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健康養生的禁忌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並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道教主張人們養生養心,它的養生之道對人們很有吸引力。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道教養生六大飲食禁忌

  一、飲食之患 超過聲色

  世人萬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於飲食不當而埋下的隱患。從某種意義上說,飲食給人們帶來的禍害,比聲色禍害還要普遍和嚴重。因為人們可以完全杜絕聲色達一年之久,而飲食卻不可一日短缺:正由於它對人們的益處非常廣,所以,它的為害也特別深。加上在各種各樣的食物中,有的彼此之間氣味互相沖突,若是在食物搭配上無意中觸犯了禁忌,就更會在機體內沉積下毒素,緩慢地沉積經年而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

  二、肉必新鮮 切忌異味

  如果食肉類,必須保證它的新鮮。如果有其他異味,就不能食,食後會損髒傷氣,這一定要謹慎。

  三、調養胃氣 切忌飲食不當

  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條說:飲食得當,可養胃氣。彭鶴林說:脾為髒,胃為腑,脾胃的氣是互為表裡的。胃是水穀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運化為血氣,以滋養全身,灌溉五臟。所以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飲食,所說的美,並不是說要具備一切異品珍饈,而是要注意不食生冷、精硬的東西,不要強迫自己飲食。應在有些飢餓時才進食,但不可過飽;在有些渴意時飲水,但不能過多。這正如孔子的腐敗變味、魚餒而肉敗的不食等語。凡各種不宜食的食物,都損胃氣,不僅會使人生病,也會傷身。要少疾長壽,對這些都要深戒,養老奉親與自我保養的人也應當知道。

  四、少食少睡 切忌飽食安眠

  現在的人以飽食安眠為有生的樂事,卻不知多食使氣凝滯,多睡使人神志昏,這是養生的人所忌諱的。過去,應璩詩中說一老人長壽的緣由:“量腹節所受。”《博物志》上說:“所食愈少,心愈開;所食愈多,心愈塞,壽愈。”孫思邈在《方書》中說:“口中少,心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依照這三少,神仙訣了。”這都是古人相傳養生的祕訣,現在也可得到驗證。

  五、五味不可過偏 偏則傷五臟

  甜、酸、苦、辣、鹹五種滋味,不能食之過多。所以多吃酸味會損傷脾,多吃苦味會傷肺,多吃辣味會傷肝,多吃鹹味會損傷心,多吃甜味會損傷腎。

  六、早食宜飽 午後宜少

  午前是生氣,午後是死氣。釋氏有過午不進食的說法,是避死氣。《內經》講:“太陽正中陽氣隆,太陽偏西陽氣虛。”所以早飯可以吃飽,午後就應該少進食,到晚上更一定要空虛。

  道家養生祕方

  “築基”飲

  飲方:胡桃24個,蓮子21個,枸杞子35個,桑椹子48個。

  飲法:將胡桃、蓮子、枸杞子、桑椹子,共置於瓷罐或瓦鍋之內,加水兩茶杯,煎成一茶杯半,文火煎之,早、晚分四次飲用。

  “養胎”飲

  飲方:桂圓肉32個,百合1兩,鮮山藥3兩,花生米49粒。

  飲法:將桂圓、百合、山藥、花生米,共置於瓷罐或瓦鍋之內,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熟,早、晚飲用。

  瑤池仙苔

  食方:椰子11個,芹菜0.5兩,荸薺3個,青蘿蔔條3根,兔肉0.5兩。

  食法:將芹菜、荸薺、青蘿蔔、兔肉置於椰子之內,加水適量混合椰漿,文火蒸熟,早、晚食之。

  龍宮遊仙

  食方:海蔘2只,龍眼肉16個,金針菜16根,白果6個。

  食法:將海蔘、龍眼肉、金針菜、白果,置於瓷罐或砂鍋之中,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文火煮熟,早、晚食用。

  太極昇華

  食方:龜板1兩,花生米24粒,百合21瓣,枸杞子40粒,甘菊花7朵。

  食法:將龜板、花生米、百合、枸杞子、甘菊,置於瓷罐或瓦鍋之內,加水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文火煎之。早、晚食用。

  玉宇素齋

  食方:竹筍2兩,蘑菇7個,黃花1兩,菠菜4兩,豆腐皮2個,胡蘿蔔5兩,黑木耳0.5兩,醬黃瓜1條。

  食法:將竹筍、蘑菇、黃花、菠菜、豆腐皮、胡蘿蔔、黑木耳,入瓷罐或砂鍋中燙熟,切成絲,醬黃瓜切成絲,加麻油、芥末、冰糖、醋、醬油,皆適量,拌食,宜中午食之。

  天后三寶

  食方:冬瓜1個,鮑魚1個,貽貝24個,小蝦21個,蘑菇8個,紅棗7個,玉米49個。

  食法:將冬瓜削去五分之一,將鮑魚、貽貝、小蝦、蘑菇、紅棗、玉米置於冬瓜之內,加水至冬瓜餘部四分之三處,將冬瓜置於蒸鍋內,蒸熟。食時,飲湯,拌冬瓜瓢共食之。中午食之為宜。

  三陽生泰

  食方:紫河車5錢,鵪鶉蛋3個,冬蟲夏草3條,栗子5個,蓮子10個,椰子1個。

  食法:將上述食材同煮。文火燉之,加水1000毫升,燉至800毫升,早、晚飲湯,中午食肉。

  五氣朝元

  食方:苡仁,高粱,粟米,黃豆,紅豆等量,蓮子,栗子,紅棗、白果、桑椹等量。

  食法:將黃豆、紅豆,先煮熟,入苡仁、高粱、粟米,七八成熟,入蓮子、栗子、白果、紅棗、桑椹,文火煮之,加水適量,煮至見稠湯即可。早、晚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