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路環境下歷史教學模式的探究
在高中歷史課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消極的資訊接收者,而是主動、積極的資訊加工者和探索者。學生的學習超越了所給的資訊,這一超越就是對歷史知識歸納、分析,獲得歷史概念、探索歷史規律,運用概念和規律解決新的歷史問題,對歷史的價值性的判斷和估計,教學重心由教師傳授答案轉移到學生尋求答案。我們探索的歷史課網路教學模式主要由以下“五個環節”構成:
一、提供學習資源,指導自主學習
在網路環境下,學生可以不再被那僅有的資訊源(教師或教材)牽著走,他們可從網路主頁的資訊源中選擇他們所需的學習材料;學生有可能按照他們各自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和安排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網路中學習還可以使資訊的接受、表達和傳播相結合,學生通過他所表達和傳播的物件,使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在此環節中,由於與網際網路的友情連線,個別學生有時會出現私自脫離網路主頁環境,隨意在其它系統中漫遊的現象,教師要及時進行提醒,教育他們要按要求自覺完成學習內容。
二、打造網路平臺,展示自學成果
現在高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的迅速普及,使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大大增強,不僅具有一定的文字輸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網、瀏覽、下載以及在網上釋出資訊的方法。設計程式設計、製作主頁也不再是個別計算機愛好者的“專利”,不少學生不僅對計算機和網路非常熟悉,而且將其作為課餘學習、獲取資訊、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這樣的條件下,多數學生願意在網路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大膽嘗試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製作、展示自學成果。為此我們在網頁製作中設計了“讀書筆記”、“構建體系”、“學生作品展示”等專欄,展示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果。他們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種工具,梳理本章節的知識要點,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認識方法,建立起了“有別於”教材體系的“新”知識系統和“創造”出個性化的、“新”的歷史知識。通過展示學生自學成果,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組織網上討論,學會合作學習
在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在班級教學環境中交流是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而運用計算機網路教學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適宜環境,也可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空間。
因此,我們在設計歷史網路軟體時,特別注意將自主學習與集體活動結合起來,開闢了“分組討論”、“專題討論”、“網上交流”等專欄,讓大家圍繞某個問題展開師生間、學生間、小組與小組間、正方和反方間的網上討論、交流和辯論,使每個人(學生、教師)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相互激發學習的靈感,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由此可見,網路資訊的互動性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促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進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設定網路檢測,及時鞏固提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學生的作業或者課後的測驗,才能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有個瞭解。而教學過程中準確地進行反饋和調控是取得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實現教學過程整體優化的關鍵性措施。計算機網路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資訊反饋功能,網路教學軟體中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適量的檢測題,教師利用網路反饋資訊,及時發現問題,準確地對學生當堂知識吸收的情況有個定量、定性的分析,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深入、細緻地講解,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所收穫,讓每個學生的潛在才能和才華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了能讓教師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當堂知識吸收的情況有個定量、定性的分析,我們嘗試根據計算機網路教學的特點設計網路檢測、統計兩部分:學生使用的是“檢測”部分,教師使用的是“統計”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及時得到反饋資訊,找出學生所表現的行為與行為目標的差距,並依據診測結果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
五、引導縱深研究,拓展創新思維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週期大大縮短,現代社會要求教育要與之相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特別是網際網路的應用,又為歷史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源、廣泛的交流幫助和高效適時的處理等條件。在歷史網路教學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們可設計佈置相關的研究性課題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通過網路登陸與歷史課題研究相關的網站,蒐集與研究相關的資料,通過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開歷史的面紗,得到準確的結論,再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得出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例如:《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網路教學課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組織起來,確立研究的課題,通過網路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過計算機處理分析蒐集到的資訊,通過社會調查和他人交流,得到他人的幫助,並通過計算機和網路展示研究成果……在這些研究過程中,學生始終以自主的精神參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研究。有能力的學生還在教師的指導下,製作了《“洋務運動”與“東局子的變遷”》、《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等相關網頁,通過校園歷史網站釋出,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出來供他人評論、質疑,從而使問題解決得更為圓滿。
歷史網路教學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沃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習者,初步具有了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綜合、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比較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研究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整體素質的提高都會產生終身效應,也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提供學習資源,指導自主學習
在網路環境下,學生可以不再被那僅有的資訊源(教師或教材)牽著走,他們可從網路主頁的資訊源中選擇他們所需的學習材料;學生有可能按照他們各自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和安排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網路中學習還可以使資訊的接受、表達和傳播相結合,學生通過他所表達和傳播的物件,使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在此環節中,由於與網際網路的友情連線,個別學生有時會出現私自脫離網路主頁環境,隨意在其它系統中漫遊的現象,教師要及時進行提醒,教育他們要按要求自覺完成學習內容。
現在高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的迅速普及,使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大大增強,不僅具有一定的文字輸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網、瀏覽、下載以及在網上釋出資訊的方法。設計程式設計、製作主頁也不再是個別計算機愛好者的“專利”,不少學生不僅對計算機和網路非常熟悉,而且將其作為課餘學習、獲取資訊、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這樣的條件下,多數學生願意在網路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大膽嘗試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製作、展示自學成果。為此我們在網頁製作中設計了“讀書筆記”、“構建體系”、“學生作品展示”等專欄,展示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果。他們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種工具,梳理本章節的知識要點,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認識方法,建立起了“有別於”教材體系的“新”知識系統和“創造”出個性化的、“新”的歷史知識。通過展示學生自學成果,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在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在班級教學環境中交流是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而運用計算機網路教學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適宜環境,也可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空間。
因此,我們在設計歷史網路軟體時,特別注意將自主學習與集體活動結合起來,開闢了“分組討論”、“專題討論”、“網上交流”等專欄,讓大家圍繞某個問題展開師生間、學生間、小組與小組間、正方和反方間的網上討論、交流和辯論,使每個人(學生、教師)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相互激發學習的靈感,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由此可見,網路資訊的互動性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促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進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設定網路檢測,及時鞏固提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學生的作業或者課後的測驗,才能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有個瞭解。而教學過程中準確地進行反饋和調控是取得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實現教學過程整體優化的關鍵性措施。計算機網路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資訊反饋功能,網路教學軟體中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適量的檢測題,教師利用網路反饋資訊,及時發現問題,準確地對學生當堂知識吸收的情況有個定量、定性的分析,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深入、細緻地講解,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所收穫,讓每個學生的潛在才能和才華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了能讓教師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當堂知識吸收的情況有個定量、定性的分析,我們嘗試根據計算機網路教學的特點設計網路檢測、統計兩部分:學生使用的是“檢測”部分,教師使用的是“統計”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及時得到反饋資訊,找出學生所表現的行為與行為目標的差距,並依據診測結果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
五、引導縱深研究,拓展創新思維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週期大大縮短,現代社會要求教育要與之相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特別是網際網路的應用,又為歷史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源、廣泛的交流幫助和高效適時的處理等條件。在歷史網路教學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們可設計佈置相關的研究性課題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通過網路登陸與歷史課題研究相關的網站,蒐集與研究相關的資料,通過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開歷史的面紗,得到準確的結論,再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得出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例如:《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網路教學課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組織起來,確立研究的課題,通過網路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過計算機處理分析蒐集到的資訊,通過社會調查和他人交流,得到他人的幫助,並通過計算機和網路展示研究成果……在這些研究過程中,學生始終以自主的精神參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研究。有能力的學生還在教師的指導下,製作了《“洋務運動”與“東局子的變遷”》、《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等相關網頁,通過校園歷史網站釋出,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出來供他人評論、質疑,從而使問題解決得更為圓滿。
歷史網路教學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沃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習者,初步具有了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綜合、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比較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研究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整體素質的提高都會產生終身效應,也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最近訪問
- 對網路環境下歷史教學模式的探究
- 酒店前臺電話禮儀
- 成語老生常談的故事
- 感謝拾金不昧的感謝信三篇
- 寶寶頭垢怎樣清洗才是正確的
- 面對招聘官的自我介紹
- 一年級看圖寫話作文奶奶生病了範文
- 安全主題演講比賽閉幕式講話
- 世界兒童團結友愛的短文章
- 婦產科實習生自我鑑定範文
- 短幽默笑話故事
- 夏季寶寶食慾不振怎麼辦
- 炒豆角絲的做法大全美味又健康
- 七年級數學上練習冊答案人教版
- 情侶背影頭像一男一女素材
- 員工入職轉正工作總結範文
- 關於愛的力量的名言
- 留香的中考作文
- 企業規章制度封面設計
- 服裝促銷海報圖片素材下載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