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導學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資訊科技教育究竟怎樣才能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實現真正有效的教學,這是我們資訊科技教師所面臨的嚴峻課題。學生資訊科技水平差異程度顯著,是目前資訊科技教學的一個重大問題,其主要表現在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家庭環境和學習基礎的不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存在著明顯差距。我們根據學生的差異成因,提出了分層導學法的教學模式來改進初中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有力地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資訊科技和資訊素養等方面的綜合協調發展,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初中學生資訊科技水平差異程度顯著,是目前資訊科技教學的一個重大問題。這表現在學校與學校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存在著明顯差距。
一、資訊科技課堂上的問題分析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這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從上面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前的資訊科技課堂中學生差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學生起點差異問題。學生起點差異的成因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找到根源。
1. 學習能力差異。學習能力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型別的不同上。有的學生對聽過的事情記得特別牢,而且能說會道,這一類叫做“聽覺型”;有的學生對看過的東西過目不忘,對圖形、表格之類的提示非常敏感,而且往往喜歡從事手工、畫畫等操作性活動,這一類叫做“視覺型”;還有一些學生活潑好動,在動作能力的發展上表現優異,這一類學生則屬於“運動型”。
2. 學習智力差異。有些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擅長於邏輯思維、解決問題。他們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識,表現為技術學習得很快,而且他們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技術。而需要幫助的學生,並不是說他們智力上有多低下,而是他們沒有基礎,就導致他們的接受速度相對比較慢。當多數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許多知識和技能都處在中等水平時,他們還處在起點水平。
3. 學習態度差異。學習態度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習成效,而且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對待資訊科技課上,存在著三種不同的學習態度:第一種是屬於主動型的,確實想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習新知識;第二種屬於非主動型,他們把資訊科技課當成娛樂休閒課,上課喜歡玩遊戲、上網聊天;第三種屬於被動型,他們本身對資訊科技課不感興趣,上課就帶其他作業來做,教師佈置的任務他們也不能及時完成。
4. 學習興趣差異。學生學習興趣愛好是造成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學生對所做的事情有興趣,他就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得到一種獲得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反之,學生如果對所學習的內容沒有太大的興趣,那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就不會選擇動腦筋,而是喜歡坐享其成。
5. 學習技能差異。例如在講解WORD的時候,有的學生因為熟悉軟體的介面和功能,很快就能製作出精美的作品,而有的學生因為很少接觸電腦,選單欄和工具欄都不熟悉,而且打字是“一指彈”等等……這樣就造成了基礎好的學生十分鐘就做好的作品,基礎差的需要30分鐘乃至更多時間,這樣就給我們課堂教學帶來很大難度。
對於學生以上的差異性問題,我認為既無可能也非必要去完全消除這種現象。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從這些差異中找到教學平衡點,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但這需要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高水平調控課堂學習行為。對於學生共同學習的內容,在關注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為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目標水平要求,課堂上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採用以下措施來組織分層導學的具體實施。
二、
分層導學的教學模式是基於學生個別差異,以學生的相互協作和“多方面獨特發展”為教育取向而設計的教學形式。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將學生分層,但絕不限定學生,更不是給學生貼上等級標籤;而是創設學習小組,以班級授課為主,輔之以小組和個別教學,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都是作為富有獨立個性的存在,並與其他同學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教”為“導”,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給學生以自主選擇、主動發展的權力和機會,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學會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更大的發展。
1. 教學目標的分層導學:設定多元級的學習目標
具體可以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區分為達標、中級、高階等不同發展水平層次的目標維度,同時針對不同認知智慧領域也適當提出一些發展要求。例如作品創作中不同學生在藝術表現、技術應用、表達與交流等方面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表現。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發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體現了學習行為和學習目標的可選擇性。在確保每位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課堂上的分層導學應當鼓勵學生有個性、有創意地發展自己。
2. 教學過程的分層導學:組織有差異的教學活動
分層導學要求教師擁有駕馭和創新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物件,但是它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新課程目標要求“重視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駕馭和處理教材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只講授知識的精華部分,並通過問題誘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學生應該根據教師設定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自主實踐,並在教師啟發引導下能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及時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分層設疑、分層釋疑、分層輔導,再結合學生的分層練習、分層反饋,努力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組合,充分體現分層導學課堂教學的差異性。
3. 教學技能的分層導學:開展有層次的小組合作
分層導學通過構建基於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改革學習過程,建立一種新型的以教師引導下的、互動式、自激勵的學習為特徵的資訊科技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資訊素養。資訊科技教學大綱規定,一堂課學生的操作時間要佔整堂課的70%,做到多練。可見課堂操作練習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課堂的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使全體學生各得其所。
在該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通過技能目標活動自主學習,學習動力增強,實踐訓練得到強化,培養了合作學習能力。
4. 教學檢測的分層導學:佈置多樣化的綜合練習
分層導學要求教師注重分層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簡單地根據學習成績把學生分成A、B、C等若干的層次,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水平和知識技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性和達成度都得到了體現。他們能從差異中找到教學平衡點,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5. 教學評價的分層導學:實施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分層導學注重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具有重要作用。資訊科技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學科,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給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必然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多元化的評價。以前,我們一直是以教師單一評價為主,現在如果再以一張試卷或是統一的操作來評價學生學習的話,就不能有效反映出學生實際掌握的水平。因此,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多元化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這是進行分層導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層導學法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
對學生採用多元化的分層評價方法,主要看學生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物件。對高層次學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中等生採用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低等生,應該尋找其閃光點,採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讓提高快的學生升層,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從無法迴避的差異中找到教學平衡點,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我們需要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根據初中學生的差異成因,應用分層導學的教學方法,將有效的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高水平調控課堂學習行為,發掘學生潛能和團隊精神,關愛學生並及時把握他們的真實需要,建設學習型課堂。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有效地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突出矛盾,為學校的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初中學生資訊科技水平差異程度顯著,是目前資訊科技教學的一個重大問題。這表現在學校與學校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存在著明顯差距。
一、資訊科技課堂上的問題分析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這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從上面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前的資訊科技課堂中學生差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學生起點差異問題。學生起點差異的成因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找到根源。
1. 學習能力差異。學習能力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型別的不同上。有的學生對聽過的事情記得特別牢,而且能說會道,這一類叫做“聽覺型”;有的學生對看過的東西過目不忘,對圖形、表格之類的提示非常敏感,而且往往喜歡從事手工、畫畫等操作性活動,這一類叫做“視覺型”;還有一些學生活潑好動,在動作能力的發展上表現優異,這一類學生則屬於“運動型”。
3. 學習態度差異。學習態度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習成效,而且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對待資訊科技課上,存在著三種不同的學習態度:第一種是屬於主動型的,確實想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習新知識;第二種屬於非主動型,他們把資訊科技課當成娛樂休閒課,上課喜歡玩遊戲、上網聊天;第三種屬於被動型,他們本身對資訊科技課不感興趣,上課就帶其他作業來做,教師佈置的任務他們也不能及時完成。
5. 學習技能差異。例如在講解WORD的時候,有的學生因為熟悉軟體的介面和功能,很快就能製作出精美的作品,而有的學生因為很少接觸電腦,選單欄和工具欄都不熟悉,而且打字是“一指彈”等等……這樣就造成了基礎好的學生十分鐘就做好的作品,基礎差的需要30分鐘乃至更多時間,這樣就給我們課堂教學帶來很大難度。
對於學生以上的差異性問題,我認為既無可能也非必要去完全消除這種現象。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從這些差異中找到教學平衡點,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但這需要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高水平調控課堂學習行為。對於學生共同學習的內容,在關注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為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目標水平要求,課堂上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採用以下措施來組織分層導學的具體實施。
二、
分層導學的教學模式是基於學生個別差異,以學生的相互協作和“多方面獨特發展”為教育取向而設計的教學形式。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將學生分層,但絕不限定學生,更不是給學生貼上等級標籤;而是創設學習小組,以班級授課為主,輔之以小組和個別教學,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都是作為富有獨立個性的存在,並與其他同學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教”為“導”,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給學生以自主選擇、主動發展的權力和機會,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學會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更大的發展。
1. 教學目標的分層導學:設定多元級的學習目標
具體可以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區分為達標、中級、高階等不同發展水平層次的目標維度,同時針對不同認知智慧領域也適當提出一些發展要求。例如作品創作中不同學生在藝術表現、技術應用、表達與交流等方面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表現。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發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體現了學習行為和學習目標的可選擇性。在確保每位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課堂上的分層導學應當鼓勵學生有個性、有創意地發展自己。
2. 教學過程的分層導學:組織有差異的教學活動
分層導學要求教師擁有駕馭和創新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物件,但是它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新課程目標要求“重視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駕馭和處理教材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只講授知識的精華部分,並通過問題誘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學生應該根據教師設定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自主實踐,並在教師啟發引導下能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及時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掌握學習方法。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分層設疑、分層釋疑、分層輔導,再結合學生的分層練習、分層反饋,努力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組合,充分體現分層導學課堂教學的差異性。
3. 教學技能的分層導學:開展有層次的小組合作
分層導學通過構建基於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改革學習過程,建立一種新型的以教師引導下的、互動式、自激勵的學習為特徵的資訊科技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資訊素養。資訊科技教學大綱規定,一堂課學生的操作時間要佔整堂課的70%,做到多練。可見課堂操作練習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課堂的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使全體學生各得其所。
在該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通過技能目標活動自主學習,學習動力增強,實踐訓練得到強化,培養了合作學習能力。
4. 教學檢測的分層導學:佈置多樣化的綜合練習
分層導學要求教師注重分層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簡單地根據學習成績把學生分成A、B、C等若干的層次,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水平和知識技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性和達成度都得到了體現。他們能從差異中找到教學平衡點,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5. 教學評價的分層導學:實施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分層導學注重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具有重要作用。資訊科技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學科,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給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必然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多元化的評價。以前,我們一直是以教師單一評價為主,現在如果再以一張試卷或是統一的操作來評價學生學習的話,就不能有效反映出學生實際掌握的水平。因此,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多元化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這是進行分層導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層導學法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
對學生採用多元化的分層評價方法,主要看學生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物件。對高層次學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中等生採用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低等生,應該尋找其閃光點,採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讓提高快的學生升層,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從無法迴避的差異中找到教學平衡點,使每位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我們需要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根據初中學生的差異成因,應用分層導學的教學方法,將有效的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高水平調控課堂學習行為,發掘學生潛能和團隊精神,關愛學生並及時把握他們的真實需要,建設學習型課堂。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有效地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突出矛盾,為學校的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