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說課稿範文

  說課,作為一種常見教研方式,在當前課改背景下尤堪一提。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當今國際形勢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義,在實際行動中自覺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意識,保持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尊嚴,以實際行動報銷祖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為什麼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三、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法、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設定情境的匯入方式,在大螢幕上展示“兩彈一星”、大慶石油建設、抗洪救災、載人航天的圖片。***課件展示材料***

  提問:這些精神體現了哪些共同的內涵?對我們國家的文化建設具有什麼意義?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過渡:各位同學回答得都很好。正是“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民族精神的偉大支撐,中國人民歷經艱難險阻,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精神薪火相傳,越燃越旺,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永遠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運用匯入的案例,提問:這些精神對民族綜合素質的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壯大,不僅取決於經濟、科技發展水平,而且取決於民族的綜合素質。而民族精神是綜合素質的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能夠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二、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課件展示兩種觀點,學生討論***

  觀點一:經濟建設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弘揚民族精神是可有可無的。

  觀點二:弘揚民族精神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弘揚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問題:圍繞搞好經濟建設與弘揚民族精神的關係,你贊成哪種觀點呢?能否進一步闡述你的觀點?

  學生回答。[page]

  教師歸納: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內容,而高昂的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標誌。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你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因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鞏固:學生舉例,運用知識說明觀點。

  三、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展示關於“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資料,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言論,我們應該怎麼應對?

  學生自由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西方敵對勢力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面對這種挑戰,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因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環節三:鞏固提高

  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們就新時期我們當代高中生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進行討論、思考,並推選小組代表發言。

  環節四:小結作業

  教師歸納本節課的知識點,號召學生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社會主義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業:查閱相關的資料,去搜集關於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事例,來說明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作用。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題的內容,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民族精神對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等問題。上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個框題:燦爛的中華文化,瞭解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薪火相傳。本框在瞭解了中華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對前面教材的進一步延伸。只有對民族精神產生更多的認可感和歸屬感,才會自覺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設者,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學習也為學習下一個單元《融入社會,肩負使命》起到了鋪墊作用。由此可見,這兩個單元在內容上是一脈相承的。

  本節課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傳承”兩目組成,主要講述民族精神對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以及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等問題。

  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髮展,文化特別是民族精神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建設的今天,就需要從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華,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課的教學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轉變以學科知識為主的教學觀念,突出顯現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培養。因此我把這個目標放在第一位,然後是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我們先來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再來看能力目標:能體會出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具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後是知識目標:瞭解中華民族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知道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三***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據:民族精神是比較抽象的,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精神,會導致一些學生在思想上不自覺地忽視中華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那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話。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礎上,才能增強對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教學難點:民族精神我傳承

  依據:在市場經濟大潮下,經濟利益至上使許多不良的思想捲土重來,學生的思想嚴重受到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主義的影響,愛國主義已成為口頭的擺設,要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難上加難。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課的目的所在,化知為行,以知導行,讓學生認識到民族精神要靠他們傳承,自覺用行動來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二、學情分析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而在教學之始,必須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所以接下來我將進行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基本上是15、16歲,正處於青春期,思維較活躍,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習過程有積極主動參與的慾望;他們通過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學習,對中華民族精神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認知,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對民族精神缺少理性、全面、系統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漸進和教學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教師教法的運用,又要重視學生學法的引導。因此,我從教法和學法這兩個方面來談教學方法。我先來談教法:

  ***一***教法

  當前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強調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注重學生的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為落實新課改精神,同時結合本課內容,我採用瞭如下教法:

  1、演示法: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但它又寓於形象、生動的歷史材料之中。利用課件中的圖片、視訊等手段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等教學資源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情境法:教師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覺地弘揚民族精神。

  3、活動法:本節課中設計了三個活動,設計的宗旨分別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揚和傳遞民族精神。

  ***二***學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就是為了不教。一位優秀的教師應重視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由於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差異,我採取多樣的方法: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