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注意事項
艾灸是通過外物刺激腧穴***也就是俗稱的穴位***激發經絡的功能與作用,從而達到調節機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失調的治療目的,雖然是很好的養生方法之一,但是還需要注意,注意事項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艾灸養生的作用
灸療具有調節陰陽,促使機體功能活動恢復正常的作用。因此,不論是寒熱虛實表裡陰陽,都可以用艾灸療法去調節。簡單歸納一下,艾灸療法有幾大作用:
1.溫經散寒,活血,通痺止痛:由寒凝血滯、經絡痺阻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風寒溼痺、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
2.疏風解表,溫中散寒:外感風寒表徵及中焦虛寒嘔吐、腹痛、洩瀉等。
3.溫陽補虛,回陽固脫:脾腎陽虛、元氣暴脫之症,如久瀉、久痢、遺尿遺精、陽痿、早洩、虛脫、休克等。
4.補中益氣,昇陽舉陷: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結,拔毒洩熱:外科瘡瘍初起、以及瘰癧等症。用於瘡瘍潰久不愈,有促進癒合、生長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氣:由氣逆上衝引起的症狀,如腳氣衝心、肝陽上亢,可灸湧泉穴。
7.防病保健:灸法用於防病保健有悠久的歷史,《千金要方》記載:“凡人吳蜀地遊官,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瘟疫毒氣不能著人也。”《扁鵲心書》雲:“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已十分重視艾灸在防病保健方面的功效了。
艾灸養生的注意事項
一、艾灸適宜人群
1、寒性體質***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體質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療因為受到溼寒或寒邪而導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於虛症寒症陰症為主的疾病,陰虛陽亢,邪熱內盛,熱症和實症不適合
二、艾灸不適宜人群
1、熱性體質***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便祕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間不可艾灸。
3.高熱病人,大飢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適宜用艾灸
三、艾灸前、中、後注意事項
艾灸前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3、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艾灸中
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溼氣,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體內寒氣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後
1、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開啟,易受寒涼。
2、艾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於排毒,水溫可以稍微高點。不可以喝冷開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洩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後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
其他注意事項:
1、灸的順序:先陽後陰,先背腰部後胸腹部,先上部後下部,先頭面軀幹後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補法,溫灸,火滅後按摩穴位;洩法,用嘴吹,助燃,開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強壯男子虛症實症頑症,皮肉深厚處,宜施大柱多樁;型衰體弱久病虛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樁
4、顏面五官,心臟大血管處,心經區,陰部及重要經腱,關節活動處,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險或留疤痕影響功能
5、嬰幼兒的卥門不宜直接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