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練習太極拳的鬆功方法

  要掌握好太極拳的鬆,就要掌握練習太極拳鬆的正確方法,這樣對於練習太極拳是非常有利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怎樣正確練習太極拳的鬆。歡迎閱讀!

  正確練習太極拳的鬆的方法

  第一,頂頭懸

  也叫頭部“鬆”。就像是頭頂有繩懸著一樣,感覺自己頭部有懸空的感覺,要找到讓頭坐到脖子架上,舍掉脖子肌肉的感覺。

  在脖子僵硬時,“鬆”頸部肌肉,擺正頭顱,把頭放在頸椎架子上。有這個位置,可讓頭顱不偏不倚,彷彿懸空,輕盈靈活。

  練拳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臉部真正做到“鬆”了,精神就能真正的“鬆”。

  關鍵做法是頭顱要放正,眼睛平視,下巴處分開兩股力量沿著兩臉頰骨下側緊貼兩耳後根上行至兩耳正上方,再由雙耳正上方上行至百會穴,練習時找到這兩股力量並在百會穴彙集。

  如此,就能很容易做到頂頭懸,此時,不但能反觀內聽,且能耳聽後方。

  第二,鬆肩

  也叫沉肩。要鬆肩,先體會胳膊的“鬆”感覺,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記住這種感覺,在練拳中始終保持這種感覺。

  檢查肩關節,想象著這兩條胳膊不屬於自己,而像兩件身外物掛在肩上,手指就會慢慢有腫脹的感覺,如果微微把手指張開,感覺更強,如此長時間練習,就可以將胳膊“鬆”透。

  在練習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節的“鬆”,手指千萬不要用力,尋找或者保持“鬆”透的感覺,即漲、熱、麻的感覺,彷彿有細繩拴在手腕處,來牽動兩臂上移,長期如此練習,胳膊鬆透指日可待。

  經過上述方法練習,肩關節好“鬆”開,肩胛骨不容易“鬆”,但只要肩關節由著肘尖的動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會“鬆”開。

  肩胛骨“鬆”開後,兩手臂才能內勁貫通,含胸後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勁由脊發就是這個道理。

  但如果肩胛骨沒“鬆”開、內勁沒貫通,而是僅僅用意念執著妄想,往往會引起後背、脖子僵硬,身體不能中正,練到肩胛骨“鬆”開後,自然一點即通、一說就明,這是初學者必須注意的一點。

  太極拳的運氣法

  1、鬆是前提

  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要想使自己的“氣”暢行無阻,首先一條是要做到身體的放鬆。拳論曰:“筋骨要鬆,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這裡強調了練太極拳要求身體從上到下、從裡到外一定要放鬆。

  “節節貫串”就是強調動作由形整而勁整,把人體的四肢和軀幹視為三節,三節之中各節又可分為三節,節節再分。運動時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順節序而動就能達到“整”字訣的要求。

  學習太極拳運氣,我們就要把握好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通過區域性丹田的運氣來貫穿全身。

  如能做到了這一點,那麼虛靈就會自在其中了。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外面的動作,要由內勁***內氣***帶動,所謂內不動外不動,以氣運身,內氣鼓盪,外形飽滿,身體上下兩個關節都要在意識韻指揮下,一節節鬆開運轉,如同一串珠子在抖動、在旋動。

  2、意是主導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拙力,對初學者雖然有一定困難,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練拳時可以從“假想”人手,練習意氣的感知。

  關於意念“假想”,如其樁法中講意念的“頭如線吊”、“雙手抱球”、“手按水中漂木”等等。這些意念活動的目的,主要為幫助初學者以抽象思維方式來正確地掌握姿勢,體會力量,抑制雜念,放鬆人靜。

  太極拳是生命之學,它既練身又煉心,既重形又重意,性命雙修,整個修煉過程以意為主導,以丹田為核心。楊澄浦公雲:“氣能人丹田,丹田為氣的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

  太極拳一定要把腰勁***丹田勁***練出來,腰勁出不來,不管你怎麼動都是“單擺浮擱”。有些人拳架外形練得也不錯了,可是細品其味,總覺得淡了許多。觀其打拳,動臂搖膀,動腰扭胯,總是扭扭捏捏,感覺彆扭不雅。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

  1、對呼吸:擁有“開闊”的心胸

  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肺組織的彈性好,胸廓的活動度也大,同時還會增強肺的通氣功能。

  太極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深長均勻,在反覆的動作中,腹肌和膈肌經常運動,因此可以增加透氣功能。又能通過腹壓有規律地改變,使體內的血流加速,增進肺泡的換氣功能,這些都有助於保持老人的活動能力。

  2、對骨骼肌肉:矯正脊柱

  習練太極,對我們身體的脊樑骨脊柱,有很明顯的鍛鍊效果。練太極幾乎每個招式都會用到腰,長期的積累下來,對脊柱的形態和結構有良好的作用。“很少能看到練太極的老人會發生脊柱畸形的,駝背的也很少。

  3、對消化:機械刺激,預防便祕

  因為中樞神經系統主管著體內的所有系統,因此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活動能力的提高,改善消化系統的僅能,還能避免因神經系統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如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

  4、對心血管:消除瘀血的良方

  太極拳的動作很多,包括了各組肌肉和關節的活動,還包括著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運動。這些動作組合在一起,就能加強血液和淋巴的迴圈,減少體內的瘀血現象,是一種消除體內瘀血的良方,同時,加快血液的流通,也就改善了血液迴圈的狀況。

  5、對中樞:優化大腦“軟體系統”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注意力要集中,對大腦活動都有良好的鍛鍊作用。從動作上來講,練太極動作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要上下不亂,前後連貫。因為動作有時較複雜,所以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無形中,就一次次地優化我們大腦的“軟體系統”,加強了系統的工作能力。

  6、對物質代謝:打擊膽固醇

  太極對身體的影響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對待膽固醇也是這樣。打太極拳對脂類、蛋白質類以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有良好的影響。打太極也會影響物質代謝,可以說是運動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