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學院論文格式
各類文章都有它自己的一種格式,論文也有論文格式。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城市文化與城市建設
摘要:城市文化塑造規劃決策個體的意識形態從而影響城市建設形態,城市文化制約規劃決策制度的法理基礎從而影響城市建設效果。城市建設創造城市空間形成城市文化,城市建設更新歷史空間發展城市文化,城市建設破壞載體空間湮滅城市文化。協調城市文化與城市建設的關係應從巨集觀層次上協調城市文化定位與城市建設形象,從中觀層次上協調城市文化認同與城市總體格局,從微觀層次上協調城市文化氛圍與城市建設基調。
城市文化的主要內容
關於城市文化的定義,主要存在兩種定義思路,其一是從文化的定義推理演繹,例如臺灣學者張麗堂援用了泰勒關於文化的經典定義,將城市文化定義為人類生活於都市社會組織中,所具有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和一切都市社會所獲得的任何能力及習慣。又如鄭衛民援用了廣義文化的定義,認為城市文化簡單地說是人們在城市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狀況、行為方式、精神特徵及城市風貌的總體形態。其二是從城市本身的特徵出發進行定義,例如認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稱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具有城市特點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的總和。它具有複雜化、多元化的特點。又如秦啟文認為,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區域內的人們在改造自然、社會和自我的物件化活動中,所共同創造的行為方式、組織結構和道德規範,以及這種活動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觀念形態、知識體系、風俗習慣、心理狀態、技術和藝術成果。
雖然關於城市文化的理解多種多樣,但一般來說其都可以劃歸為廣義或狹義的一種。關於狹義和廣義文化的理解,普遍認為廣義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各個要素相互作用的總和,幾乎涵蓋整個城市人類的所有生產、生活方式。不僅包括教育、科技、文學、藝術、體育、服務業的服務質量、居民素質、企業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質實體, 而且還包括建築藝術風格、街景美化、廣場規劃和設計、雕塑裝飾、公共設施、環境衛生狀況等物質實體。狹義的城市文化僅指指導城市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精神意識形態,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語言文學、藝術等精神理念和精神產品。城市的基本問題是城市是否滿足人的基本需要,城市的設計是否促進人的步行交通和人與人的面對面交流。芒福德在書中並沒有介紹什麼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他揭示的是指導規劃過程的社會性原則,而不是作為一名專業規劃師來討論城市問題。對芒福德來說,城市規劃問題首先是價值問題。
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
城市建設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建設以規劃為依據,通過建設工程對城市人居環境進行改造,對城市系統內各物質設施進行建設,城市建設的內容包括城市系統內各個物質設施的實物行態,是為管理城市創造良好條件的基礎性、階段性工作,是過程性和週期性比較明顯的一種特殊經濟工作。計發程式問國家和地方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城市區域性建設和整體發展的辯證關係。要從全域性出發,使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佈局上做到職能明確,主次分明,互相銜接,科學考慮城市各類建設用地之間的內在聯絡,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區等,形成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第三要正確處理好城市規劃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的辯證關係。最後要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係。注意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汙染和其他公害,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容環境衛生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城市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觀;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汙染環境。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保持人與自然相互協調,既是當代人類的共同責任,也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原則。經多年的實踐,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上述規劃方法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基於對城市開放性――城市的發展與更新永無完結的認識,城市規劃界提出了“持續規劃”和“滾動式發展”的規劃思想,即主要著眼於近期的發展與建設,對遠景目標則不斷地加以修正補充和調整,實行一種動態的平衡,從而拋棄了把城市規劃當作城市“未來終極狀態”的舊觀念。
城市文化對城市建設的意義
文化個性和城市特色怎麼確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氣候、自然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社會背景,也必然會有不同的景觀、形象、空間以及氛圍、氣質、靈魂,從而使城市文化呈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徵。濟南稱“泉城”,景德鎮稱“瓷都”,杭州稱“人間天堂”,維也納稱“音樂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滅的城市特色。比如,長春可以從歷史文化、汽車文化、電影文化等獨特文化優勢出發確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遺產”彰顯文化魅力,延邊、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髮個性特色。各地確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從各類本土文化中深入發掘和正確認知文化特徵,在做出準確可靠解讀基礎上,對文化個性給予明確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這種原有文化特徵,維護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風貌以及空間特徵、整體環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個性;第三步要努力傳承和弘揚這種文化特色,把文化個性忠實地反映在城市建設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體現,也決定著城市的物質空間的風格和品位。每個城鎮都應該從有利於城市特色生長、城市品位提升出發,對城市的建設和管理以及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制度體系和行為習慣給予深入反思和積極改善,對市民生產生活中蘊含的傳統性、地域性的道德風尚、風俗習慣、民間文藝等給予正確引導和積極塑造,讓優良的寶貴的文化傳統和健康、積極、先進的社會風尚成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斷豐富發展這種個性鮮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讓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鮮明、品位不斷提升。
結論
要把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承統一起來。城市文化只有創新發展,文化個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無窮。喪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遺產,城市將失去記憶;不能跟上時代不斷創新,城市文化將迷失發展路徑。只有傳承與創新並重,城市文化才能獲得真正意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建. 現代城市規劃的和諧視野[J]上海城市管理, 2010,***01*** .
[2] 姜秀娟,趙淑玲. 論城市文化對城市規劃的影響[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 2009,***06*** .
[3] 楊軍,何邕健. 關於城市規劃本質的再思考[J]城市, 2009,***10*** .
[4] 陸梟麟,張京祥. 當代中國城市文化迷失與規劃師角色再塑[J]規劃師, 2009,***05*** .
[5] 趙倩. 浚縣老城區空間格局整體性保護研究[D]鄭州大學, 2010 .
[6] 徐文雅,徐文權. 打工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互動影響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08,***03*** .
[7] 郭建. 現代城市規劃的和諧視野[J]現代城市, 2010,***02*** .
篇二
城市與城市發展
摘 要: 規劃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本文以南昌經開區的發展為例論述城市的發展。
關鍵詞: 城市 城市計劃 南昌經開區
1.城市的形成及發展
1.1城市的形成
要論及城市的發展,首先我們得明確城市是如何形成的。簡單地說人類有了剩餘產品就產生私有制,原始社會的生產關係也就逐漸解體,出現階級分化,人類開始進入奴隸社會。也就是說城市是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分化,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出現的。從我國文字的字義來看,城是以武器守衛土地的意思,是一種防禦性的構築物;市是一種交易的場所,城市是有著商業交換智慧的居民點。
有了城市的出現,就有了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和發展,而城市的構成主要分為:城市系統的構成、城市社會系統的構成、城市產業系統的構成、城市空間系統的構成等。城市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事物,是一個典型的巨系統,其所有系統的特徵為:整體性、綜合性、層次性、結構性、動態性及與環境的聯絡性。根據國家城市發展和建設方針、經濟技術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計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和建設條件,構建城市體系,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佈局,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綜合部署城市經濟、文化、基礎設施等各項建設,保證城市有秩序地、協調地發展,使城市的發展建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1.2城市的發展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樹立為全體市民服務的指導思想,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促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原則,儘量滿足市民的各種需要。設計要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人是環境的主角,讓建築與人對話,引人公園、廣場成為市民交流聯絡的空間,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陽光、綠地、清新的空氣、現代化的公共設施、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這種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環境,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城市面向21世紀的規劃和建設的目標。
2.城市設計
下面我將主要從商業區、城市中心、城市廣場來論述該區的城市設計。
2.1商業區
城市商業活動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居民購買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如糧食、蔬菜、食品、家用器具等,是有規律的活動。故而經開區的商業區主要是圍繞著周邊的幾所高校分佈的,比如江西財大、交大都在雙港路上,因此此處的商業氛圍比較重,消費的階層也主要是在校的大學生們。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經開區的下羅也是商業的中心,原因之一就是該處是交通換乘的主要集中地,離廬山南大道比較近,周邊也有幾所高校雲集,同時該處還受開發商對地產的拓展影響,周邊樓盤比較密集,人口密度較大,故而此處成為商業區就不足為怪了。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羅附近有集貿市場、學校、銀行、醫院,極其地方便了周邊的民眾。
但當然商業區也存在很多弊端,問題之一就是街區衛生髒、亂、差,特別是圍繞高校附近的街區,晚上時間是街區最為熱鬧的時刻,一些小販們隨便擺攤設點,垃圾也是隨便往街面亂扔,城市的道路在此處顯得非常的髒,到處是黑乎乎的油質痕跡。問題之二則是交通出行規劃較亂,黑的車幾乎在每所高校門口都有,當然在繁華的商業周邊也不缺乏此“特色”。記得曾看過一則南昌的新聞報道,也曝光了並處罰了此種黑麵的,但還是層出不窮。
2.2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的構成應有各類建築物、各類活動場地、道路、綠地等設施。這些內容可組成一個廣場或組織在一條道路上,也可以在街道、廣場上聯合佈置,形成一片建築群體。同樣經開區的城市中心區的構成正好符合此條發展規律,現在經開區的中心區應該說已集中在洪客隆英倫區了,在此處有大型購物中心、有各類建築物、有完善的道路及周邊的綠地,在中檔次。
2.3城市廣場
城市廣場是由於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設定的,是供人們活動的空間。廣場是通常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可以進行集會、交通集散、居民遊覽休憩、商業服務及文化宣傳等。廣場旁一般都佈置著城市中的重要建築物、綠地設施,能集中地表現城市空間環境面貌。
經開區的廣場主要定位是商業及市場廣場,由於廣場是生活的中心區,因而經開區的廣場如同商業中心區一樣,其地理位置不變,也在前面論及的洪客隆英倫區。商業中心區的形成勢必就會沿此周邊有商業廣場的形成,這也是現在我國城市規劃中的一種大勢所在。
3.南昌經開區現狀分析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於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江西省和南昌市重點開發建設的外向型經濟區域。開發區地處南昌市昌北地區,與南昌市老城區僅一江之隔,有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英雄大橋與之相連。
而經開區自2000年規劃以來,其道路系統應該來說是比較新的,但是隻要路過經開區的過路司機就會反映道路太糟,特別是在下雨季節,路面積水多而深,完全不像是新規劃的城區。有些地方的道路過窄,不符合長遠發展的需要;路面斷開或裂開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影響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一條車道實際通過多少車數,一般是從實際觀測中用類比的方法估算。而道路橫斷面設計要考慮近遠期結合的要求,為了適應城市交通運輸不斷髮展的需要,道路橫斷面的設計既要滿足近期建設要求,又要為遠期發展提供過渡條件,近期不需要的路面不應鋪築。新建道路要為遠期擴建留有餘地,備用地在近期可加以綠化等。
經開區的道路系統在有些地方規劃得不恰當,規劃時間不合理,甚至規劃步驟出現顛反的現象。就比如說道路的修建,對非專業的人來說,可能也知道道路修建應該先封閉一邊車道,待該車道修建完畢後可以通行單車道了再封閉另邊車道,但是在經開區雙港路進行封閉修建時就出現雙條道路均被完全封閉,給居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方便,除了人行道可以走動之外,其他一切都被隔斷,在我看來這就是規劃步驟不合理。
同時,我認為城市設計與規劃就我國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抉擇,一旦抉擇不合理,就勢必造成財力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怎麼建、在哪建、可以建什麼等都是政府的抉擇,甚至是個人的抉擇。所以我個人認為城市的設計與規劃應該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按照大多人民眾的意願進行合理規劃,而不是忽視民眾的意識,因為城市的任何規劃及設計服務物件都是廣大群眾,脫離群眾勢必會造成規劃的失敗。
4.結語
規劃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視覺汙染”;要注意傳統與現代的協調,保護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設施、名勝古蹟的同時,也要注意體現時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藝,讓二者結合“神似”而不是“形似”。要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協調,建築格調與環境風貌的協調。城市規劃設計需要通過對建築佈局、密度、層高、空間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預,體現城市的精神和氣質,滿足生態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盧世主.城市形象與城市特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2]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顧孟潮.城市特色的研究與創造[J]建築學報, 19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