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年疾病預防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應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進入冬季以後,天氣比較寒冷,仍會造成手腳寒冷。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老年人在冬季要預防哪些疾病,希望能幫到你。

  老年人在冬季要預防哪些疾病呢?

  1、防感冒

  老人感冒是秋冬季節的常見病、多發病,感冒雖然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力,防止感冒發生。

  2、防胃病

  專家表示,在隆冬季節,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機體抗病力及適應性也隨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舊病復發,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飲食宜選溫軟、淡素及易於消化的食物為好,並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菸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迴圈,減少胃病發病機會。

  3、防中風

  冬季氣溫低,人體受寒冷刺激後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迴圈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腦部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生。中風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節要切實做好中風的預防工作。防中風首先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原發病的治療,其次是注意及時發現先兆症狀,如突發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遇此症狀應速送醫院診療。

  4、防心梗

  寒冬也是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這是因為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管收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節要加強戶外體育鍛煉,重視防寒保暖,室溫最好控制在15℃~18℃,以防寒邪侵襲,誘發新病。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藥物。

  5、防瘙癢

  專家稱,老年人面板退行性萎縮,皮脂腺機能減退,遇寒冷乾燥氣候極易產生面板瘙癢,該症往往夜間加重,常使人難以入眠。因此,老年人寒冬季節應注意飲食調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也可選用養血益氣、潤膚止癢的中藥治療,如黑芝麻、六味地黃丸及枸杞地黃丸等。

  6.防腹瀉

  冬季溫度還比較高,食物容易變質,人吃了隔夜菜、涼拌菜很容易引起腹瀉。因為香菜具有殺菌的作用,故吃涼拌菜時可放一些。冰箱裡的食物要用保鮮膜或保鮮盒封存。一旦發生腹瀉,飲食上多吃流質飲食如米湯、茶水,限制粗纖維食物以保護腸粘膜,恢復期可飲酸牛奶,酸牛奶中的乳酸桿菌可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生長。

  7.防咳嗽

  冬天很乾燥,愛吃辣的老年人,冬季容易引發咳嗽。根據中醫五味走髒的說法,辛辣的食物會損傷肺,導致肺燥咳嗽。而且咳嗽厲害就容易傷肝。因此冬季應少吃辛辣的食物而多吃偏酸性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食等。酸味的食物可生津,可補肝宜肺。

  8.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老人容易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冬季低溫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液通過血管的有效口徑減小;另一方面寒冷的刺激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皮質激素分泌增多,使小動脈痙攣收縮,使血壓升高;此外,寒冷也容易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造成血栓。在預防此病上,除需要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發展外,要注意防寒保暖。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切忌發怒和急躁。飲食上要忌菸酒,保持大便暢通。大便應改坐式,不要久坐或用力。

  老人如何預防中風

  1消除內在病理因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應積極治療、定期體檢。特別是高血壓,不論有無不適症狀,都應堅持長期監控、正規治療,使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2避免誘發因素。如保持樂觀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大便通暢;注意氣候劇變的影響,冬季氣溫驟降易使血管收縮、小動脈持續痙攣、血壓升高;夏季則出汗多、血液濃縮、粘滯度增加,可誘發腦血栓形成。

  3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

  4結合自身情況,開展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5定期複診,最好每月複診一次。建議每半年至1年能全面複查,主要對血壓、血糖、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等進行復查,並進行全面調養以預防復發。

  6經常運動,放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