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九年級物理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按教學的設計,師生雙向活動進行了課本內容的講授和學習,由於利用實驗作為依託,學生的關注程度很高,領悟力也較好,但由於實驗的準備不充分,自己對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沒有充分的考慮與準備,致使課堂中的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距預期的教學目標於千里之遙,大為缺憾。

  失敗的原因:

  這節課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沒有按預期的設想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後學生普遍反映,甚至有同學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和進一步的訓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描述物理現象,歸納實驗結論的能力,另外,從時間的分配來看,在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想要完成兩個環節的教學任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分析,失敗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策略出現問題。

  理論學習中反思:

  在物理教學中,提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根本轉變。但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要的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先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那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就無從談起。把課堂教學的重點由重教法轉為重學法、由教師的講轉化為學生的主動學,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要達到這個目的,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設計教學,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狀態,這就要求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轉變角色。在課堂中營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學氣氛和愉悅輕鬆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尊重、理解、合作和關心”進而學會交往,改善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個性品格。

  ***二***

  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4個簡單、可行的四個演示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對物體的浮沉有深刻度印象,同時通過演示實驗,知道如何改變物體的浮塵。例如可以通過改變物體自身的重量,或者通過改變液體的密度使物體的液體中的狀態改變。為了然學生能夠對物體的浮塵條件的理解,我還通過聯絡前面學過的知識——二力平衡、力的示意圖,把雞蛋在不同密度的鹽水中的狀態用力的示意圖畫出來,這樣既能夠對新知識的深入理解,又能對舊知識的鞏固,一舉兩得。

  在這節課中我認為美中不足的是,在畫雞蛋在鹽水中不同狀態的示意圖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畫,然後同桌檢查,最後出示小黑板。在此環節中,我認為不足的是,教師如果在這個環節中,現場畫其中的一個或兩個狀態的示意圖,對於中層生的培養會更好;還有一點就是在講到浮沉條件的應用的時候,若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這對於學生對浮沉條件的應用會更好。我想在我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的,我也會總結的教學經驗還提升自己的不足。

  ***三***

  本節教學內容安排以科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歷典型的科學研究過程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物體沉浮現象的樂趣,獲取物體沉浮的經驗認識,增長探究物體沉浮的本質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思考等科學能力。這樣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概念,在克服學生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突出了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更好地理解浮沉條件,並深刻體會物理知識在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學生更加熱愛物理。體現了新課標的開放性理念,激發學生求知慾,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材料和資訊;讓學生體會浮沉條件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作用,並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訓練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