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技擊哲理
技擊是太極拳境界提升表現,也是每個習武之人的追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練太極拳必要學習技擊,技擊是太極拳的檢驗階段,通過練習技擊,能夠領會太極拳的要領。
以柔克剛
太極拳作為武術,與其他拳術相比,有著獨特的技擊特色。其主要的特色是以柔克剛。
以柔克剛包含了以靜制動和以弱勝強的特點。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說:“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以柔克剛正是《道德經》所強調的一點。
在技擊中,最重要的是以柔克剛,要做到柔中有剛,剛中有柔,這是練技擊最重要的核心。
老子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一般地說,柔弱的東西代表新生,充滿生機;剛強的東西代表盛大,失去生機。
柔弱的東西含蓄,具有韌性;剛強的東西顯露,具有脆性。柔弱的東西持久;剛強的東西短暫。“抽刀斷水水更流”、“滴水穿石”等等都說明了“柔勝剛”的道理。
太極拳的技擊和盤架子一樣,具有鬆、柔、圓、緩、勻的特色。中正安舒,輕鬆柔和的動作能使內氣無微不至地執行,同時能使神意主導吞化和發放。太極拳以柔為主的技擊藝術與其他的技擊藝術相比,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太極拳屬於武術中的內家拳,太極拳與外家拳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點。
第一,太極拳不使拙力,重意不重力,不跳跳蹦蹦,始終是體氣平和的;
第二,太極拳以靜制動,練拳時一直保持身心鬆靜的狀態,應變時也是保持以靜制動的狀態;
第三,太極拳以柔克剛,也就是柔柔韌韌地不用力,就能戰勝力氣很大的對方;
第四,太極拳能以弱勝強,在年歲體質相差很懸殊的狀況下,弱者可以戰勝強者。
何謂“引進落空”
就是引動交手對方的重心,使其失去平衡,為我的取勝創造條件。
其技藝以“柔弱”為前提。“柔弱”者能麻痺彼方,促使彼方造成錯覺,率先行動,過早地暴露重心和弱點。這樣,主動者就給被動者創造了擊敗自己的條件。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道德經》69章。“為客”不是為客而客。“退尺”不是為退而退。“客”和“退”只是一種現象和手段,其目的是為了讓彼方造成過失,讓己方取得“我順人背”的優勢。
可見,老子所說的“客”與“退”,其本質是為了掌握主動權。太極拳以“柔”為主的指導思想與老子的論兵思想同出一轍。
“引進落空”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靈敏的“聽覺”。為了取得主動權,彼方總是不間斷地調整自己的重心和勁點,因此我方必須先於彼方掌握變化的動態。倘若稍有疏忽,就將陷於盲目,從而失去“引進落空”的機會。
老子說:“見小日明。”“見小”就是要謹小慎微,防微杜漸,十分細緻地瞭解對方變化的機兆。“明”即清楚,要心中有數。靈敏的“聽覺”,需要進入“見小日明”的高層次。
“引進落空”的條件之二是“靜”和“蓄”。“牝常以靜勝牡”《道德經》61章,雌柔常以靜定而勝雄強。“引進落空”中的“柔”與“靈。
如果失去“靜定”,其功夫就象建築在沙漠上的樓房,彼若以重兵壓城,己方就必然煩躁,內氣上浮,手腳散亂,最後導致行動的莽撞。“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李亦畲:《五字訣》。
心愈靜,分辨彼方的虛實愈細緻,掌握彼方的動向愈精確,這一層功夫是無止境的。“靜定”的功夫需要有很高的武德修養和深厚的太極拳功底。
“靜定”者含蓄,含蓄能吞化彼勁,以達到“引進落空”的目的。“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賂,為天下賂,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瞭解雄強,卻安於雌柔,作為天下的溪澗處下而含垢,包容大度,吞化一切,太極之道得矣!這一切始終貫串著老子的以柔弱為起點的哲學思想,“弱者道之用”《道德經》40章。
捨己從人
“引進落空”只是具備戰勝對方的條件,要最後戰勝對手,還須把功夫上升到“捨己從人”的高度。
“捨己從人”同樣建立在“柔弱”的基礎之上。它是在表面的被動中操持主動,調動對手,最後戰勝對手的’一門功夫。
“捨己從人”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從人”,“以奇用兵”《道德經》57章;其二是“捨己”,能“載營魄抱一”《道德經》10章。“從人”指戰術,“捨己”講實質。
“從人”的中心思想是根據“偵察”到的情況,作出分析判斷.然後運用各種手段,迷惑對方,調動對方,最後為我所制。
交手雙方。假如對方內勁渾厚,力量很大,接手就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我方首先要避其鋒芒。待對方舊力已去新力未至之際,我方立即抓住時機進行滲透,爭取主動。
若對方攻勢過急,重心暴露,失去千衡,我就立即利用對方的慣性進行突如其來的打擊。
如果對力內勁欠足而聽覺靈敏。又:老是與我迂迴,那麼,我方可以穩住丹田之氣而步步逼進,就象壓路機隆隆而進—樣,逼其勁點暴露,為我所制。
總之,雙方交手,揚長避短,聲東擊西,靈活機動,出奇致勝。“兵者,詭道也”《孫子》1章。
“捨己”的功夫具有忘我無私的品格,它不但是技擊功夫,也是修德功夫,使太極拳從“拳”上升到“道”。“為道日損”《道德經》48章,真正進入“捨己”的境界,則需要約繁至簡,在眾多的規律中抽象出最基本。
最簡單的規律 —應物自然。“捨己”要求得機得勢。身心合一,練氣歸神,氣勢騰挪。雖動猶靜,雖靜猶動,渾沌不分,最後進入忘我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時,與人交手,全身透空,在身“不知手之舞之,是之蹈之”,在心“有心運到無心處”。自身的小宇宙與天地的大宇宙熔和,太極拳的技擊進入廠“無有入無間”的妙境。
“捨己從人”是太極拳用於技擊的精華。它是“四兩撥千斤”的終點,又是起點。因此,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告誡道:“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太極拳的“捨己從人”不但使太極拳在技擊方面進入—層境界,而且使太極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方面和精神陶冶方面都享受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無窮樂趣。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