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風家訓家規有哪些

  關於教育,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教育方式和家風家訓,雖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家風家訓家規,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家風家訓家規

  第一句: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回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

  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閒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閒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第二句: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對於孩子進入初中、高中的家長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的衝突更多,不僅是因為處於內在的心理動盪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

  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們良好的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循了以下這三條原則: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裡的真實意思。

  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裡應該給予建議。

  在這三個步驟中,傾聽是父母們做最差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不碰到的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那樣能夠靜下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句: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

  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了,與父母們談品德教育等於不合時宜。至於說到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更是我們父母們不願聽的海外奇談,因為與當下的考試分數無關!

  而其實這些正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我們在看人物傳記時常常都會對人物幼年時的不同凡響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種成就動機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

  意志、胸懷、品德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裡的。

  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社會和自己。

  古代經典家風家訓

  家庭是國家的縮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士大夫的生活信條。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許多已成經典。比如,周公旦的《誡伯禽書》、司馬談的《命子遷》、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李世民的《誡皇屬》、包拯的《包拯家訓》、歐陽修的《誨學說》、袁採的《袁氏示範》、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李毓秀的《弟子規》等等,不勝列舉。

  關於孝仁禮義

  在我國古代,家訓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倫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識的教育、謀生技能的傳授、為人處世的告誡等,幾乎涉及個人、家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司馬遷最終能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離不開其父司馬談的家訓和價值觀,即對“孝之大者”的理解。

  司馬談學富五車,他的才學也贏得了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專門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個官職:太史令,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蒐集並儲存典籍文獻。

  司馬談認為,自孔子死後的400多年間,諸侯兼併,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若作為一名太史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必會惶懼不安。為此,他非常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

  於是,在臨死的時候,司馬談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他說:“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有了這樣的家訓,司馬遷終不辱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部家訓,被歷代推崇,甚至被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這就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它反覆被刊刻,雖歷經千餘年而不佚。

  《顏氏家訓》中,今人最為熟悉的就是那句“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實際上,該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文章,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且意義深遠。

  如它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儒家經典為主,也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

  書中許多名句至今一直廣為流傳,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至今讀來仍會覺得很有意義。

  與《顏氏家訓》齊名的是袁採的《袁氏世範》。該書是很多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被歷代士大夫推崇,並將其奉為至寶。

  生年不詳,卒於1195年的袁採,官至監登聞鼓院,其職責是管理信訪接待之事,其人為官剛正。

  袁採屬於才德並佳之輩,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於是,撰寫《袁氏世範》來踐行倫理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並不是板起面孔說教,而是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家庭教育的特色

  自古以來,家訓、家風的話題就是每個家庭繞不開的永恆主題。制訂家訓或家規既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又對現代家庭教育具有顯著的借鑑作用和指導意義。

  家訓和家風有著密切的聯絡,家風的形成,是家庭長輩和主要成員影響和教誨的結果。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後代的教育相當重視,雖然他貴為朝廷的要臣,但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官二代”。他教育兒子要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咸豐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寫信給九歲的兒子曾紀鴻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如何做一個君子,曾國藩教育兒子說:“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讀書與做人,實質是相容幷包的。通觀曾國藩的一生,其言傳身教對於曾氏家族的兒孫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續發展都奠定了紮實基礎,值得今人借鑑。

  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父子宰相家訓》輯中,記錄了張英、張廷玉父子二人所著的《聰訓齋語》和《澄懷園語》。這父子二人所著的家訓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成效的家訓經典,是修身齊家的典範,傳誦不息。這些家訓至今讀來仍覺受益匪淺,以至於中紀委的網站也出現“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名句。為官清正,心繫百姓,淡泊致遠,克己清廉,乃是當代為官從政者的榜樣。

  可以這樣說,這些源遠流長而又獨具特色的家風、家訓,既是家庭教育的範本,又是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和媒介,因而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得以千載流傳。

  古代大儒們的千古家訓

  孔子:訓子鯉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沒學詩你怎麼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

  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孔子問:“學禮了麼?”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

  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司馬談:命子遷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認為自孔子過世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併、史記斷絕,當今海內統一,有許多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

  然而作為一名太史令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不安,因此臨終時邊哭邊囑咐兒子司馬遷,希望它能子承父業,不要忘記撰寫史書。

  司馬遷不負父命,最終寫出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

  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

  諸葛亮為了蜀漢之國事日夜操勞,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於是寫下這封書信告誡兒子。

  韓愈家訓

  1、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

  2、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閒。

  4、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5、貧莫愁兮富莫誇,哪見貧長富久家。

  6、寧可採深山之茶,莫去飲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難。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後代的。

  紀曉嵐家訓

  四戒: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侈華麗, 四戒驕傲。

  四宜:一宜:勤奮讀書;二宜:尊敬老師;三宜:普愛眾生;四宜:小心飲食。

  紀曉嵐還有一封《訓大兒》的家信,受到後人的推崇。

  在信中教育兒子要謹慎交友,三思後行。懂得辨別君子與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陸游家訓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遊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陸游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為此他專門給子孫寫了一段的家訓。

  他告訴後代:孩子的品行應從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務社會,而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後成才。陸游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環境是分不開的,因此要廣交益友。

1.小學生家風家訓小故事

2.關於家風家訓給孩子寫一封信

3.好家風好家訓的經典教育童謠

4.有關好家風好家訓故事

5.關於家風家規的小學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