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

  作為三年級語文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反思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那麼在上完《手術檯就是陣地》後,老師們該進行怎樣的反思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1

  本課講述了白求恩不遠萬里從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一個小故事,通過環境描寫,寫出來當時戰爭形勢的嚴峻,對人物的描寫也很細緻,通過白求恩的語言、動作等,突出了他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上課伊始,我就抓住時機問學生,本節課,你們最想學會什麼問題,同學們一聽自己有了發言權,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眾多問題中,我幫助同學選擇了幾個的問題,例如,是誰把手術檯當作陣地?手術檯怎麼會是陣地呢?他在這個陣地上幹什麼?以這些問題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真正的交流與對話。

  課文的重點是2——4小節,通過思考白求恩實在怎樣的情況下堅持動手術的?他是怎樣表現的?請學生劃出有關語句讀一讀。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引導學生了解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及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文中寫人物語言、動作等的句子,體會把人物寫立體的寫作方法。

  這樣把環境和人物表現結合起來,學生很快就能準確找到文章的重點語句,並結合人物的精神品質來說,表達的比較完整。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但有些同學有疑也不敢問,為了扭轉這種狀況,在課堂上教師就必須千方百計為他們提供質疑問難的機會,喚醒他們沉睡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我把整節課交給了學生,課堂中他們非常活躍,思維敏捷,敢想敢說,師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這樣的課堂之中,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並得以發展。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2

  反思過去在課堂中的教學,發現過分看重和強調設計的精巧,一步步“引導、啟發”學生,使學生達到我事先所精心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師居高臨下,是學生學習的要求者、支配者、和評判者。在新課程理念面前,這樣的認識肯定會處處碰壁。所以要儘快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把自己擺在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適應學生的發展的教學氛圍,來啟用課堂教學,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生變化。

  ***一***以“問”啟用課堂,讓學生有疑敢問

  三年級下半學期開始,我嘗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己主宰課堂,而教師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在教學《手術檯就是陣地》這篇課文時,我就把學習的自主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上課伊始,抓住時機問學生,“什麼地方叫做陣地?什麼是手術檯?”學生答:“軍隊進行戰鬥的地方叫陣地,而醫生給病人或者傷員開刀做手術的臺子叫手術檯。”“你們這個題目有什麼問題?” 同學們一聽自己有了發言權,激起了好奇心,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誰把手術檯當作陣地?為什麼說手術檯就是陣地?怎樣把手術檯當作陣地?等等。學生的這些疑問符合他們的實際,創設了問題的情境,這些問題的提出在全班同學的腦子裡留下了懸念,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所有的學生都希望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引發了學生探索課文內容的積極性,驅使學生積極地去參與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參與效性。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我把整節課交給了學生,課堂中他們非常活躍,思維敏捷,敢想敢說,師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這樣的課堂之中,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並得以發展。

  ***二***以“情”啟用課堂,讓學生有情感體念

  在教學中我還嘗試著改變以往面面俱到的分析方法,大膽嘗試,直接進入文章重點段落進行分析。在教學《手術檯就是陣地》這篇課文時,根據學生的提問,抓住白求恩說的三句話,直接進入文章的2、3、4自然段進行分析,不僅突出了文章的重點內容,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以往慣例,我會把課後的表格作為重點進行逐句分析,但仔細閱讀課文後不難發現,這些內容學生在書上輕而易舉就能找得到。只要教師讓學生通過朗讀就能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險,但白求恩仍然堅持做手術,從而看出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白求恩三句話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直接圍繞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自己學著提問,如:白求恩沉思什麼?為什麼不肯離開手術檯?為什麼說自己不是客人?通過這些問題聯絡上下文,進入角色,體驗蘊含在話中的思想境界。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進行指導,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還要的反覆嘗試這種方法,使語文課堂教學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三***以“研”啟用課堂,讓學生有施展空間

  閱讀教學中,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內涵越來越深刻,因此學生經過讀後對課文的理解會有相對大的寬度和深度,可供他們自由發揮的餘地也比傳統的提問應答要大得多。但同時,學生也會產生更多的疑問和偏解,往往會使課堂交流陷入“困境”。學習《手術檯就是陣地》一課時,學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們的客人”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意見產生了分歧,使課堂交流出現了對峙的狀態:

  生:“白求恩說他不是我們得客人,那他到底是不是我們的客人?”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好,大家來幫幫他,發表意見,談談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議論紛紛,教室裡頓時活躍起來。***

  生:“白求恩是我們的客人,因為他是加拿大人,來幫助我們的抗日戰爭,所以是客人。”生:“他不是我們的客人。因為他不是我們請來的,是自願來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請來的也應該算是客人。妹妹上週來我家玩,就是我家的客人”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

  師:“這個見解很奇特,說說你的理由好嗎?”

  生:“他剛來時就是客人,來久了,參加八路軍了,就不是客人了。”

  師追問:“你們說他不是客人,那是什麼人?”

  生:“是一名八路軍戰士。”

  師:“好極了!他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眾:“看成自己的事業!”

  師:“誰再來說說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們的客人?”

  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當然是我們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當作客人,而是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的八路軍戰士,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看成自己的事業,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師:“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無私地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看成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生:“國際主義精神”

  ……

  在這堂課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我退居二線,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舞臺上,自己去討論,自己去摸索,即便不得已需要插話時,也只用“半截子話”加以暗示。但經過同學自己發問,自己探究,總結出的結論讓大家心服口服。課文主題自然而現。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是因為學生在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課堂上我們要好好保護好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在生生間、師生間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抓住每一個思維的火花,讓語文課堂綻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手術檯就是陣地》教學反思3

  《手術檯就是陣地》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共產黨員在齊會戰鬥中,他在形勢越來越傷急的情況下,把手術檯當作陣地,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體現了白求恩大夫對事情極端賣力,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讚揚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國人的解放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

  教完這篇課文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上一堂語文課不容易,上好一堂語文課就是難上加難,不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育經驗,還要有一定的課堂駕馭能力。這堂課我試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給我不同的感受,在一遍又一遍的教案修改中,一次又一次的授課實踐中,我積累了很多經驗。現在就這些課堂中的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在備課的過程中,讓我明確瞭如何去把握重難點。分清課堂主線:1、白求恩在什麼情況下堅守陣地?2、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第一個環節我讓學生從:“突然、不斷地……不斷地……、一連”這些關鍵字來體會白求恩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在這個環節的授課中,我先把去掉關鍵字的句子成原句進行比較,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找出這些關鍵字後問能否去掉這些詞。在反覆的朗讀中讓學生體會當時的環境在不斷地惡劣。然後進入第二個個環節:白求恩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怎麼說的又是怎樣做的?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不同情況下白求恩的表現。鎮定、敏捷、爭分奪秒、以及白求恩與師長的對語。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來。從讀中感受白求恩把手術檯當作陣地的決心。在這些環節的講述中突出陸續、繼續、連續這三個詞來感悟白求恩堅守陣地的決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三個詞,我分別用不同的線段來表示。陸續:------表示一個接一個。繼續­­:—— ——在做一件事情中斷了又接著來。連續:———表示一直都沒有停下來。然後回顧板書回籠課文主要內容。再向學生闡述白求恩當時在國際上在醫術界的地位、當時中國後方戰地醫院資源短缺及醫術的落後和當時中國老百姓們在大屠殺下的水深火熱。體會白求國的國際主義精神。通過挖掘文字的空白處,找出一些白求恩來中國時的歷史背景,及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通過讀他來中國前的日記,感受他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孩子們都進入了情境。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白求恩的高大。最後通過圖片配樂來回顧白求恩在中國搶救傷員而犧牲的情景。再一次使課堂得到昇華,把白求恩這個人物形像深深地嵌入孩子們的心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三次的授課過程中我在教學中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如:自已的整個課堂沒有沉下來,像是在趕時間,在對環境的描寫過程中,對讀的指導還有欠缺,雖然讀了很多,但孩子們並沒有讀出當時的情境。這是在授課中給我最深的感觸,形成這種原因有幾個方面的問題:1、提的問題太多,語速過快,有些孩子的思維跟不上來,所以很容易形成了脫節。如在引出: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工作的?這一環節中我就一連出示了好幾個問題?這樣就讓學生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要怎樣去回答?所以問題一定要精練,讓學生一聽就明白。2、在引出環境描寫的過程中,太急,學生還沒有進入情境,我就跳入了下一個環節。這樣的話一個環節沒有把握好,沒有學到位,課堂沒有沉下來,所以也看不出教學效果。3、老師的語速過快,情緒很高,沒有抑揚頓挫感。這樣的話感覺課很平。沒有起伏。這也是我在教學中應注意的。

  但是在後面的環節,通過挖掘文字的空白處,找出一些白求恩來中國時的歷史背景及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通過讀他來中國前的日記,感受他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孩子們都進入了情境,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白求恩形象的高大。

  備完這堂課,我也有很多感受,一堂課老師要掌握的並不是文字中的一些簡單的東西,要了解更多的背景資料。 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