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高效來自課堂的愉悅

     筆者認為,要使教學變得有效甚至更高效,其中的方法途徑有很多,而課堂的愉悅不失為一種方法。“愉悅教學”法是以心理學為依託,教師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的,學生在愉悅的心態中積極探索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   創設輕鬆和諧的課堂環境――愉悅之境
         創設輕鬆和諧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形成愉悅氣氛的特定情境,使其感情激盪,思維活躍。當一個人的思維活躍起來,就如同平靜的河水進入奔流狀態,在奔流中,會激起浪花,會有嘩嘩的奔流之聲,於是,這種流動便帶來了愉悅的體驗。又因為這種思維的活躍在課堂上不是處於獨立狀態,而是處於一種相互的、不斷的激發之中,因此更增添了一種自我展示的快感和競爭的興奮。這樣,我們的教學過程便可以在學生的興奮愉悅的狀態中展開和完成了。
         二、   促進和諧融洽的情感交流――愉悅之源
         1.目明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要善於透過這扇窗,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反應。課堂上,教師要明眸善睞,時時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是神不守舍,心不在焉;是凝神皺眉,若有所思;是心領神會,笑意璨然;還是熱情高漲,暢所欲言……教師要時刻關注這些細微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學內容。而且,教師還應“擦亮”這扇窗,使之明淨熱情,經常以親切的目光環視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教師在關心他,期待他,從而開啟了另一扇窗。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善於從教師的眼睛裡看到相應的自己,及時調整與教師的關係,以自己對教師的喜惡作出相應的課堂反應。如果一個教師他的眼睛始終盯著書本、講義、黑板,或目中無人,盯著天花板,或目光遊離,不肯把他的目光投向他的學生,那麼,久而久之,課堂上就會形成你教你的,我做我的,師生互不相干的不和諧的場面。
         2.言精
         (1)簡潔明瞭,表達正確。一句話能說清的事,決不羅裡囉嗦,含糊其辭,讓學生聽得清楚,聽得明白。
         (2)條理分明,富有邏輯。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圍繞什麼重點講,教師要心中有數,切不可顛三倒四。
         (3)抑揚頓挫,富有情感。數學課堂的性質決定了教學的語言必須富有感染力,一個語調平平的老師只會帶來昏昏欲睡的課堂氛圍。
         (4)幽默詼諧,妙趣橫生。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很好地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時也可為老師解圍。
         3.態美
         主要是指數學教師的教學表情、教學體態和教學風度諸方面的個性特徵。教學表情宜自然而不拘謹,沉著而不慌張,真實而不虛假,大方而不造作,穩鍵而不輕浮,端莊而不猥瑣,面帶笑容而不嚴肅死板;教學體態應儀表整潔、端莊大方,舉止得體,親近學生,不高高在上;教學風度應精神飽滿,儀表端莊,瀟灑幹練,風趣生動等。
     師生之間的這種融洽和諧的關係,使學生易於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教學如風行水上,成為教學的源頭活水。
         三、   確定適宜恰切的教學內容――愉悅之本
         1.正確。首先要強調教學內容與常態的一致,即數學所教的認知、運算,其取向、姿態、方式,要與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所需要的、所運用的一致起來。其次,是教學內容要與學術界相認識的一致。實際上就是要與正確的專業知識相一致。這兩點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專業知識的進修及教學內容的吐故納新。
         2.適度。適度,是相對於與淺、濫、過度而言。對於教學內容的理解過於浮淺、停於表面,理解得過於寬泛、這也對那也對,對教材的開發過難過深過偏,有二次開發之嫌,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教師要依據不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不同學校之間不同班級甚至不同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而定。水平較高的學生探究能力較強,可以少講一些,反之,則多講一些。對於課本中的重點難點,教師要給學生講深講透。不可為片面追求要講得少而精,而乾脆不講。
         3.生成。“數學教學的內容並不是都先形成並客觀地呈現在師生面前,而是由教學雙方在教學實踐中現實地生成出來的。”教學內容既是預設的,又是生成的,是隨著學情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著的,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動態生成的過程。這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初要考慮周全,儘可能地考慮到具體學情,又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隨著課堂實際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策略。
         四、激發自主能動的學習動機――愉悅之帆
         數學教學是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把自己的主導地位體現得酣暢淋漓,一講到底,而恰恰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師要善於放手,敢於“偷懶”,教師要做的是,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在教學中,教師是指揮員,其主要職責是周密佈署,指揮引導,學生是戰鬥員,攻擊目標的具體實施者。學習任務主要靠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來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使其有機會創新,享受成功的喜悅。
         只有當學生的學習動機被充分激發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才會揚起自信的風帆,投入更大的熱情到學習中去。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學中給所有學生創設‘成功的預感’,是教師在培養持久的學習願望方面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