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營養知識

  孕期營養所需高於非孕期,營養不良、營養過剩不僅會影響胎兒生長髮育,還會為成人疾病埋下隱患,因此指導孕期合理飲食至關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誤區

  誤區一:食補是最好的營養來源,因此只進行食補

  孕期營養的來源,主要是每天均衡的飲食搭配和充足的飲食攝入。但是,食物並不能完全有效滿足孕婦和胎兒的所有營養需求,比如需求量很大的鈣和鐵。缺鈣會導致孕婦出現抽筋、腰腿痠痛、骨質疏鬆、產後乳汁不足等症狀,缺鐵則會造成孕婦貧血,所以有時需要根據醫囑補充適量的鐵和鈣。為了滿足孕期營養需求,建議孕婦選擇營養全面、易吸收、好消化的孕婦奶粉作為孕期營養的第二來源。

  誤區二:為了避免孕期缺乏營養,因此營養越多越好

  孕期營養缺乏會導致孕婦和胎兒出現健康問題,那麼一味地補充營養就可以避免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營養的補充都要根據個體實際情況進行,盲目的補充只會徒增煩惱。比如,許多孕婦熱衷於追求市面上各種保健品和營養素,而忽視了日常食物最基礎營養的攝入。此外需要注意地是,有些營養並不是越多越好,比如維生素類,像維生素A、D、E、K這類脂溶性維生素,被人體吸收後可以暫時儲存在體內,所以不顧實際情況的過量補充可能會造成中毒。

  誤區三:孕期胃口不好,因此孕婦奶粉口感最重要

  一些孕婦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前愛吃的現在不愛吃了、特別鍾愛某種口味某種食物、或是乾脆在某段時間沒有胃口。孕期口味的變化雖然都是正常現象,但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孕期營養的正常供應。為了保證營養,孕婦奶粉就成為很多孕婦的不二選擇。

  但是由於口味的變化,一些孕婦特別喜歡喝口味清淡的奶粉。這些奶粉雖然口感好,脂肪含量卻很高,這不但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不利,還會因為攝入的脂肪過多影響順利分娩。因此,最適合孕婦的奶粉應該是口味清淡、脂肪含量低的。

  誤區四:孕期營養只需要在懷孕之後補充,懷孕前無所謂

  孕期營養只在懷孕後補充就夠了嗎?當然不是。孕期需要的許多營養應該在備孕時就注意攝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葉酸。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充足的葉酸能幫助胎兒預防神經畸形、兔脣、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但光靠懷孕時補充葉酸是遠遠不夠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孕前3個月就開始補充。除了從食物中攝取之外,還可以服用一些葉酸劑片幫助補充,以保證整個孕期營養的充足和均衡。

  孕期營養的充足和均衡很重要,但並不意味著補得越多越好,不顧自身實際狀況盲目補充營養,也會對孕媽和寶寶同時造成傷害哦。

  相關閱讀:產後喝湯的禁忌

  一、不在產後大量飲湯

  產後1-2天內機體組織中駐留的水分迅速返回迴圈,使血容量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飲湯會加重心臟、腎臟的負擔。同時,新生兒需乳量少,產婦剛生完寶寶,乳腺管尚未完全通暢,多飲湯有催乳作用,可導致乳汁淤滯而引起乳房脹痛,若處理不當易發生急性乳腺炎。因此,分娩後一週內產婦都不要大量喝湯,月子裡每天喝湯1000-1500毫升即可。

  二、不飲高脂肪濃湯

  飲高脂肪濃湯,例如老母雞湯、豬蹄湯、肥排骨湯等,易產生油膩感,影響食慾,並導致發胖。產婦攝入脂肪過多,會使母乳中脂肪增多,嬰兒對高脂肪乳汁不能很好吸收也會易引起腹瀉。因此,產婦應飲蛋花湯、魚湯、豆腐湯、瘦肉湯、蔬菜湯、麵湯及米湯等清淡的湯,以增加水分的需要。

  三、不靠喝湯補營養

  湯裡90%多是水分,還有少量的溶出的無機鹽***如鉀、鈉等***、氨基酸、脂肪及含氮浸出物如嘌呤、核苷等。可以說肉湯裡的營養含量還不到肉原料的10%,因此想要補營養,一定要攝入肉類、魚、雞蛋等,光靠喝湯是不夠的。同時還要注意,如果多吃肉類又不吃蔬菜、水果,會使大便燥化而乾澀結滯,不易排出。因此,產婦還應吃一些蔬菜和溫性的水果,使得營養更加均衡,也能預防便祕。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