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島旅遊經典路線詳細攻略

  東山島,別稱陵島,形似蝴蝶亦稱蝶島,位於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中國第七大島,介於廈門市和廣東省汕頭之間,位於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的南端,東瀕臺灣海峽,西臨詔安灣與詔安一水之隔,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東山島旅遊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東山島旅遊景區攻略

  風動石景區

  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遊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的確如此。

  東山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5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 斜的磐石上,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釐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

  風動石上有明永曆戊子***1648年***秋巡撫路振飛題刻的“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璸、陳士奇”。盤石右側有明代霞山居士題寫的“東壁星暉”四個大字,左邊豎起石碑由明水師提督程朝京題詩。

  風動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拼命拉它,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沒想到聽到“嘣”的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一動不動。

  關於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詩曰:“是石是星麗太空,非風搖石石搖風。雲根直締槐杓上,月館堪梯小八鴻”。

  是故,遊人一見此石,總歎為觀止,心領神會其美之時,留一影以為快。風動石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映形成。難怪,文人墨客會在此留下:“這裡風景獨好”的讚歎。日出時的風動石景區最為迷人。

  在關帝廟附近海濱石崖上,有一塊重約200噸的臨海巨石,狀似玉桃,底部觸地僅數寸,風吹石動,故名“風動石”,然而歷經颱風、地震而不倒,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

  馬鑾灣景區

  馬鑾灣海濱浴場,沿東山島東南沿岸有南門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冬古灣、烏礁灣、澳角灣、宮前灣七個海灣,它們呈月牙形,首尾相接、綿延30多公里,潔白的沙灘背靠蔥蘢的林帶,環抱著清澈的海水,是天然的海濱浴場。灣內小島星羅棋佈與浩瀚的大海交相輝映,構成一處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是一個國家級健康海水浴場。馬鑾灣長2500米,寬60米,沙灘潔白、細軟,粗不紮腳、細不沾身。沙灘坡度平緩,可謂一馬平川。這裡空氣清新,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沿岸青翠蔥蘢的林帶,形成海濱綠韻觀光帶,給遊人以綠色“氧吧”的呼吸享受。馬鑾灣海面寬闊潔淨、海水清澈、無汙染、無暗礁、無鯊魚為患,是一處天然的海濱浴場。倘佯在美麗的馬鑾灣畔,千萬別忘了在潔淨的沙灘上留下你隨意壘就的沙雕。沙雕,它以天然的沙子和海水為材料,在不使用粘合劑和任何內部支撐物的前提下,通過藝術的想象,將一粒粒散沙堆積成頗為巧妙的作品。

  從銅陵鎮沿西銅公路西行2公里處,有一條寬闊、筆直的水泥大道,把你引向海濱,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馬鑾灣海濱浴場。

  馬鑾灣海濱浴場也稱馬鑾灣風景區。馬鑾灣灣長2500米,寬60米,縱深150米,水深2-3米,潔白細軟的沙灘,不扎不沾,平緩地延伸到碧藍的大海。海面寬闊,水質清純,蔚藍清澈風平浪靜,灣內無鯊魚威脅,水無汙染,水底無礁石障礙,一見就想撲到她的懷裡,盡情的遊。水浴後,再來個沙浴,頭遮一把太陽傘,又是一個日光浴,三浴過後,也可盪舟或乘遊艇,登上對面的小島摸螺釣魚,或拾貝、野炊,體驗島上的生活情趣。背靠著一條寬闊的、綠森森的固沙防風林帶。遠處的蘇峰山變幻莫測,有時白雲籠罩,銀裝素裹;有時白雲纏腰,彷彿若帶;有時煙水一色,擁玉翠,似海上蓬萊,如天上仙山;有時白雲冠頂,宛如一位婷婷少女……海天山色,給馬鑾灣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景區內還新建了一個3600平方米的停車場。

  當夜幕降臨,天穹星光顯現,海水***沙灘,沙沙作響,似情人般的竊竊私語。你會情不自禁地住足傾聽,你的心情愉快,必定是歡樂的歌,你的某種愁緒,它會盡力為你開脫。待到明月升起,海灘上被染上一片清輝,你身在其中有如入仙境一般。這時,或躺在沙灘,或夜泳、或漫步沙灘上,近處海潮起伏,遠處魚火點點……

  馬鑾灣景區內已建成一批中高檔次的飯店賓館,其中有中外合資的國際三星級標準金沙大酒店、漳州市財政培訓中心、帳篷酒店等,臺商興建的29幢海濱別墅。還有一批飯店餐館、工藝服務部、舞廳等,形成了海濱度假、旅遊、旅遊娛樂的海濱旅遊勝地。

  2004年來,這裡已接待了中外遊客240多萬人次,夏季有時每日達近萬人。其中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德國、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朋友和臺胞、港澳同胞、僑胞。美國遊客讚歎說:“這裡海水潔淨,沙灘細白,風景秀麗,是個很好的海濱遊覽勝地,可與美國夏威夷相媲美”。

  寡婦村景區

  1950年5月10日,國民黨從東山島撤退,共帶走了四千七百餘青壯。而這個只有二百餘戶的村子,竟有147名青壯男子強行裹挾去臺。一夜之間,故園驚變,骨肉離分,悲天慟地。誰料海峽竟成隔絕,這一去就是大半個世紀。在這個悲劇舞臺,人們看到了觸目神傷的一幕:上百名在那次兵災中失去丈夫的女人,成群結隊,來到海灘,遙對雲海深處的海峽東岸,燒香化紙灑酒,不知親人是死是活,只能遙寄罹。多少次,她們一聲聲嗚咽喚郎君,只聞濤聲起迴音;多少回,她們一雙雙淚眼盼歸舟,不見帆影只見雲。這些不幸的女性,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團圓的渴望,藍天可作證,大海可為憑!由此,這個村子又多了一個飽含酸辛的名字——“寡婦村”。

  這個村子就是銅缽村,它位於東山島東北隅,東鄰銅陵鎮,西連馬鑾灣,北與城垵村接壤,南瀕浩瀚的臺灣海峽與祖國寶島相望。為了讓人們記住那段歷史,永遠避免那一段歷史,為了警示後人:勿忘“每個家庭的命運與祖國大家庭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村裡的人辦了一個村史展覽室——“寡婦村”展覽館。

  “寡婦村”展覽館位於東山縣康美鎮銅缽村,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主體為三層的花園式建築,總投資450萬元。

  步入展覽館,大門上端鐫刻著由原中宣部副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的“寡婦村展覽館”六個鎦金大字。寬敞明亮的中廳為展覽館的序廳,黑色花崗岩製作的前言臺置於中央,顯得格外莊重,兩側牆上兩幅各高3米,寬6米的古銅色浮雕《抓丁》與《團圓》,它們以不同時代,不同人物藝術造型,形成強烈的對照;它們跨越漫漫時空,從抓丁到團圓系統性地展現事件始末。

  登上二樓便是主展區。主展廳分為“人間浩劫”、“曠世悲歌”、“海峽曙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人間浩劫”,採用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全面介紹1950年解放前夕發生在東山島上大抓丁事件的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羅列出4792名壯丁的名單,重點介紹了發生在銅缽村的“5·10”大抓丁事件的經過。第二部分“曠世悲歌”,運用大量的實物、模型,配以聲光,選用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網桶與歌冊”、“單人戽桶”、“虛設的碗筷”等事件和極其典型精彩的“泣血的洞庭湖簫”,“等了38年的鞋”、“金戒指”等事例向人們講述這一樁樁撕心裂肺的悲愴故事。第三部分“海峽曙光”,以大量的圖片集中展示半個世紀來東山島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後把落腳點放在銅缽村這個中國地圖上難以找到的村落的滄桑鉅變。

  展覽館三樓為多功能影視資料區。該廳有近百個座位,設定34英寸彩電和播放裝置可供參觀者一邊休息一邊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臨時召開小型座談會,還給觀看展覽後的群眾留下一個回味與思考的極好空間。

  “寡婦村”展覽館1999年8月7日開館以來,參觀者接踵而來,絡繹不絕。中央、省、市領導,軍隊將士和港澳臺胞、海外華僑和國內外新聞單位記者以及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紛紛前來參觀。“寡婦村”展覽館的社會影響正日益擴大,她正以她的悲劇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正以她的悲劇力量震撼、啟悟、感召海峽兩岸人的心。正如展覽的結束語所言:從來家與國,命運總相依。“寡婦村”這個名稱雖已成為歷史,但半個世紀生死離別的悲劇,活生生的向世人展示了兩岸不幸分離的辛酸歷史。悲劇不能再延續,祖國一定要統一,這就是寡婦村命運給人們的啟示。

  九仙山景區

  九仙山,俗稱九仙頂,在東山島銅陵鎮西北面。因其是中國東南沿海歷代軍事要地,故又稱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佈的首批省級名勝風景區主要景點。

  循著九仙山南邊小道扶蹬而上,走了百來米,就見曲徑迂迴,巨榕覆蓋,青苔附巨石,鳥聲陣陣,完全是一個清涼幽靜,神祕超然的世界。昂首望去,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楷、草、行、篆,各顯其秀,其中,有明嘉靖福建右參政監海蔡潮的“宦海恩波”;有嘉靖鎮東衛指揮陛大明欽差總督吳文“惠政碑”;有明永曆六年於石室內所題《仙嶠記言》全文;以及清、民國時期聯對、碑記等。這些石刻,都是研究歷史,尤其是研究神祕的天地會、南少林活動的重要遺蹟。

  抓著鐵扶手沿很陡的石階往上攀登,便到九仙石室。就是這石室,黃道周為之做記;歷代總兵為之吟詩;鄭成功部將四十一人為之記言。明水師提督程朝京更稱之為“萬玉林中仙子窟”。就是這陋室,在半個世紀前戰火紛飛年代,地方當局據室指揮全縣軍民堅決抵抗日偽軍進攻。其時,北面廈門金門相繼失守,南邊汕頭南澳皆告淪陷。唯東山一孤島彈丸之地,抗日旗幟迎風飄揚。就是這石室,因此改為抗戰紀念亭,並樹立碑記。望著這陋室,你會由衷地對東山人民忠貞勁節的黃道周故里的人民,表以深深的敬意。

  離開石室折而北向,即抵山巔,有一大而險的巨石,其中鐫刻“瑤臺仙嶠”四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水操臺。從明景泰年間於此山建水寨起,它就是一個指揮台:戚繼光、施德政、程朝京、鄭成功等將領,就曾在於此發號施令,指揮水軍。而今,當你象當年的將軍一樣威武地站在這水操臺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艨艟鬥艦已不存在,你所看到的,是一派和平建設的景象:近處,是五千噸級泊位的碼頭、三千噸級的石油碼頭,碼頭上一片和平建設的景象,碼頭邊停泊著各種船隻;近處,即綠色的小島旁,養殖各種水產品的漁排密密麻麻;更遠處,煙波浩渺之中,漁帆點點,商船南下北上……

  撫今追昔,你地敬仰昔日戰爭時代的英雄,你會敬佩今朝建設的好漢,你更會珍惜難得的和平年代,尤其感到改革開放的決策英明。

  烏礁灣景區

  烏礁灣位於東山島尾部,這裡有著南國海濱的風光,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1992年7月,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海濱森林公園。

  烏礁灣,因灣西部有一塊黑色的礁石而得名,它是東山島最大的海灣,形狀似一個被拉長的拼音字母“C”字。烏礁灣南北長8.3公里,東西縱深4.63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海濱有8公里長的茂密的綠色長城,腹地森林覆蓋率達70%。在漫長的林地中,種植有木麻黃、溼地松、馬尾松、橡膠、荔枝、龍眼等林果作物,是一座典型的海濱森林公園。

  烏礁灣沙灘開闊平繪,沙灘潔白,堪稱沿海一流的旅遊性沙灘,這是海濱旅遊渡假理想場所。

  景區榮譽和門票

  AAAA級旅遊景區,風動石景區60元, 騎術中心10元 ,馬鑾灣免費,東門船票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