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養生的時候,都是要正確的進行,這樣養生的時候,才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那都有什麼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夏季中醫養生常識

  中醫認為,夏季陽氣旺盛,陰氣也從夏至開始滋長。養生應順應自然,一方面應保護陽氣,不應讓它過於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陰調息,養護心臟。

  中醫理論認為,夏季是養心的季節。炎熱的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心靜自然涼”。聽輕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輕音樂能舒緩氣息,使心得到平靜,讓心臟得到休息。

  夏季,我們不忘面板的防晒,但後腦防晒卻被忽視了。後腦是全身陽氣最盛的部位,後腦經常晒太陽等於體內不斷聚焦陽氣,陽氣過盛容易出現中暑症狀。所以出門應做好後腦的防晒。

  夏季常會出現胃腸不適、乏力倦怠、頭暈頭痛等症狀,中醫稱之為“疰夏”。因此夏季飲食應採用清淡食材,宜吃冬瓜、蘿蔔、黃瓜、黑木耳、苦瓜、淡水魚、養生茶及有利於和胃養胃的食物。

  夏季食療養生方

  熗拌什錦

  【原料】豆腐1 塊,嫩豆角50g,西紅柿50g,木耳15g,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溼。

  茉莉銀耳

  【原料】銀耳20g,茉莉花30 朵,清湯1500ml,味精、料酒、食鹽各適量。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清熱解毒,和中下氣。

  荷葉鳳脯

  【原料】鮮荷葉2 張,火腿30g,剔骨雞肉250g,水發蘑菇50g,玉米粉12g,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功效】清肺養心,升運脾氣。

  綠豆南瓜湯

  【原料】綠豆50g,老南瓜500g,食鹽少許。

  【功效】清暑、解毒、利尿。

  夏季飲食養生宜忌

  夏季炎熱時期,可適當選用荷葉、魚腥草、麥冬、茯苓、川芎、丹蔘、紅花、赤芍、蓮霧、西瓜、蓮藕、綠豆湯、烏梅湯、小豆湯、萵筍、冬瓜湯、茄子、苦瓜湯、菊花荷葉湯、豌豆、四季豆、包菜、大白菜、藿香、佩蘭等。

  再有,中醫認為“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斂,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夏季自然界陽氣向上向外蒸騰,由於陽氣的向表、向外,致使在裡的陽氣反而虛少;人與自然相應,就表現為心肺煩熱而胃中虛冷。一則暑熱外蒸,一則腹內陰冷,飲食稍有不慎,極易腹痛腹瀉。因此,夏季飲食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溫扶陽氣,調護脾胃,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春夏養陽”。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繼發疔瘡之疾。此季可適當多吃具有清利溼熱作用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綠豆、黃瓜、西瓜、南瓜、山藥等;其次,高溫會導致蛋白質加速分解,所以要保證蛋白質供給,瘦肉、魚、蝦、蛋、奶、大豆都是優質蛋白的來源;再次,出汗多會導致水溶性維生素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 需求量大更要加大攝入量,維生素C 還有抗氧化的功效,可以起到防晒美膚的作用,獼猴桃、橘子、番茄等富含維生素C;另外,應補充水和無機鹽,夏天多汗,劇烈運動會導致鈉、鉀等元素大量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和無機鹽,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夏季各種粥品、燉湯對於補充水和無機鹽都是不錯的選擇,亦能夠生津止渴。

  忌食肥甘厚味滋膩、生溼助溼之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燻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