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而言,要著力於凸顯個性、閃耀獨特的思維亮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3.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巨集道遊記散文的獨

  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

  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巨集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

  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巨集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巨集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

  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先錄製好的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並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注意的問題:①讀音是否正確;②停頓是否分明;③語調的輕重緩急有無區別;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 lì 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的反思

  關於文言文的教學個人認為既要秉承傳統的教學方法又要有所創新。在這一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讀、議、析。在讀中訓練語感,培養語感後來議,在議中析,逐層深入。

  有關文中的“山、水”的描寫,作者用了兩個精妙的比喻,且這兩個比喻也較難懂。我請同學聯絡他們在物理課上所學的“光的反射”知識來分析“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這個比喻句。有關山的比喻就聯想美女。這樣兩個比喻在師生互動中解決了,顯得自然而不覺得深了。

  在課堂教學上,進修學校的謝如意老師提到了三點:預設教案科學性、課堂動態生成性、課堂教學可持續性發展***作業發展性***

  課堂動態生成性。也就是說我在上課過程中能夠伸縮自如地來引導學生,且與學生深入交談,學生又能夠有自己的不同見解並願意拿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把作業佈置給學生,這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這節課上,我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深入,還有在課前三分鐘的名言分析,學生做了分析以後,我的點評不夠深入,不夠具體。“目標應是正確的目標,夢想、理想均可成為目標。但是夢想距離目標較遠,有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有的甚至是一種幻想。”而我沒有給學生點出這點來。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這些細節的,繼續努力探索教學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