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並不單純地是一個由父母長期外出務工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態異常的問題,而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互動作用的產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成因》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中國的一個普遍現象,由於他們所處的環境特殊,心理存在各種問題。本文針對其心理髮展問題的原因分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原因;
【中圖分類號】B8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1-1869-02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並不單純地是一個由父母長期外出務工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態異常的問題,而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互動作用的產物。
1 家庭因素
為了維持家庭生活的基本經濟需求,農民選擇外出務工,由於父母的缺位造成家庭結構或家庭撫養方式的改變,使得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然而家庭教育功能在兒童的嬰幼兒時期和青春期的身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1.1 家庭教育“缺位”:親子關係失諧與父母榜樣作用缺失
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中,兒童是家庭活動的中心,卻不是家庭關注的中心,很多留守兒童情感心理被家人所忽視,他們缺乏與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留守兒童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對學習、生活、自身變化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然而親子關係的失諧和父母榜樣作用的缺失共同剝奪了留守兒童正常發展所需的心理環境,改變了留守兒童社會學習的情境與過程。
1.1.1 親子關係失諧
在良好親子關係中,父母不僅要給予兒童情感支援還要鼓勵子女情感表達,以此讓子女們通過社會交往促成其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的內化。若親子關係失諧,子女們缺乏父母的關愛,就難以獲得良好的自我感受、產生安全感和自尊心,易產生各種心理上的困惑。
農村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親情撫慰和呵護,無法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與父母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的正確引導和耐心幫助,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
據我們課題組對贛州市部分農村中小學調查顯示,在校學生中留守兒童有42%與父母分隔3年以上,最長的達10年,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絡主要方式還是通過電話,溝通的內容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情況佔71.7%,其次是孩子生活、健康狀況佔17.2%,只有4.3%的父母會在談話中瞭解孩子的思想情感,這說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父母的普遍關注。
1.1.2 父母榜樣作用缺失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觀察學習是兒童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過程。在兒童的觀察學習中榜樣具有重要作用,父母作為其生活中的“最重要他人”,是最重要的模仿榜樣。通過父母榜樣作用,兒童可以隨時看到和親身經歷父母如何給予自己的關愛,家人如何相互安慰和支援,並且模仿、強化這類親社會行為,在潛移默化的互動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這類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並有意或無意地將這類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融入自己行為結構之中。
農村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樣形象以及父母對其親社會行為的評價、獎勵和強化,人為地剝奪了他們正常社會學習過程,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是非判斷,影響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然而此時若不良同伴群體替代了父母的榜樣作用,將自己一些消極思想以及一些諸如抽菸、喝酒、進網咖、看不良錄影、逃學和打架等不良惡習帶入並汙染留守兒童正常社會學習過程。留守兒童受到同伴群體的感染,在與他們交往過程中不斷模仿、強化這類惡習,從而導致自身誤入歧途並影響自己正常社會化。
1.2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家庭的教育方式是留守兒童性格特徵、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社會群體,決定了其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農村留守兒童所受到的教育不僅來自父母也來自現有監護人。但在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不管是父母還是監護人在教育方式上均存在一定的誤區。
1.2.1 外出父母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漠不關心和物質滿足
調查研究發現,部分外出務工父母對留守兒童教育採取放任自流和漠不關心的教養方式,很少與子女進行溝通,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社會化非常不利。由於父母普遍存在“補償心理”,長期不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心理上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往往採用通過金錢、物質上滿足兒童的需要來對其進行補償的錯誤教育方式,這極易使子女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因此物質上滿足並不是兒童健康成長全部需要,父母還應關注他們精神心靈上的需要。
1.2.2 監護人對兒童的教育方式
調查發現,留守兒童4種監護型別主要以隔代監護型和“單親”留守型為主。
隔代監護的祖輩對兒童教育方式出現兩個極端:打罵和溺愛。在父母不在家的情況下,祖輩們承擔著很大的壓力,他們不僅要辛苦勞作完成家中的全部農活和家務活,還要承擔起照料孫輩的責任,生活上的壓力讓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上沒有足夠的耐心,一旦孩子們淘氣、頑皮、不聽管教,就會採取簡單的打罵方式,語氣用詞上不會注意孩子們的感受,這極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還有一部分祖輩對孫輩過度溺愛、驕縱兒童,導致要求放鬆和原則失效,易使兒童缺乏自我約束力,養成刁蠻任性的不良個性和行為。
“單親”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教育方式過於嚴格。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家長對子女期望很高,為了不讓孩子再走他們的道路,都希望子女能夠在家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個好的出路,因此對子女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但父母一方外出後,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便承擔起督促孩子學習的“重擔”,再加上外出配偶的囑託,使得他們對孩子管束過於嚴格。當子女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便指責、批評他們,限制孩子們玩樂的自由,結果是許多孩子由於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又不敢公開與父母衝突,所以把不滿壓制在內心裡,極易促使留守子女們產生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
2 學校因素
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和疏導來彌補親子關係失諧所帶來的家庭教育的“缺位”。但由於農村基礎教育比較薄弱,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觀念陳舊等多方面制約不利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也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
2.1 學校軟、硬體條件薄弱
雖然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以及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在贛州市部分農村中小學中試點建立了“留守兒童資訊管理庫”以及“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甚至還有個別學校由政府投入重資打造寄宿制農村留守兒童學校,但這些都只是典型,在廣大農村中小學校基本不具備如此條件,軟、硬體設施薄弱。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較差,教師整體學歷偏低,基本維持在中專水平,極少有大學學歷,甚至還有部分年長的帶教教師,農村貧困地區教育普遍存在著教師年齡結構斷層現象、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及部分師德意識淡薄等問題。同時農村中小學校硬體設施欠缺,缺乏正規的操場和一些生活、學習配套設施。
2.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人才
由於受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很多教師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理解為思政、品德教育,即使有部分教師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於自身缺乏心理學專業知識,心有餘而力不足。學校很少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2.3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留守兒童是學校裡一個弱勢群體,需要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和關愛。由於農村中小學老師和領導也是生活在農村周邊,對家長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學習現象已司空見慣,很少考慮到他們的特殊性,尚未深刻認識到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性,因而並沒有採取相應措施,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也不夠。學校缺乏一系列針對留守兒童的監督管理機制,加上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缺乏溝通,對問題學生難以管理。
2.4 農村學校教育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雖然目前社會廣泛宣傳現代素質教育方針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得到發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是以“知識多少和智力高低”佔支配地位,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心育。特別是在農村中小學,學校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成績的好壞以及升學率決定一切,加之農村學校辦學經費緊張,根本沒有條件建造體育設施供學生體育鍛煉,甚至部分學校根本就不開設體育課,更別談有專業性的藝術教師教學生唱歌、跳舞等,學生除了煩悶的學習毫無豐富精彩的課餘生活,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據我們調查所知,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班級學生數偏多約有50-60人,老師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心理狀況特別是留守兒童情感心理需求更加無法顧及。
3 社會因素
3.1 庸俗的大眾媒體腐蝕兒童的心靈
留守兒童是處於學齡期的孩子,社會不良因素如現代傳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以致庸俗和低階趣味性的作品很容易影響到不設防的孩子們。在父母外出務工後,父母的缺位對孩子的監管和控制的弱化為留守孩在不良文化薰陶下的不良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農村由於缺乏社群娛樂活動,電視、網路這些媒體可能對留守兒童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網路作為一種新興媒體雖在農村不普及,但它對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影響已逐漸顯現,雖然在農村沒有網咖,個別同學便利用週末時間藉故去鎮上網咖一玩就是一整天。在我們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在其課餘生活主要閒暇活動就是看電視、去網咖或遊戲室、打牌和同伴玩耍,且這些活動所花費時間比例大約分別為70.2%、8.6%、4.3%及16.9%。一些網路遊戲、影視、書刊為了追逐市場賣點,牟取暴利,滲入不少庸俗、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不僅讓部分留守兒童沉溺於其中不能自拔,也極大地影響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
3.2 政府部門以及農村基層組織作用發揮不到位
留守兒童是一個系列性問題,需要全社會各部門共同協調管理,部分地方政府分工細化,各自只負責自己份內事,教育、政法、文化等部門不能有機協調起來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地方政府對網咖、遊戲室等娛樂活動場所監管力度不夠,不能有效禁止未成年兒童的進入;對整治色情文化市場力度和措施不足;對青少年暴力違法犯罪估量不充分不能做到有效預防。
一些農村基層組織根本沒有意識到留守兒童問題,對一些農村中散佈的諸如“讀書無用”等不良言論和盲目攀比、金錢至上的不良風氣不能有效制止,對一些聚眾賭博行為不加以勸阻甚至個別幹部自己也參與其中,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根本沒有考慮到為留守兒童建設業餘活動場所。
參考文獻
[1]劉霞,趙景欣等.農村留守兒童的情緒與行為適應特點[J] .中國教育學刊,2007.6:7-20.
[2] 劉紅.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年4月第24卷第4期.
[3] 馬芳.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0***.
但是,公共衛生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更加嚴重,對社會的影響更大。公共衛生條件差,易導致食品汙染,包括微生物汙染、化學汙染、放射性汙染等,所以食品安全就無從談起了。
4 總結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關係密切、相輔相成,只有安全的食品才有高水平的公共衛生環境。優質的公共衛生環境也是食品安全的保障。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大計。當前,中國各地都有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但基層還不健全。總之,自2009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有所改善,但是盤點2011年,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出現,說明我國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形勢依然嚴峻,改善和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 鄧海燕。食品安全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問題。肉品衛生。2003;10。
[2] 王小莉。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及對策。中國衛生監督雜誌。2006;13***3***:209-211。
[3] 王迎秋,李肖紅。鄭州市2008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分析。醫藥論壇雜誌。2010;31***19***:104-107。
[4] 景欽隆,毛新武,何潔儀,等。2006-2008 年廣州市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分析。中國食品衛生雜誌。2010;22***2***:160-164。
[5] 衛生部擬將食品安全納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生命科學儀器。2011;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問題的論文
- 銘記於心的失戀個性簽名
- 業務員討人喜歡的原則是什麼
- 顏真卿行書作品字帖
- 關於簡單一點的英語笑話
- 世界水日談雲南水荒閱讀題答案
- 初二最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2***
- 元宵節猜燈謎的起源是什麼
- 給未來的自己的一封信怎麼寫
- 炎字取名男孩時尚的名字
- 求職自我評價範文怎麼寫
- 冬天吃什麼食物對面板滋養好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試題及答案
- 蜂蜜麵包的家常做法
- 國旗下關於植樹節演講稿
- 怎麼鍛鍊孩子的口才_超級實用
- 日常預防感冒有哪些方法
- 女生喜愛的卡通高清手機桌布
- 無法長大趙雷歌詞mp3
- 秋季養生練習瑜伽的方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