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帝孫權之子孫和生平簡介

  孫和,字子孝,是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的第三個兒子,生母為王夫人。公元264年,孫休去世,孫和的兒子孫皓繼位,追諡父親為“文皇帝”,將孫和改葬到明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孫和生平簡介

  孫和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掌權人孫權的兒子,在孫權的所有兒子中,孫和排名第三。但是因為孫權的大兒子孫登早早便病死了,在機緣巧合之下孫和變成了孫權親自任命的太子,成為太子之時的孫和時年十九歲,但之後也在一系列的權利陰謀之下被罷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孫和簡介,來進一步瞭解一下這位歷史上頗受好評的吳國皇子。

  孫和出生於公元224年,和景帝孫休、會稽王孫亮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孫和的母親王夫人是孫權最為寵愛的一個女人,因此生來乖巧的孫和也十分討孫權喜愛,在孫和十四歲的時候就將他封為了宮廷侍衛,由中書令闞澤當孫和的老師,教導孫和各種詩書典籍。而孫和也是不負眾望,向來禮賢下士,愛好學習,曾經多次調和過宮內大臣之間的矛盾糾紛。

  在赤烏四年的時候,本來是太子的孫權長子孫登因為疾病家中去世了,第二年,孫權便將孫和封為了太子,讓孫和原先的老師闞澤擔任太子太傅,繼續做他的老師,並找了一堆當時的名士作為孫和的侍從。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孫和的母親王夫人與孫和的一名同父異母的姐妹全公主不和,在全公主的努力下,孫權終於廢掉了孫和,並且冊封孫亮為太子,把孫和給放逐到了長沙。後來因為諸葛恪想要再把孫和迎回國都,而被孫峻給逼死了,時年公元253年。

  孫和是怎麼死的

  後來孫和的母親王夫人和孫權的女兒孫魯班有了矛盾,孫魯班在孫權病重的時候設計陷害孫和,說孫和在自己的妃子家裡謀劃事情,而且王夫人對孫權重病也跟到很高興。孫權因此大怒,王夫人也因此鬱鬱寡歡,憂鬱而死,孫權對孫和的喜歡也大不如前,見孫和如此,孫霸對於太子之位更加虎視眈眈。

  後來因為他人屢進讒言,所以孫權最後還是把孫和囚禁了起來,很多為孫和求情的人也被孫權給貶斥,孫權於是打算廢了孫和的太子之位,立孫亮為太子。之後孫權雖然加封了孫和,但是卻流放他到了長沙。孫權暮年的時候原本也是想把孫和召回,但是孫魯班等人板與,此事也就沒有成。後來諸葛恪有遷都的想法,派人休整武昌的行宮,因為諸葛恪是孫和的張妃的舅舅,於是孫峻就懷疑他向迎孫和,於是就剝奪了孫和的綬帶和印璽,流放他到了新都,最後派人命孫和自盡。

  但是後來孫峻死後,孫休繼位,就讓孫和的兒子孫皓做了烏程侯。孫休死後,孫皓就繼承了皇位,也終於給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孫和一個“文皇帝”的諡號,將孫和改葬帶了明陵。也算是這個曾經被立為太子的人死後最好的結果了。

  孫和的故事

  孫和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君主孫權的兒子,也是孫權的三兒子,孫和的母親是當時十分受寵的王夫人,不僅母憑子貴,子也憑母尊,孫權對自己這個三兒子也是十分的喜愛。孫和的故事不多,因為他生性平和,並且禮賢下士,很難鬧出什麼亂子。

  但是自己不去找亂子,亂子便會自己找過來,尤其是對於身為皇子甚至太子的孫和而言,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錯,還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卻處處被人冤枉陷害,最後還被自己的宗親孫峻逼死。孫權的大兒子叫做孫登,本來應該繼承他的位子,卻因為體弱多病過早去世。在孫登去世的第二年,孫權便冊封全國上下都十分愛戴的孫和為太子。

  在孫和當太子的那幾年,仍然由闞澤來教導他,他在自己的太子歲月便展示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華,多次調停大臣間的矛盾糾紛,並且倡導不用條例律書來向人問罪,認為這樣會在問罪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私人感情,這不利於公平。孫和不僅熟讀儒學經典,為了適應亂世,他還熟練武藝,認為下棋嬉遊都是不正經的事,作為一名君子一定要少做。

  吳國南魯黨爭的原由是孫和的母親王夫人和孫和的姊妹全公主互不待見,全公主便拼命找孫和的麻煩,即使孫和是太子,在全公主的多次陷害與挑撥之下,孫權也只能無奈把孫和的太子之位給撤了,並且把孫和趕到了長沙。在孫權死後,孫氏一族的宗親孫峻執掌大權,也就是在此期間,孫峻暗中派人害死了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