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訓練方法

  有哪些?正手攻球是乒乓球的基本技術,練好這個才能持續提高球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乒乓球正手攻球訓練方法

  第一、 重心交換最重要

  就是重心先左,腰帶動引拍,重心到右,腰帶揮拍,重心到左。一開始可稍慢便於固定動作,入門大約能連續打個20~30板後,逐漸加快節奏,快打快還。需要提醒的是,不是越快越好,要有意識的控制擊球節奏,個人體會變換節奏練習最有效,慢—————快—————慢—————快,熟練後可試一下慢打快還。在節奏變換中體會用腰控制擊球節奏,體會重心轉換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的空間移動感,對加快動力定型用於實戰非常有效。

  第二、肘部固定也是重點

  引拍,擊球,還原都要把肘固定住。這個最難練,特別是不要盲目模仿明星夾臂動作,這些明星夾臂往往是在賽前對練不發力的前幾板,後邊發力打及比賽中大部分明星的攻球動作都是不夾臂的。大臂和肘部正手攻球中相對固定,但不是固定不動,是相對固定在一個距離範圍內移動,輔助發力。如果夾臂和肘部過死,會導致肩部緊張,發力不暢。

  第三、板型不是一個角度

  相對固定大約70~80度,但是一個球一個角度,就是說板型是要根據來球高低來調節的。這個手感與眼睛餘光看到的板型角度,應該有些誤差,訓練量大了後,才會形成正確的板型調節反應,板型角度的調整最好要用前臂旋轉來進行,不要用手腕,因為用手腕調整容易晃動,造成手腕翻,勾等多餘動作。

  第四,拍子擊球前要有加速度

  這個練熟了後才能體會到啊,手臂前揮不是一個不變的速度,應該愈來愈快,觸球前最快。這就所謂的迎前,從引拍開始就要順著來球引,引拍結束馬上迎球加速度揮臂。而不是被動等在那裡,球頂拍子了再去勿忙擊球,早反應,等一下球,找到合適落點和時機才能更主動。

  第五、擊打紮實不要蹭球

  蹭球不是摩擦啊,先練擊打的感覺,就是拍子從後向前很正的撞擊。蹭球其實是預判和還原慢造成的,來不及移動,來不及引拍,來不及調整動作,匆匆忙忙出手,發不上力,擊打不實。其實,個人理解乒乓球比賽就是由各種短促、快速的動作串聯組成的,基本動作掌握後,要想闆闆有質量,還原最關鍵,一板好不可怕,多板好威脅大!這其中還原是紐帶。正手攻球站位近臺,動作小,擊球時間短,要想擊球實,必須要發力,更要借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

  總之,不要急於練弧圈球

  正手攻球,板子一壓就是摩擦!但是撞擊,擊打最難練。練不好撞擊就去練摩擦,到最後什麼可能也練不出手,最重要地是練習由近到中臺的撞擊,快速擊球快速還原,積累那種擊打紮實的手感,非常熟練後,拍型前壓,重心放低,整個攻球放大一些,就是斜撞擊式的弧圈球,而且這個弧圈球是有威力、有質量的弧圈球。因此,基本功就是高階技術,不要急於學習所謂的高階技術。

  乒乓球6種針對性訓練方法

  1、目標打擊練習法

  為戰術需要,在對方檯面上放置半個乒乓球或其它物品。要求運動員在練習時盡力擊中目標。此法可大大提高控制落點的能力,提高某特定戰術的訓練質量。

  2、升降球網練習法

  升網法:將球網稍升高***約1釐米***,練習既定內容。此法可增加攻球弧線的彎曲度,對攻球弧線過直者,頗有實用價值。

  降網法:將球網略下降,按既定內容進行練習。此法多在練習削球或搓球時採用,可降低擊球弧線的高度。

  3、噪音干擾練習法

  將正式比賽時觀眾的喧譁、廣播等雜聲錄音,在訓練中不時地進行潘放,使運動員在平時訓練即對比賽氣氛有所適應。

  第三十五屆世乒賽在朝鮮平壤舉行,我國選手童玲在與前世界冠軍朝鮮運動員樸英順比賽時,觀眾的傾向性很大。因童玲平日訓練有素,能把朝鮮觀眾的喊聲、掌聲想成是在為自己加油,故而泰然自若,在0:2落後的情況下,連扳三局,反敗為勝。

  4、加寬球檯練習法

  將球檯的其中一方改放一個半或兩個檯面,使檯面加寬。此法多在練習步法時採用,可增加腳步移動的距離和速度。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常在多球練習時採用,大大提高了她側身和撲正手的步法水平。

  5、網上加線練習法

  將球網上方另加一直線,要求雙方擊球皆從中間穿過***中間約為5釐米***。此法一般在對搓時採用,目的是控制弧線高度。

  6、降低臺高練習法

  兒童身材矮,用常規球檯練習不利於技術動作的掌握,故將球檯高度適當降低。國家體委已正式作出規定:兒童比賽使用矮球檯***12歲以下者使用球檯高度為68釐米;10歲以下者使用球檯高度為64釐米;正規球檯高度為76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