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人教版

  要充分體現開放性和動態生成性,從而賦予課堂教學以靈活性和多元性品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教學目的:

  1、初步瞭解說明文的文體特點。

  2、排除字詞障礙,初讀課文。

  3、再讀課文,初步體會說明文這一文體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說明文的文體特點。

  2、掃除文字障礙。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說明文文體知識:

  1、定義:***P.84***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說明事物或闡釋事理為主要內容,它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特點、功能,或者解釋事物的含義、原理、關係、演變等。

  2、 分類:

  說明文根據說明物件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3、特徵:***P.85***

  說明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徵。

  “特徵”,就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主要標誌,抓住了特徵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

  4、說明方法:***P.107***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義、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畫圖表、舉例子、引資料。

  5、 說明順序:***P.135***

  時間順序:按照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常用於說明事物的發展過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裡對十幅浮雕的說明。

  空間順序:按照空間的位置來安排說明順序。常用於對群體事物的說明。《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按照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主到次的空間順序來說明的。

  邏輯順序:按照事物的邏輯關係來安排說明順序。

  概括——具體 整體——區域性

  原因——結果 主要——次要

  現象——本質 特點——用途

  6、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P.136***

  準確就是如實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就是說明文科學性要求,其作用是為了更好的說明事物的特徵。

  二、匯入並簡介作者:

  1. 作者:葉聖陶***1894——1988***現代作家,著名教育家。名紹鈞,江蘇蘇州人。著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他還是語文教育家。

  2. 出處:書下注釋

  三、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生字注音:

  jiàn cái xuān xiè zhǎo chóng luán zhàng qiū hè  qū qū   lín xún

  鑑 裁 軒 榭 沼 重 巒 疊嶂 邱 壑  屈 曲   嶙 峋

  lòu qì màn qiáng wēi diāo lòu zhēn zhuó lán jiàn bàng diào

  鏤 砌 蔓 薔 薇 雕 鏤 斟 酌 闌 相間 依傍 單調

  2、解詞:

  自出新裁 胸中有邱壑 嶙峋 鏤空

  標本——指在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代表的事物。

  佈局——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繪畫等***,這裡指分佈的格局。

  敗筆——字寫的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的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的不好的詞句。

  閱歷——由經歷得來的知識。

  四、精讀課文,完成思考題

  1. 本文的說明物件是什麼?

  2. 分幾個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說什麼?

  3. 全篇是按照什麼順序進行說明的?

  4. 分寫蘇州園林的具體特點,為什麼作這樣的先後安排?

  5. 本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五、作業:

  1. 預習與思考/一、二

  2. 生字三遍

  的反思

  在《蘇州園林》的設計中,我摒棄舊傳統“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積累 ——創設情景匯入——自由式閱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節。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先創設情景匯入,再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說明“蘇州園林”共同特徵的句子,然後仔細閱讀課文,從2—9段中找出含有“圖畫”的句子。我想:學生如果能夠找出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說明的特徵和說明的順序,但這有一定的難度,對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的學生來說是否會完成,我心裡沒有底,但總想試試,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學生很聰穎,一下子就找出來了,真讓我為之一振。再指導學生為這10個句子標上序號,分組討論,找出說明整體、區域性、細部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歸納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又由“區域性”的句子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各自的說明物件,從而解決每段的中心句。第二課時學生配樂選段朗誦,賞佳音、品美文,充分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準確性的句子已是水到渠成了。

  課堂結束之前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討論“課文的結尾是否畫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繼續寫下去會寫什麼?”;想象並設計“21世紀我神往的校園美”,學生紛紛動手,擅長畫畫的用彩筆勾勒,長於寫作的用語言描繪。學生筆下的校園美五彩繽紛,雖然稚嫩,但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已得到培養,學生的思維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拓,學生身上閃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如果說還有不足的話,就是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於培養。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終身受益,語文老師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