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特殊現象,它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一批批農民進城務工,謀求經濟利益,致使農村出現青壯年空洞化現象。在此形勢之下農村出現了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與此同時產生的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公眾共同的關注的話題。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出現的這種特殊現象,它的出現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利弊影響。我國農村人口達半數以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問題已經是中國教育事業中不可小覷的一環。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隔代教育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產生的原因

  伴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和鄉村城鎮化的發展,時代步伐的加快,一些父母將其子女全權託付給老一輩撫養,由此出現了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的隔代教育或祖孫教育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尚處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①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時代步伐的加快,生活節湊的增速,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這一現象在我國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隨著農村“空巢”趨勢不斷上升,導致的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現象逐漸凸顯出來。為此該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話題。

  在一次學者對湖南省洞口縣、隆回縣等欠發達地區的調查中發現,隆回縣109萬人口,長年外出務工或經商者至少有22萬2000年隆回縣統計局數字。與親子教育的孩子相比,缺少親自教育的孩子成為問題學生的概率是其兩倍。②由此看來,親子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2 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現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彼此缺乏長期的的交流,影響兒童性格全方面的發展

  由於城鎮化的推進,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他們為了生計長期在外務工,這樣就將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隔離。有些偏遠地區的孩子甚至數年都不能與父母相見,他們之間的溝通大多是通過電話。這樣一來,孩子與父母缺少有效溝通,他們之間的愛無法傳遞與表達,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就會牴觸與父母的交流,這樣就會造成惡性迴圈。長期以來,缺少父母親情的呵護和行為科學的指導,容易心理健康失衡。同時長時間生活在祖輩身邊,祖輩用他們教育他們兒女的方式教育孫輩,或對於他們過分溺愛,不瞭解新生代他們內心的需求,再加上對於他們性格方面的誤區不及時地進行疏導,很容易使他們性格方面養成不好的習慣,形成性格扭曲。

  2.2 政府和社會對重視不足,弱化了留守兒童的管理

  當地政府和社會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管理和重視力度不夠,基層組織如教育局、婦聯、村組織等在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上還極為不到位,甚至是欠缺有效的管理。同時關於農村的教育:農村的經濟落後,對於學校的各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匱乏和教育觀念守舊使兒童行為、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沒有及時得力的指導和重視,缺少具體有效的計劃措施。留守兒童正處於系統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雛形形成階段,這時期身心不成熟,自制力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再加上農村村委會等一些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對這方面的認識和投資力度不夠,管理方案與具體措施落實不到位。為此不能及時並適當地約束與科學引導,則極易使其受到不良誘惑,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2.3 留守兒童的監護環境惡化,降低兒童監護效果

  留守兒童的監護環境不容樂觀。首先在農村祖輩的監護能力不足,這就造成監護質量下降。1由於祖輩年齡較大,他們不僅不能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相反孩子要為祖輩洗衣做飯,這種逆向監護不利於孩子的學習進步。2祖輩與孫輩生活的年代不同,尤其在農村祖輩接受的教育較少文化素養較低甚至是文盲,農村保守落後的思想觀念教育孫輩,致使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們不能及時瞭解新生代內心的需求,在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代溝。孩子內心的情緒無處排遣和釋放,會造成自閉以及情緒暴躁,對孩子身心成長都會造成極大傷害。其次,由於監護方式經常發生變化,使得孩子缺少安全感。由於種種原因,留守兒童長期疏離父母的監護,在單親、祖輩甚至一些親友之間流動監護。孩子需要時間適應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就增加了他們的心理和精神負擔。兒童長期對於本該擁有屬於他們的關愛和撫慰得不到滿足,顯而易見的引起了一種心理壓力,進而導致兒童在心理產生失落感和性格的孤僻,或是過於順從,缺乏主見,或是狂放不羈,調皮搗蛋。監護環境的惡化導致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出現各種各樣的發展問題。

  2.4 家庭教育缺失,削弱兒童學習能力

  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心理教育和環境教育。家庭是兒童從小到大不可缺少的成長駐地。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指導者和引路人,父母的親子教育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個性的培養和思想的形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現在由於農村教育綜合水平普遍較低,同時受教育現狀的影響,滋生了農民“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等一些落後觀念,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採取排斥,抵制的態度,並對教育持有一種功利性價值取向,進而將其演化為一種短視的實惠觀,以家庭利益作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③在農村地區,由於經濟環境的落後與思想觀念的保守,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因循守舊。祖輩因教育觀念的滯後與教育能力的匱乏,不能輔導孩子功課,不能帶給給孩子創造濃厚的家教理念和幫助孩子形成科學的學習策略。農村留守兒童本來視野就不夠開闊,再加上陳舊的教育方式,使得他們心智的開啟、好習慣的培養、對事物的認知都落後於非留守兒童,當然更落後於城市兒童。這樣農村留守兒童在長大後,很難進入高等學府深造,他們會輟學進城務工,給農村教育造成一種惡性迴圈。

  3 改善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現狀的路徑

  3.1 加強留守兒童和父母的溝通

  父母在兒童的心理成長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親子關係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兒童社會化和人格發展的核心與主要動因,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④首先提到的是父母是兒童的應有監護人,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應及時關心孩子的成長狀況,及時地因勢利導,通過親子互動輔佐兒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利用更多的接觸機會,加強與孩子的內心溝通與瞭解,建立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使親子互動始終保持一定的連貫性。其次,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通過自身良好品德和綜合素養來感染兒童,即使長時間外出務工,利用空餘的時間教導孩子,端正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孩子自覺地以父母為榜樣監督自己,鞭策自己。為了能夠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溝通和監督其學習,外出打工的父母還要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發展情況,定期與學校溝通交流,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和行為動態。使留守兒童通過各種形式能夠體會到遠在外面父母的關心。

  3.2 加大政府和社會重視和管理力度

  加大政府基層管理,強化政府職能,在解決農村問題是是至關重要的。在城鎮化演進過程中,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黨和國家的現實問題。如今在城市化過程中派生的隔代教育問題又要亟須解決,其中從問題的根源尋求原因,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政府政策引發的。為此政府部門就要加強對農村的建設,從根源出發解決農民的生存生活問題,加強經濟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同時在戶籍制度、社會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入手,保障農民的權利和權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保障農民的經濟生活減少外出務工人員,進而使留守兒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顧和關心。國家政府等相關部門加大對於農村的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的財政投入,給予政策上的支援,使他們平等地享受城市教育。政府基層部門優化政府職能在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輔助。

  3.3 創造安全和健康的監護環境

  學校也應該更多地承擔起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其進行教育,使其符合社會發展要求。政府加大農村教育投資和師資隊伍建設的財政投入,同時學校也要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針政策,針對留守兒童有目的採取各方面的教育措施,比如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一幫一”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掃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問題,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陰影,樹立正確、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村委會也可以為安全和健康的監護環境的建立貢獻力量,對留守兒童家庭加大幫助力度和工作力度,及時關心留守兒童家庭的動態,做出扶持工作。

  3.4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任何個體的成長都不能脫離家庭。家庭教育是透過親情、家庭文化、親屬關係等維繫的,以教養幼兒為中心的活動,家庭中的成年人、老年人都因這種教養活動產生持續的變化,帶來種種“異質性因素”。在“給予”和“愛”的基礎上,融通彼此之間的“異質性因素”,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更大意義上的“給予”和“愛”,將對個人的關懷推廣開來,不單純固守在對一個孩子的教育和關注上,而能擴充套件到對整個家庭成員的關注,甚至對全社會的關注,這樣更有利一個良好家庭氛圍的形成。父母與孩子經常地疏通感情,瞭解他們的內心需求與發展動態,兩代人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作為家長的,包括父母和祖輩父母,他們彼此之間對於孩子問題,統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孩子的教育才會通向成功,孩子也會從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隔代教育的最終價值在於實現共同成長。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我們應從國家、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多角度地給予關心並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註釋

  ① 段成榮,楊舸,王瑩.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J].學海,2005.

  ② 範方.欠發達地區的親子教育缺失與問題行為.教育評論,2001.

  ③ 田景正.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

  ④ 葉一舵,白麗英.國內外關於親子關係及其對兒童心理髮展影響的研究[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