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有哪些關於給家鄉孩子的信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讀著新課標,我聯想到了我上過的一節課。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給家鄉孩子的信》,寫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體很差,拿筆艱難,還熱情得給家鄉孩子進行回信,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不要說給每個學生寫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級郭小娟同學所要的那樣一句話,就只給你們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時候一枝筆在我的手裡有千斤重。怎麼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於拿起了筆。……”,在初讀課文時,有個小女孩當我走到他身邊時,她指著課本對我說:“老師,這個字***枝***不是用錯了?”我一看,心裡一驚,心想:發現不錯,讀得認真!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說:“你認為是應該是什麼呢?”……幾分種過後,大家把課文都讀好了,我們對課文中字詞理解進行了交流。對於一枝筆的“枝”還有幾個同學也提出了疑問,我就此讓學生們進行猜測。有的說,是巴金老爺爺無意用錯了,我點頭讚賞了他,有的說是編書的人把字寫錯了,還有的說,編輯課本人員不會搞錯,打字排版人能搞錯,為了證明是排版的錯誤,有同學竟找起了舊課本,並且如獲至寶地站了起來,說舊書就是用“支”!***新書與舊書的這個地方的細微變化,說真的,我還也沒注意!***是老作家用錯了?還是列印錯了?或是編者認為不妥,反覆幫助修改呢?這時,我覺得再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如討論究竟是“支”與“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讓大家再把這段課文讀讀,或許會有更好的意見和體會。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支”做量詞,可以用來表名像“筆”這類物件的多少單位。但文中為什麼不用“支”而用“枝”,可見,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筆寫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爺爺的手中,卻似拿著一枝沉重的樹枝去寫字。何等的艱難啊!這不正好照應了前文“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巴金老人,年邁病重,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堅持親筆給孩子們回信,這種精神多麼難能可貴!關於這個字佔用了很長的時間,而且也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我覺得語文課就要活上。還以老規矩要求一節課的目標和環節怎樣怎樣,還算什麼改革啊!

  打破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固定的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時空,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想,積極地探究,正是新課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篇二

  《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

  這篇課文我圍繞《新方案》中的設問導讀“巴金爺爺信中談到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一問題來展開教學的。

  我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自己劃出巴金爺爺充滿哲理的句子。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全部找了出來。然後,我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並寫上批註,寫出自己的理解。在學生做好批註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交流感悟,體會巴金用自己的一生和對自己的評價來教育學生該怎樣做人。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將這些道理融入自己今後的生活中。這樣由淺入深的方式一步一個要求,目標逐層提高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並體會文章的感受,表達學習的感想。最後我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感想。孩子紛紛表示,要向巴金爺爺所說的,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決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期望。

  篇三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深刻道理。

  這篇文章的文字看似貧乏普通,其實不然,我覺得巴金將他所有的愛傾注其間,因此文字質樸感人,散發著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這倒是那些唯美文字所不具備。由此,巴老的愛的凝結,歸結為對生活的感恩,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孩子的無限期待。

  從課文內容而言,上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文中講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這些比較深的做人道理,對這群小學生而言確是不太容易。

  教學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要想讓學生與作品、與作者進行交流,以心換心,教師首先要“讀懂”巴金老人,只有老師對文中人物有了瞭解,有了感悟,有了情感,才能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薰陶學生。為此,我上網查閱了大量的巴金“資訊”:《巴金百歲年譜》、《巴金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語錄》等,從這些大量資訊中我瞭解了巴金老人從出生到百歲一個世紀來所經歷的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雖說以前也讀過巴金的作品,也瞭解巴金老人一些情況,但沒有這麼具體,也沒有這麼深入。這些資訊敲動了我,震撼了我,使我心中湧動著這樣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他站得是那麼高,看得是那麼遠,真不愧為一代文學大師。在教學中,為使學生對巴金這樣一個著名的大文豪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我也讓學生和我一樣,在課外收集資料,瞭解巴金爺爺。然後在課堂上結合自己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和課外蒐集的資料,介紹自己眼中的巴金,再讓學生用自己知道的詞語來概括巴金取得的成就,並讓學生把自己的好詞語板書在黑板上,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使他們很好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

  其次,我仔細、反覆鑽研了教材***也要感謝暑期培訓時的說課比賽***,寫出了帶有自己思想和性格的教案。文中第四小節中幾個重點句如何處理,一直是我心中存在的一大難點。反覆思考後,在課堂上我著重指導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畫出重點的句子,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讓學生在文中畫出巴金爺爺自己評價自己的句子,畫出巴金爺爺闡述生命的意義的句子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閱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閱讀的能力。課堂中我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如結合巴金爺爺闡述自己用感情來寫文章的句子,擴充套件巴金在介紹自己寫作時的心理感受,使學生懂得文學作品只有飽含深情,才能打動讀者的心。在組織學生探討巴金爺爺對生命的意義的論述時,我通過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進行語言拓展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是享受,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第三,以情激情,深化“愛”。由於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心中充滿了激情,因此,課堂上不由自主的將這種激情附之在自己的語言中,神態中,由此也感染了學生,學生的激情被調動了起來。

  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學生蒐集資料的範圍有限,課堂上還不能大膽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學課件設計缺少豐富的變化等,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引導學生展開讀書活動,開闊學生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