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提高技擊實戰能力的方法
太極拳毫無疑問地是一種技擊實戰性很強的拳種,現在有些人懷疑太極拳是否能夠實戰,這是因為太極拳普及的原因。練太極拳追求技擊實戰能力的是少數人,而這一部分人大都是各派傳統太極拳傳人,太極拳真正的實戰能力培養的內容存在於各派傳統太極拳中。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歡迎閱讀。
練習太極拳要想具有技擊實戰能力,首先要出功夫,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選擇正確的練習方法。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練習方法呢?以我個人數十年來練習李派太極拳的經驗來說,練太極拳不能死練套路,死練套路是很難出功夫的,即使是出了功夫也不會運用,遇到真正懂技擊的高手就會一敗塗地的。套路是傳統太極拳主要練習手段,但不是全部。具體地說,太極拳的內容包括:一、基本功的訓練;二、套路的練習;三、樁功的練習***李派傳有太極十三樁***;四、內功的修煉;五、輔助功法的練習,比如操繩功、揉球功等等;六、各種推手的練習;七、對手練習***即實戰訓練***;
首先基本功的練習決不可以忽視,俗話說“練拳不溜腿,必是冒失鬼”,傳統太極拳對基本功的要求很高,韌帶必須要抻開,這樣動作才能做到位,一些高難動作也就可以做出來。既然是要追求技擊實戰能力,那就不能和公園裡那些老年人一樣練法了。所以,基本功練習是基礎。其次是套路練習,俗稱“盤架子”,基本功練好了,動作可以做到位了,架子也就可以盤好了。盤架子不能死練,所謂死練就是一成不變地按照順序把套路打下來。你天天這樣練是不行的,就是練到老也是不會運用的。一開始,你不要上來就練成套的拳法,要先練簡單的單手套路,比如李派的“八門手法”、“老三推”,八門手法就是棚、捋、擠、按、採、捩、肘、靠,每一式就是一趟拳,反覆練習,八式練熟了,就開始入門了,這時就練習比較複雜的套路了,此外,你還要學習拳理,要弄明白一些簡單的要領和拳理。比如提頂吊襠、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裹襠護臀。什麼是“頂頭懸”?怎麼才能放鬆?這些都要弄明白。另外,什麼是無極、太極、兩儀、四象、陰陽、五行、八卦都要明白。這些可不是迷信呀!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掌握了這些,你就會明白很多道理的,對你今後掌握拳理是很有幫助的。
接著說套路練習***盤架子***,套路練習不能總是一種架子,要高、中、低架都練,低架子注重下盤功夫,俗話說:“下盤築根基,上盤練手法,中盤練大通”,下盤就是低架子,練低架子很吃功夫,也很出功夫。練低架子有的動作腿要緊貼地面,慢慢地裹起來,李派的太極五行捶共一百零八式,練上一回需要一個多小時,你要是不能做到放鬆,你是堅持不下來的。另外呢,這樣練習也能使你自然而然地放鬆。開始,你可能堅持不下來,練上一段時間後,你就會覺得很輕鬆,每天早晨練上兩個小時,你這一天都會覺得精神飽滿、精力充沛,體能特別的充足。你要有至少一年的時間來練下盤功夫,才能練好下盤,下盤練好了,根基有了,你的腰腿力量就會得到很大提高,全身也能放鬆了,這就是所謂功夫。你要是能搞清楚什麼是陰陽,功夫就會不斷進步,陰陽是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是一種分類的方法。在太極拳練習中,陰陽就是蓄與發,是開與合,是呼與吸,是左與右,是柔與剛。
盤架子要明白陰陽,明白什麼是雙重,什麼是偏沉,拳經雲:“雙重則滯,偏沉則靈”,所謂雙重就是陰陽不分,偏沉就是分出陰陽,太極拳每一式都要分陰陽,動作與呼吸協調起來。全身的關節要靈活、協調,要身備五弓。上身不能練成平板,一動起來周身的關節就要協調一致。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把勁練整,功夫就會出來。盤架子的功夫結合站樁、內功修煉,輔助功法的練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時再結合推手練習,會使你比較深刻地瞭解、體會和掌握太極拳的勁法,為實戰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前面說到盤架子不能死練套路,就是說一套拳法不能總是機械地按照順序練下去,當套路練到純熟的時候,就要打亂順序任意連線各個式子。這樣練習是為了使你能夠靈活地掌握太極拳式子的用法。李派太極拳盤架子就叫做“單練”,單練講“單練四要”,“四要”即“理”“勢”“氣”“機”四個要點,也可以說是四種練法,李瑞東先生雲:“單練者,乃一人獨練者也,獨練切勿貪多,務求純熟。或擇一、二式而專練之,此謂之練勢;或連三、五式而急練之,此謂之練氣;或乘勢之便利而任意練之,此謂之練機;或酌勢想象而練之,此謂之練理,合而言之,單練四要也。”
初練者在盤架子時,千萬不要貪多,不要追求儘快能學會一個很長的套路,因為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重要的是純熟。李派的練法是,初練者在練習每一個式子後,都要將這個式子作為“樁”來站一段時間,然後才練下一個式子。這樣練才能很快地練出我們所要的“內勁”來,否則,你看似學的很快,其實出功夫反而慢多了。等你把每一個式子都練習純熟了,再練習成套的拳法不遲。一個套路純熟了,就要打亂順序任意連線練習,李派的單練四要是有順序的,不能亂來。李瑞東先生雲:“夫本理以造勢,即勢以運氣,借氣以生機,行機以達理。”“而練有專規,不練勢則勢不穩,不練氣則氣不接,不練機則機不靈,不練理則理不通。俱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練勢則勢不真,不練氣而遽練機則機不活,不練機而遽練理則理不圓。學者宜深思之。”
單練的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後,還要由老師親自講明關竅和“手訣”,手訣有五個字,這五個字就是開關通竅的鑰匙***筆者在這裡不能隨便透露,以免練習者盲目採用而導致出偏***,李派太極拳講究“手有五訣、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頭頂五星”,這就是外五行。此外還有“內五行”,而手訣呢?就是手指的曲伸與口的呼吸相合,做到這一步,就可以達到所謂“內外相通”、“呼吸通靈”,達到了內外相通、呼吸通靈,就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功夫也就上了一個臺階。李瑞東先生雲:“練藝不明手訣,猶如暗室無燈,雖苦練一生,亦難成功。”過去拳家講“六耳不傳”就是指手訣不能輕傳。單練功夫到了這時,仍然不能用於實戰,必須要經過雙練,由老師來給弟子“安手”、“安眼”,講明尺寸分毫,並且經常給弟子“喂手”,弟子之間要經常進行對練,也就是雙練。不斷地進行體驗,總結。這種雙練絕對不只是推手,推手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經過這種練習後,才能具備實戰能力。練習者要每天進行至少四個小時的刻苦訓練,經過至少三年的訓練才能達到實戰的目的。過去有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那其實不是太極拳傳人的說法,而是外人所說,那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李派講“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能初步進行實戰,並且放人於丈外的功夫,不過是小成的功夫。那麼什麼是大成呢?練太極拳達到了大成功夫,就是具備了相當的反應能力,非常靈敏。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達到了“返先天”,這是說將人***先天本有的某些潛能***本有的良能良知開發出來了。如果說小成是“懂勁”,那麼大成就是接近於“神明”了,功夫到了這一步,實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要想練到這一步也絕非輕而易舉的,路子必須要選對,有明師指點才不會走彎路,而且還要下苦功夫,不但練功夫時刻苦,就是學習拳理也要刻苦,還要有一定的悟性,總之,天上是不會掉餡兒餅的。我歷來反對什麼速成的功夫,也反對將本門的太極拳法函授他人。那樣既是貪人錢財,也是誤人子弟。不過現在有了錄影和光碟,某些自學者如果有悟性的話,也可以試試,這要看實際效果了,如果效果不好,也是不可以的。
筆者和張紹堂先生曾經就太極拳的實戰能力的培養問題作過長談,紹堂先生練太極拳將近四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練拳經驗,有著非常出眾的實戰能力。紹堂先生說,武術的實戰功夫,下等功夫靠力量和速度來取勝,中等功夫靠手法和技巧取勝,上等功夫靠先天的靈敏來取勝,就是所謂無拳無意,無所謂什麼手法招式了。對方出手,你不用去想用到底什麼招式來對付,動作自然而然就出來了。假如對方的招式中途有變化,而你也會隨之變化,但你總能剋制對方,甚至對方偷襲你,你也會及時做出反擊的動作來,你的大腦還沒有反應,而你的動作就已經出去了,這就是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我們練太極拳最終的目標是“返先天”,所謂返先天就是把人體的潛在的東西開發出來。這些東西並不神祕,任何人只要方法對頭,都能練出來的。當然,萬丈高樓平地起,開始還是要從最基本的東西入手的。基本功一定要練紮實,沒有基本功,動作不可能練到位的。動作都做不到位,你也就不可能練出真功夫的。為什麼有的人練了幾十年都練不出功夫來?一是因為基本功沒有,二是因為方法不對,拳理不明白。三是因為工夫沒下到。練習太極拳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前面的那個“無”,是什麼也沒有,你沒練當然就沒有,你就要通過苦練,練而有之,有了拳法也有了手法。這時候你就作到了從無到有,後面的那個“無”,是你功夫的昇華,你的拳法、手法純熟了,運用自如了,你就“懂勁”了,可以實戰了,進一步練下去,你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就能練出來了,你就接近“神明”了。這就是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不是王薌齋的發明,李瑞東先生早就說過類似的話,意拳***大成拳***的理論並沒有超越傳統武術的理論範圍,岳氏心意拳理論也有這樣的內容。功夫練到了這一步,你完全可以不必刻意去想什麼招式對付什麼手法了,一伸手就有了。李瑞東先生說:“不練招法手”,指的就是這個時候。所謂“無招勝有招”嘛!任何人炫耀自己某個招式如何高明,那他的功夫肯定還不是很高的。高手比武是絕不會事先準備好用某招來對付對手的某招的而是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靠什麼來隨機應變?就是靠你練出來的先天的靈敏反應,這就是“無招”。但是,你要明白,這個無招的基礎是“有招”,要想達到“無”,還必須從“有”開始的。我說盤架子不能總是按照順序去練套路,練習純熟後就要打亂順序任意連線,按照“理”“勢”“氣”“機”的次序去練,這樣盤架子就是從“有”練到“無”的一個過程。我這樣說應該是比較通俗的吧?
再說說推手吧!推手有“定步”、“活步”、“四正”、“四隅”、“單推手”、“雙推手”多種,你不要以為太極拳就只有通過推手來培養實戰能力的。它只是實戰訓練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太極拳的“聽勁”,就是從推手的練習過程訓練出來的。推手訓練也可以用於切磋功夫,因為是一種比較文明的切磋方式,也不易傷人,所以通過推手來進行切磋、比試的就很多。有些人甚至不練實戰的其他方法,而專門練推手,現在這些人不在少數,所以人們就以為太極拳就只剩下了套路和推手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誤解。太極拳培養實戰能力的方法很多,盤架子、推手是其中的內容,但是還有雙操和雙練以及各種輔助功法。其中雙練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李派主要是按照李瑞東先生所總結的《雙練三要》來進行的,所謂三要就是“比較”、“問難”、“爭強”,我就不細說了。
我簡單地說說李派的輔助功法,李派太極拳有很多種輔助功法,都是藉助於器材來練習的,我就舉幾個例子簡單地說一說,一、李派有“抖綆繩”,方法是用一條粗約雙手一掬,長兩丈餘,重三十六斤的粗繩兩端套著兩個鐵環,固定一端,練習者手握鐵環另一端抖起來,主要是練習抖勁。二、李派傳有八卦九宮樁,就是用軟藤捆紮成直徑約八寸的藤束,栽於地面,共九束,練習者其間穿行擠靠,藤束富有彈性,練習者可以體會人體的彈性,這叫“盤樁”,盤樁是有步法的。三、李派有太極球的練習方法,可以練習和體會太極拳的圓活,也能練出各種勁力。李派《太極球十二法口訣》,就是:“金絲串腕出連勁,女子撈線出粘勁。老人端鍾出接勁,二龍戲珠出帶勁。仙人過橋出隨勁,丹鳳朝陽出棚勁。金雞上架出崩勁,夜摸珠子出圓勁。懷中抱月出空勁,老僧託缽出領勁。張飛蹁馬出沾勁,奴家磨刀出拱勁”。四、打袋,除了打各種沙袋以外,還有一種是將書本裝在一個口袋裡,吊起來來擊打,這樣練習日久,能練出一種穿透力來。另外還有一種練習手指的方法,就是用一根竹子做成環狀,用很厚的牛皮紙糊上,吊起來,用手指來點,要求練到手指點破牛皮紙而竹環不動。難度是很大的,這個勁力練出來是很實用的。此外還有太極尺等等。總之,藉助於器材練習各種輔助功法是很重要的手段。比如抖綆繩功夫,當你把三十六斤重的繩子抖的“嗡嗡”作響、連繩子都看不清時,你的抖勁就相當出色了。而你把太極球十二法練成後,你會十分的圓活,能掌握多種勁法。對於技擊、實戰是很有幫助的。
要想成為實戰高手,內功也是重要的一環,以李派的“釣蟾功”為例,其中的吞氣法也就是“大蟾氣”能夠直接運用到實戰當中的,而且威力是非常的驚人,因為此功不能濫傳,所以就不多說了。
紹堂先生說,太極拳的運作包含著很多技巧和功夫,那麼,什麼是技巧,什麼是功夫?紹堂先生說道:太極拳的技巧有些是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的,有些則需要較長時間來掌握;而有一些東西則是必須經過長時間刻苦練習才能掌握的,這就是“功夫”,功夫與技巧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功夫裡面往往包含著技巧,沒有技巧的純功夫只是笨功夫,而太極拳裡面沒有笨功夫的。就說所謂“四兩撥千斤”吧!你只要充分地掌握了推手的技巧,就不難理解。意思是說,對方來的勁力,你只要用很小的勁力,利用手臂的滾動,腰胯和周身關節的協調,很容易化掉對方很大的勁力。這是不難掌握的。推手是包含著技巧的功夫,因為推手是需要“聽勁”、“化勁”、“發勁”的。這就不是短時間內所能掌握的了。為什麼有的太極拳高手不用力手臂也是非常沉重,如綿裡藏針?因為那就是多年的功夫了。我們練習太極拳要弄明白這些,知道功夫和技巧的區別及關聯,凡是技巧要儘快掌握,盡力多掌握,凡是功夫要下苦功練習,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太極拳高手打人時,一掌將人打出丈外,觀者皆言神奇,尤其是不懂太極拳者就會認為,這功夫很了不起,一百多斤重的一個人,被一掌就打出一丈多遠,這不是功夫是什麼呢?可是在我看來,這只是技巧而已,掌握它並不難。因為打人和打物不同,首先人是會動的,其次人的身體是有彈性的,再次人是會呼吸的,這三條都是你所能利用的。只要你充分地掌握了技巧,你也完全可以做到的。人只要一動起來,就會給你利用他本人的力的機會,就是借對方的力打擊對方。我打個比方來說,對方一拳向你打來,你可以化掉、或閃開他的力,等他往回快速抽手時,你的勁可以隨著進去,這就叫“隨勁”,你隨著進去了,對方就會被你一下子擊飛出去。這是對方有一部分力量被你借了;即使對方不動,你也可以借他的力來打他,你的手掌在他的身體上一按,隨之一抖,他的身體本身就有彈性,你利用的是對方身體的反彈力,利用好了,你也可以一掌將對方打出去一丈多遠。這沒有任何神祕可言再比如對手總是要呼吸的,當對手吸氣時,正是你的勁進入他身體內部的“機”。
當然了,你打隨勁也要將勁力發整,這樣才會有威力。但是,把勁練整了並不容易,需要練到全身各部位充分協調,這很需要工夫的,因此,整勁本身也是功夫。還有一種現象,就是你一掌擊出去,打在對方身上,對方身體看似沒有動,可是對方的內臟卻能受傷,這就需要相當的功力了。李派祖師李瑞東先生當年能夠一掌將家裡一頭受驚的大犍牛,打的當場吐血而死,且斷了三根肋條,內臟淤血,這當然就是功夫了。
太極拳的實戰運用裡充斥著太多的技巧和功夫,沒有哪一位太極拳家將這些完全掌握,但是,越是高手,掌握的就越多。且各自有不同的側重和特長,太極拳實戰的前提就是充分利用技巧,不和對手硬頂,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沾住對手,用“沾”“粘”“連”“隨”來控制對手。只要對手不是練太極拳和其他內家拳的,你只要沾住他,你就佔了很大的便宜。因為一般來說,外家拳打人都是在有一種衝擊距離的條件下進行的。你沾住了他,他就沒有辦法來打你了,但是,你卻可以打他,可以把他玩弄於股掌之中。如果對手也是練太極拳的,這時就要看誰的技巧更多,功夫更深了。因為往往兩個太極拳練習者之間進行較量,往往是沾在一起進行的。這就是在“沾”的狀態下進行“粘”“連”“隨”的打法,但是李派多了一種叫“離”“粘”“隨”的打法,“離”就是“沾”的破解之法,對手要沾你,你既可以不讓他沾,也可以在被對手沾上後離開對手,隨之就打,“離”有八種“閃離”之法,拳譜上有記載,就恕不詳述了。
功夫最主要也是最現實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勁”,勁多種多樣,就象有頻率似的,有長、短、斷、續,剛、柔的區別,但主要分剛柔兩類,剛勁屬陽,柔勁屬陰,所屬經絡也不同。往細裡分,剛勁有很多種,柔勁也是多種。李派講究“八剛十二柔”主要二十種勁法,八種剛勁為:“反弓”、“箭督”、“風猛”、“炮燃”、“雷震”、“電閃”、“山峙”、“剛硬”;十二種柔勁為:輪轉、“球滾”、“膠粘”、“磁吸”、“木漂”、“水流”、“金柔”、“綿軟”、“針尖柔”、籮底絲纏、籮中蹦豆。舉例談一下勁力的不同:比如剛勁中的“反弓”,其實就是抖勁的比喻,如同弓弦突然斷開,弓臂反彈所發出的那種抖勁。所謂“箭督”勁,就象是箭之中的,正中靶心時一瞬間的那種穿透勁。風猛勁,是一種長勁,其勁長而猛也,猶如一股大風。雷震勁,就是一種震動勁,電閃勁,就是一種迅速、猛烈而短促的勁力特點是快。
柔勁中的針尖柔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勁力,練成之後,手指尖輕輕一觸對手的身體,其勁力猶如涓涓細流,傳入對手體內,對手會感覺頓時麻遍全身,失去反抗能力。球滾勁是一種圓活勁,磁吸勁如同磁石見鐵的那種吸引勁,這裡就不一一解釋各種柔勁了。
總之,太極拳勁法很多,並不侷限於“八剛十二柔”這二十種勁力,但是主要強調練成這二十種勁力。當你練成了這二十種勁力時,你的太極拳功夫已經完全可以應付實戰的一般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