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殖塘蝨
塘鯴,魚類,可食用,學名鬍子鯰,在分類上屬鯰形目、鬍子鯰科。屬於熱帶、亞熱帶魚類,廣佈於我國南方各地,既是營養豐富的消費品,又是具藥用價值的滋補品。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塘蝨的生活習性
性喜成群,貪食,主要攝食動物性 餌料,如昆蟲、小雜魚、蝦、貝類等,也很喜歡吃血***如豬血,屠宰豬的血流入池塘,塘鯴會長很大***,糞便,肉類,吃這些生長迅速。
多在夜間活動和取食,白天則潛入水底或洞穴中。人工飼養後,亦能在白天攝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 飼料。塘鯴魚適應能力強,可在小水體和低溶氧的環境中成長,且病害較少,飼料來源廣,容易養殖,成本較低,適宜於農家庭院小水面養殖推廣。
塘鯴魚原系野生魚類,棲息於 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溝渠等處。其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於深水活汙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 肉食性魚類,捕食物件多為小型魚類:如餐條、鯽魚、鰕虎魚、麥穗魚、 鯉魚、 泥鰍等,也吃蝦類和水生昆蟲。以吞食為主,牙齒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脫。
塘蝨的飼養技術
飼養環境
池塘要求可選擇庭院小水體養殖,也可利用池塘單養。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汙染,進水、排水方便,池底平坦, 淤泥少,池塘保水效能好,面積一般為67~1334 平方米,水深1~1.5 米。進水口、排水口設防逃設施,在 池塘一角養殖一些 水草如 水葫蘆,讓魚隱蔽、藏身。有條件的最好在塘基四周用網目為0.2~0.4 釐米的網片圍起來,網高80 釐米,底部埋入土中20 釐米,以防 蛇、 蛙等敵害進入。放養前10 天排乾池水,每667 平方米用 生石灰80~100 公斤全池潑灑消毒。
魚種放養 魚種要求體質健壯、無傷無病、規格整齊。一般大一點的池塘每667 平方米放規格3~5 釐米的鬍子鯰魚種2~3 萬尾,庭院小水體每平方米放80~100 尾。魚種放養時用3% 食鹽水浸洗10 分鐘左右。
飼料投喂 鬍子鯰的飼料來源廣泛, 螺、 蜆、蚌肉、蠅蛆、蚯蚓、死魚蝦、屠宰場下腳料和人工配合飼料均可投喂。螺、蜆、蚌等投喂時要將殼打碎,使用 粉狀飼料最好與鉸碎的肉漿拌合投喂,投喂配合顆粒飼料其 蛋白質含量應在30% 以上。每天投喂2 次,為適應鬍子鯰的攝食習性,投喂時間宜在清晨和傍晚進行。投喂量應根據氣候、水溫、水質和魚攝食強度而靈活掌握,並適當進行調整。一般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8%。
日常管理養殖期間,要視水質肥瘦程度,適當施用有機肥培育浮游動物,以增加 天然餌料,減少生產成本。經常加註新水,一般每隔7~10 天注水1 次,高溫季節每隔5~7 天注水、換水1 次,每次注水10~15 釐米深,以防水質惡化。每隔15 天左右使用生石灰1 次,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15~20 克,化水全池潑灑,以調節池水pH 值,改善水質條件。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在下雨天要注意檢查池塘攔魚設施,防止逃魚,並注意防蛇、鼠等危害。鬍子鯰疾病較少,常見的有 列印病、 膚黴病、 腸炎病。防治列印病,每立方米水體用 漂白粉1 克對水全池潑灑;防治膚黴病,每立方米水體用小蘇打400 克和 食鹽400 克對水全池潑灑;防治腸炎病,每立方米水體用強氯精0.3 克對水全池潑灑,同時每50 公斤飼料中加魚必康100 克,連喂3 天。
日常管理
藕魚兼顧,合理調節水位,平時大池水位保持30~50cm,過深水位不利於藕的光合作用和生長。
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防治藕病蟲害,粉劑宜在有露水的早晨施用,水刺儘量灑在藕莖葉面上,避免直接落入水中,施藥時最好把魚趕入魚溝、魚坑內。
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鬍子鯰病害較少,主要分佈有:
車輪蟲病:由車輪蟲寄生引起,魚種階段可用每方水用0.5克 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防治,或用“魚康”A型殺蟲劑、“魚蟲淨”按量稀釋全池潑灑。
三代蟲病:由三代蟲感染引起。防治可用25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5~30分鐘,也可參照 車輪蟲治療方法。
水黴病:由水黴菌感染引起。用生石灰清塘,減少日常操作受傷,密度合適,規格一致是有效防止該病產生的原因,發病後可用30%~40%的 食鹽水浸洗病魚5~30分鐘治療。
腸炎病:由細菌感染引起。投餌定時定量,保證 餌料質量,飼料品種更換要漸變,能有效預防該病發生。發病後可用“魚菌清”、“魚必康”、“魚菌靈”等抗菌藥予以治療或拌餌投喂。
小瓜蟲病:寄生在魚的面板和鰓的表皮,吸收營養,引起組織增生,形成膿泡,併產生大量粘液,感染嚴重時.面板和鰓上的膿泡會變成許多小白點。發現此病時,可用0.1ppm硝酸亞汞全池潑灑,重複一次,便能有效地殺滅。
尾孢子蟲:主要寄生在魚面板,其次是鰓、尾、鰭上,亦有少數胞囊,隨著病情發展胞囊增大,數量增多,如不及時治療.會使大部分魚受到感染。可用15ppm甲醛溶液消毒。
塘蝨的繁殖
親魚繁殖培育
農家養殖塘鯴魚最好自繁、自育、自養。親魚的培育,是搞好人工繁殖的首要工作。
池塘條件。親魚池面積一般為35~350平方米,水深1.0~1.5米,池底不必鋪水泥,但須向排水處傾斜,以便清池時能將池水全部排出。可在池角或池壁作數個涵洞,或在池中沉設土管或塑料膠管,以利排水捕捉。池塘種植一半水面的水浮蓮、 浮萍等,以防盛夏水溫過高並使水中保持適當暗度,安靜塘鯴魚的生活環境。
親魚選擇。塘鯴魚雌魚成熟期一般為1年,雄魚1.5年。因此宜選擇1.5~2.0齡、體型較大、體質健壯、體重200克左右、無傷無病的親魚。有條件的最好雌雄分開培育,在產卵前3~4個月置於親魚池飼養。
放養與管理。親魚放養密度一般為50尾左右/平方米。投喂小雜魚蝦,雞、鴨、魚等動物內臟,以及米糠、麥麩、豆餅、花生餅等。 動物性飼料絞碎後混合植物性飼料與維他E、礦物微量元素等揉成團狀投喂。日投飼量視水質、氣候的變化而不同,一般為 池魚體重的3%~5%,但水質惡化或水溫降低時必須減少或停止。
苗種培育
池塘條件 苗種池一般為20~100平方米的土池,池四周用 沙龍網或塑膠板密圍以防敵害侵入,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收穫時能完全排幹。放苗前須將池底晒乾後泛入新水,水深20~30釐米,池底置放長約15釐米的小塑膠管讓其躲藏休息,池水種植不超過總面積的1/2的水浮蓮、 浮萍等。
魚苗放養孵化池框網中的魚苗到第4天開始攝食後即可放入苗種池飼養。放養密度為800~1000尾/平方米。初期魚苗餌料以輪蟲、 水蚤等最佳。
飼養為滿足魚苗初期餌料,在魚苗放養前15天,可選擇另池培育水蚤。其方法是:將池水排幹、暴晒,然後放入石灰水與廄肥等,將水放入,水深約60釐米。約2周可使蚤屬大量繁殖。當魚苗下池後開始攝食的1~2天,可用手抄網在培育池採集水蚤等 浮游生物投餵魚苗。約第8天開始可增加以絲蚯蚓與切碎的蝦、貝肉等。30天以後可投餵豬血、下雜魚醬、切碎的動物內臟並參些米糠、麥麩、
豆粉等植物性飼料。到第40天,體長3~5 釐米即可作為魚種出售或轉入成魚池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