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創新人才培養不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向,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最具時代特色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西方發達國家極為重視高校創新教育的實施和開展,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形成了專案模式、課程模式、科技園模式和導師制模式等卓有成效的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全文如下:

  摘 要:培養創新人才已經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價值追求,其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重要的實踐課題。高校建立或構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創新人才,至少應包括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成長環境兩大部分。我國高校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認識層面、制度層面、辦學層面的問題。通過對電子科技大學教學實踐的總結,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經濟化社會不斷髮展,傳統工業化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世紀的要求,提高創新能力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戰略目標。通過自主創新的道路,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科教興國。通過創新人才為我國提高綜合競爭力,創造出系統性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創新人才培養帶來更大的幫助。

  一、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心思想

  創新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能力本位之上,能力本位以學生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並且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與發展個性為輔助。所以,培養創新人才需要堅持以下中心思想。

  ***一***跟隨國家需求

  國家每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區別,高校必須根據國家政策需求,定位學校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許多高校進行了擴招,學校的辦學目標也有很大變化。型別不同的高校需要明確辦學目標,並且結合國家發展策略,培養出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世紀創新人才。在決定辦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定位發展目標、服務方向、辦學性質,並且制定出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結構。高校辦學需要以本科教育作為重點,培養出面對基層的創新、符合、開放、應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廣闊與專業相結合

  新世紀創新人才需要廣闊的知識面與專業的技術水平,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知識寬度,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在今後的學習與發展中積累知識。而且知識必須有精度,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學習全部的知識,這就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並且合理調整知識結構,拓寬知識獲取口徑,使專業界限淡化。高校需要根據社會要求制定新的專業學科,使人才與社會互相聯絡,從根本上提高創新人才的價值。

  ***三***智力、知識、能力有機結合

  人類同時具有智慧因素與非智慧因素兩種性格狀態,非智慧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穩定特徵,其中包括道德、興趣、理想、氣質、‘性格、動機、需求等。非智慧因素在人才培養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與智慧因素不可分離,其主要表現為非智慧因素代表了智慧因素的前進動力與方向,智慧因素組成了非智慧的基礎,良好的智慧因素可以為非智慧因素髮展與進步提供支援。

  ***四***社會需求與個性發展

  全面發展代表了人類共同的理想與需求,但是由於個人能力有差距,而且愛好、興趣、智力、能力有很大差異,所以在培養全面素質時,需要更加重視個性發展。高校培養創新人才時,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創造不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使學生基礎與共性素質共同發展,充分展示出學生的個性素質。

  二、科技英才教育法

  ***一***長週期

  科技英才教育法強調計劃的連續貫通性,根據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確立的重大科技專項與重大研究計劃為目標。在培養創新人才時,通過本、碩、博連續培養方法,在學生入學後製定完善的博士培養計劃,通盤考慮課程設計與教學安排。通過本、碩、博連讀,減少課程重複性,使培養模式更加系統性。

  ***二***兩段式

  充分結合大學與研究所得資源,在完成兩年半基礎教學後,進行專業實踐學習,並且與研究所聯合安排科研實踐課程,學生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設計。專業課程由高校與研究所共同組織教學,研究所全面介入人才培養計劃中,不僅發揮出人才培養實踐方面的優勢,也能使研究所與人才培養達到共鳴,如果學生學習水平優秀,完全可以在畢業後進入研究所工作,充分實現資源互補效應。

  ***三***個性化

  改變傳統的流水線人才培養模式,讓不同興趣、個性、天賦的學生,發揮出自身實力。傳統教學統一性較強,這種教學模式會影響優秀者的學習熱情,也無法發揮出模範帶頭作用。高校教學培養的重點就是突破流水線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前進與發展,擁有適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計劃。

  ***四***交叉性

  通過知識的碰撞,激發出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在創造培養環境時,需要重視學科交叉的效果,為學生提供交叉教學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拓眼界,有效提高學術意識,在不同的學科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在教學中採取“科教結合”手段,研究院的前沿成果與大學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及早使用新型科學技術,通過專業研究人員的言傳身教,提高原始創新力。

  三、“科研苗子”教學法

  ***一***營造科研興趣平臺

  我國傳統教育理念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動手能力。創新人才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優秀的實際動手能力,高校必須激發學生科研的熱情與興趣,通過教師與平臺,為學生搭建通往知識的橋樑。

  ***二***培養偏才怪才

  一些高校在選擇學生保研時,挑選了成績並不高的學生,這種保研方式開創了高校保研製度的先河,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爭議。為何高校會選擇學習成績不高的學生,高校給出了堅定的答案,因為學生對某一項專業有著非常大的興趣,而且每天堅持不懈。

  ***三***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由於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新型技術與理論,所以以往研究生學習的知識,已經可以在本科生中進行推廣。這些貼近新時代科研前線的技術理論,可以提高學生的喜愛程度,雖然本科生無法進行科研,而且研究的深度與視角較低,但是通過這種啟蒙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科研主動性。

  結語:

  創新人才是國家與民族前進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保障。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是現代化發展建設必須重視的戰略目標。改變高校傳統培養方法,為創新人才培養營造更優秀的環境,構建新時代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完成高校教學肩負的重大責任,也是人才培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