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的努力方向

  太極拳因其行雲流水的外型和包容忍讓的內涵,以及養生、防身、修身的功效,被世人所青睞,習練者越來越多。那麼,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是什麼?,應該說,第一步正拳架,第二步練出鬆沉,第三步練成虛靜輕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一、展現漂亮的拳架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有漂亮的身型,拳架要規範大氣,這就要求身體形態要附合太極拳的要求。

  一是立身要中正,就是打拳時身體正直,始終保持人體中軸線假設線不偏歪,動作以中軸線為中心移動,保持全身的穩定性。 武術諺語就說“頭要正,身要擰,上下一根繩”。在推手中就要千方百計的守住自己的中心線,想方設法通過引手,牽動對方的中心線偏離,形成有利於自己的我順人背的局面。

  二是動作要舒展,做到外三合,使動作飽滿不癟,腳步長寬適度。既手足合,手與重心所在腳相齊相對;肘膝合,肘膝相齊相對;肩胯合,肩胯寬度適合,保證襠圓身穩。

  三是要求“四平”,即眼平視,保證不低頭貓腰,拳架自然美;兩肩平衡,保證身體不搖擺,防止扭扭捏捏;胯平穩,保持低盤穩固,下盤穩,上體才能輕鬆;身體平移,太極拳動移動要低平移動,防止身體起伏,破壞拳架結構。“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

  二、練出太極拳的鬆沉勁

  練太極拳想要出功夫,必須練好“鬆沉”勁。鬆是方法,沉是目的。練出鬆沉勁,是太極拳的中級功夫,此時身體有負重沉重感,兩臂鬆沉如繩系,行拳走架有空氣阻力感,推手實戰身穩勁足。

  要想練出鬆沉勁,就要明確:鬆是鬆展、鬆柔、鬆肉、鬆開關節,鬆中帶沉。而不能鬆懈、鬆癟。一定要在靜中鬆,在鬆中沉。鬆要鬆得透,要鬆得沉勁到腳底,無一絲滯力。

  王宗嶽拳論中說,“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這提示我們在練拳時要把握以下幾方面:

  一是做到心靜,心靜才能體鬆,心靜、心鬆是上體鬆的關鍵,因為意識是身體運動的主驅動,只有心態平合,不急不躁,保持冷靜,才能正確分析判斷,指導身體運動。如果精神緊張,身體是達不到太極拳講究的鬆沉狀態的。

  二是虛領頂勁,頭往上虛領,不能用力上頂,而是用意想像頭上頂物,或如發懸樑。這有力於氣聚凝神,促使兩肩鬆沉。

  三是鬆肩墜肘,兩臂要鬆得如系物沉墜,並且肩墜與虛領頂勁形成對拉勁,目的是促使腰背鬆沉下墜。

  四是含胸撥背,兩肩裡裹,兩臂如抱大樹,後背有橫向對拔感,以便內氣下沉丹田,胸空腹實,使氣位下降。

  五是鬆胯圓襠,下落兩胯內側,襠口撐圓,襠鬆墜走下弧線,使內氣更加下沉,後撐命門。

  六是通過鬆胯圓襠,就會加強兩腳的蹬力,使內勁下沉地下,再借地球反作用力,加大腿部上託力,讓低盤穩固,低盤固,上身就會鬆輕。

  七是動作要慢,每個動作都要體現點線連線的過程,運勁如抽絲,雖動尤靜,身感空氣有阻力,加大身體的鬆沉程度。

  八是骨肉分離,肉鬆骨挑。練太極拳時要放鬆肌肉,但筋骨卻有挑勁,感覺身上的肉掛在骨架上,並有彈性,又如雪壓松枝。

  通過以上方面的注重練習,太極拳的沉勁就會練出來,身體沉穩,上輕下實。

  三、練成虛靜輕靈功夫

  身體沉穩,拳架就漂亮,有利於身心健康,同時推手也能穩中取勝。但是,對於散手實戰來說,沉穩中還要求靈活,所以必須練成輕巧空靈的功夫。虛靜空靈乃太極拳高層功夫。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太極拳論》就有:"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

  那麼,怎樣才能練出王宗嶽太極拳論所云:“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太極拳上乘功夫呢?

  應該從“境靜”和“身輕”上去悟去練。

  靜境是指在意識支配下,有如人入無人之境,空曠得萬籟俱靜,聚氣斂神。在境靜空間裡練拳,一定也會讓心更加靜下來,專心致志,沒了心浮氣躁,摒除了雜念,自然進入物我兩忘的空靈的天人合一境界,心靜安舒,心態坦然。

  境靜是身輕的前提,有了境靜,心情也靜,才會用意不用拙力,不用力實則有大勁,練出的太極拳就會做到無人如有人的境界,實戰能彰顯有人似無人的大無謂氣概。人常說太極拳"四兩撥千斤",其實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行氣、以氣催行,輕靈自如,以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整勁。有了輕靈的整勁,行拳走架,如人太空行走之輕美,如履薄冰之輕靈。若實戰,抖彈發力,一觸即發,隨心所欲,出神入化,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