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關於八年級物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精彩時刻】
本節課是“三、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一課時,重點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出成像規律,掌握研究方法。為了降低學生活動的難度,幫助他們建立科學而有效的研究過程,我以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定了一些學生熟悉的情景,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引發他們的觀察、探究與思考。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總體效果不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合理的情景設定:
從學生簡單易操作的活動出發,設定問題情景。從學生“通過凸透鏡觀察書本上的字和螢幕上的圖片”的活動,引入課題,學生覺得親切、熟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
2.有效的課堂提問:
教師設計的問題目的明確,有針對性,環環相扣,就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研究過程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如何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讓學生將前面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對新問題的探究情境中;“如何觀察虛像?”既複習了實像和虛像的區別,也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掃清了障礙。“實驗中,你要觀察什麼現象,記錄什麼資料?”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過程中應記錄的資料。
3.比較到位的方法指導:
針對初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我所任教普通班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對探究過程的設計是在學生整體感知凸透鏡能成各種不同性質像的基礎上,再分步探究成像時物距和焦距的關係。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我採用的是“半開放式探究”,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要求。我對實驗表格進行了重新設計,有教師建議、學生必做的部分,確保規律的得出;也有學生自主完成的部分,使規律得到進一步驗證。從整個探究過程來看,學生都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探究活動。從隨機抽查的幾組資料可以看出,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進行實驗,初步得出規律。
4.及時的應用反饋:
課前,學生已經自制了簡易照相機,但並不明白其中的物理道理。在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上,學生用自制照相機進行相關問題的研究,既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知識,又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並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對新問題的探究中去。
【不足之處】
當然,這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雖然我對大部分學生都進行了指導,但對坐在中間的個別小組關注不夠。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新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反覆推敲每一個問題,仔細琢磨每一個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改進方案】
如果學生的基礎好一些,課堂時間更充裕一些,可以將教師的演示實驗改成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實驗。讓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自主探究,體驗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可以實行完全開放的探究形式,允許學生在活動中犯錯誤,走彎路,加深對探究過程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二***
一、教學準備:
由於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是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所以我採用學生探究實驗方式進行教學,這樣能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認識,為學生思考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減輕學生抽象思維難度。在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研究了《教師教學用書》與《課程標準》;並將研究所得與組內其它物理教師進行了交流,討論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以及重難點突破的方法及雙案的制定細節。為了提高課堂容量,我採用以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為主,打造高效課堂。
二、突出探究重點: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由於操作技能不熟練,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①記錄實驗資料的表格設計不完整,②光屏上找不到像***虛像或燭焰、透鏡、光屏三心不等高***,③找到的像比較模糊,測量的像距不準確。針對這些問題,我儘量每一環節都讓學生自己探究,然後交流、修改方案,再實驗。同時在課上做到密切關注學生實驗,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指導學生怎樣找到最清晰的像,怎樣看虛象。對錶格的設計,在學生有了想法後可直接將設計好的表格直接發給學生,而將時間留給學生實驗、探究規律。
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足和出現的問題:
一是學生在做實驗之前預習不充分。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是,部分學生預習不充分。不知道該實驗的具體內容,教師引導講解後,學生又開始翻看課本和學案,匆匆忙忙,分不清每一步應當做什麼,邊做實驗邊去問其他同學,嚴重浪費實驗時間,導致不能及時完成實驗。二是實驗操作不規範,沒有明確的步驟,沒有合理的實驗順序。想一步做一步,沒有按照物距逐漸變小或變大的順序進行實驗,不利於找到其中的規律,增加了總結規律時的思維困難。
針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所採取的解決辦法:要求學生在實驗之前必須做好預習,詳細瞭解實驗目的、內容、步驟、實驗中需要測量哪些資料、怎樣去測、測量資料的先後順序等等。培養學生愛護儀器裝置的良好習慣。在每一個小組中選定組長,負責整理儀器、檢查儀器。
四、實施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學生探究中錯誤資料的修正及課堂容量大,規律不能完整歸納。我對前者處理是採用歸納規律時出現不同結果,再反思資料獲得是否合理;對後者處理是一定教會學生根據現象和資料找規律的方法,再讓學生分組得結論,結論得出多少視時間隨機而定。對此,不同老師們有不同處理方法。有的老師的觀點是:分工、分組,按指定資料得結論,節省時間,又可以歸納完整規律;有的意見是先評估資料,再找規律,得出的規律才具普遍性;還有認為:實驗不能太急,將現象觀察清楚,得出正確資料很關鍵;還有的老師提出:資料修正可以馬上驗證。對於以上不同見解,我都會認真思考,分析利弊,力爭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三***
初二物理第三章第6節《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中,要學生做凸透鏡成像的分組實驗,我按照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了這節的實驗教學。
進行實驗前我先用一個凸透鏡和一根點燃的蠟燭模擬了一下這個實驗。將蠟燭看作成像物體,黑板當做光屏,當逐漸改變蠟燭離凸透鏡的距離時,同學們在黑板上看到蠟燭的不同形式的像,有放大和縮小的;然後換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再進行模擬實驗,發現像的大小有了明顯的變化。由此同學們猜想凸透鏡成像可能和凸透鏡的焦距有關,也可能和物體距凸透鏡之間的距離有關。所以我們帶著這幾個猜想進入實驗,在進行實驗時,我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先說說我在八年級1班的教學過程,在同學們得出猜想後,我先進行了一下演示實驗,選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先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按順序插好在光具座的固定件上,調整好三者的高度,使燭焰焰心、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處,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調節蠟燭到凸透鏡的位置,當物距u分別為40㎝、30㎝、20㎝、10㎝、8㎝、5㎝、3㎝時,看看是否能夠在光屏上成像,如果能成像,說明有光線到達光屏,成的是實像,觀察像是正立還是倒立的,是放大還是縮小的,讀出相距v的大小;如果不能成像,則從光屏這邊向凸透鏡看去,看凸透鏡裡面是否有像,如有像,又不能在光屏上面看到,證明成的是虛像,不是實像,觀察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放大還是縮小的。做完後,我再換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保持物距u為40cm、30cm、20cm、15cm、10cm、8cm、4cm時,按照上述步驟完成實驗。演示實驗後,我請同學們分組完成實驗,由於我已經把整個實驗都模擬了一次,所以同學們都順利地做完了整個實驗,最後根據實驗中所測得的資料和實驗現象總結出如下成像規律: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f2f;當u
再說說我在4班的教學過程中。我放開手讓學生們自己去玩,只是先告訴他們應該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按順序插好在光具座的固定件上,調整好三者的高度,使燭焰焰心、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處,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調節蠟燭到凸透鏡的位置,當凸透鏡焦距為5cm時候,物距u分別取40cm、30cm、20cm、10cm、8cm、5cm、3cm來做實驗;當凸透鏡焦距為10cm時,物距u分別取40cm、30cm、20cm、15cm、10cm、8cm、4cm來做實驗;並記錄下實驗結果。實驗開始後,實驗室裡面沸騰了,當他們做到物距小於焦距時,很多同學就來問我,為什麼怎麼移動光屏都見不到像。我就叫他們從光屏這邊看過去,看看凸透鏡裡面有什麼,我就問他們,這個從凸透鏡裡面看到的像是不是實際光線匯聚而成的,他們馬上拆除開始固定好的光屏去凸透鏡後面移動,發現不管怎麼移動,光屏上面還是沒有像,但是我們又總能看到凸透鏡裡面的正立放大的像,這是怎麼回事。我叫大家回憶我們學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大家觸類旁通,馬上有人總結說這個像是虛像。由於開始沒有任何指導,全部要學生自己在實驗過程中找到成像規律,並自己得出結論,同學們經過一步步實驗,綜合大家的實驗現象,最後得出了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結論,這節實驗課雖然比八***1***班做實驗的時間長一些,而且我也累一些,但是我覺得同學們臉上浮現出的是得意洋洋的笑臉,是經過探究後獲得成功的滿足。他們在探究中得到了知識,知識點也掌握牢靠了,這樣以後在運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點時,自然也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