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傳統課文,老師們可以從教學反思中學到什麼新的東西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1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新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的第四個單元中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也是一篇傳統經典名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學生喜讀愛讀。我在教學本篇課文,尊重學生閱讀個性,“以人為本”,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多讀多想,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這種感受;在想象形象中感知形象,引導學生一邊結合課件圖片、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一邊讀悟課文,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把課文當作一個例子,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激發閱讀的興趣。因此我擬定的知識技能目標是:1、瞭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物產;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景色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美,彙報交流展示學生個性化閱讀水平,仔細品味精彩句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領略大自然的風光美。通過學習本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通過教學本篇課文,學生在比較歡快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瞭解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同時,學習了作者的觀察和表達方法,體會了作者的用次準確,比如:學生對“浸”的理解的很到位,說是森林“泡”在濃霧裡,;還有“樹木抽出新的枝條”裡“抽”,通過比較“抽”與“長”,學生理解為樹木長的速度很快,並想象樹木生長的畫面,這些都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再現,很精彩。但在教學過程中,有些細節的落實還不夠到位。例:在學習寫“夏天”這一段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說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研究,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抓住學生在閱讀當中一些生成性問題,調整教學環節,突出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課堂教學更加活化。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2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但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卻不盡人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由於沒有多媒體,有關於小興安嶺的一年四季的美景圖片學生沒有欣賞到,缺乏對景象的直觀認識。學生對四季美景感受不夠,特別是對冬天大雪紛飛,黑熊躲進洞裡舔著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等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景象缺乏感知。
2、課文的閱讀理解,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不會交流。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不會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美景瞭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朗讀的啟示不大。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瞭解。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
1、教給讓學生預習方法,師生都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2、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品味語言文字的美。
3、在小組學習中,老師要進行方法的指導,保證合作的有效性。
4、進一步加強積累,調動學生自覺積累的主動性,主動背誦,主動摘抄,主動積累,擴大閱讀量。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根據季節變換的先後順序,依次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突出了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課文以清晰的段落層次來展開,抓住了小興安嶺四季不同的景物特點,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打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畫面。
在教學時,我抓住四季的景物特點重點指導,讓學生先根據喜歡的圖片找出文中與之對應的句子,再說出喜歡的理由。說理由的時候,品析句子中用的好的字,說出它們的妙處。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快就能評析出好詞好句,並能準確地說出它們的作用。
春天這部分主要是我引導學生說,夏天這一節就由學生分小組來合作學習,依照學習上一節的方法來說,學生基本能夠按照我的思路走,句子分析的比較到位。秋冬兩個季節內容比較簡單,我以讀為主,欣賞作者優美的語言。
最後以小練筆來結束文章,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來得及交流。時間比較緊,有很多地方上的也不盡如人意,如節奏比較快,沒能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就讓學生來說,學生不知怎麼說。課堂上讀的不夠,影響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因此,讓學生用概括的語言來總結每一小節的內容時,學生總也說不到我想要答案。在備課時,沒能做一個相應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填空,另外,學生對於文章的學法不甚明晰,雖然要求他們按照“讀、找、問、思”的環節來分析文章,課缺乏學法的歸納,學生學起來不得要領。如果能將這些歸納起來,可能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