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選購跑步鞋
跑步鞋,顧名思義,是指跑步穿的鞋,這裡特指最適合跑步穿的鞋。目前跑步鞋的品牌有上萬種之多,根據不同效能和適用人群,跑步鞋大致分為減震性跑步鞋、穩定性跑步鞋、運動控制跑步鞋三類。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方法。
選購跑步鞋的方法:跑鞋存在的意義
我們日常的跑步都會對膝蓋造成衝擊。而衝擊的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到5倍。跑步的時候,我們整個人騰空而起,接著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這些動作反覆進行。跑步時產生的這些衝量則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衝擊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膝蓋傷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所以我們在跑步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衝擊力,保護骨頭。因此,跑鞋就出現了。
我們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個彈簧。我們跑步時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衝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它能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跑鞋不是為了讓我們跑得更快,而是為了讓我們跑步的時候不受傷。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選購跑步鞋的方法:跑鞋的種類及區分
1、慢跑鞋:為普通跑步愛好者準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千米。特點是重,保護完善。
2、效能訓練鞋: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準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性,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僅為跑馬拉松準備的鞋,不適合日常慢跑。它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效能差,壽命極短。
知道了跑鞋的種類,我們就來看看區分它們的方法:慢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效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馬拉松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鞋底也很薄,和容易分辨出。跑步愛好者更適合慢跑鞋。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選購跑步鞋的方法: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係。
對應關係: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
選購跑步鞋的方法:足型判斷
可以自己脫下襪子判斷足型,但是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百分之百準確的判斷需要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
另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辦法需要你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拉松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就是外翻,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高足弓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
選購跑步鞋的方法: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體重+鍛鍊強度。
體重越大,鍛鍊強度越高,跑步的衝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衝擊的力量,鍛鍊強度代表這個衝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捱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千米以上,每週3次以上的鍛鍊強度。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衝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沖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儘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千克,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
跑步新人要注意:防晒泡腳休息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