斷、沾黏相隨及棚捋擠按採冽肘靠八法為該拳的基本運動形式,並以先父的化勁練法,為其行拳之內意。從而將形意拳之實中、八卦拳之變中,自然融蓄在孫氏太極拳之空化之中,使習者在運用中,能極盡整實、靈變、空化之能。

  以上就是孫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所以說孫氏太極拳,是使拳術通於道,將拳學的研修,昇華到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