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康的新聞

  愛護牙齒人人有責,尤其現在人們飲食越來越不均衡的情況,牙齒更是我們關注的目標,下面小編正了關於愛牙的健康新聞,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行啟動 拜博走進校園公益普查

  現場照片

  中新網9月21日電 在第28個全國愛牙日之際,由現代教育報社主辦,拜博口腔醫療集團協辦的健康中國·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校園行暨中小學生口腔健康公益大普查在朝陽實驗小學正式啟動。

  活動將走進北京市20家中小學,進行口腔健康宣教,並進行免費公益科普檢查。同時,拜博少年兒童口腔健康年活動正式啟動,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來院即可享受免費口腔檢查、免費塗氟,建立終身可追溯的口腔健康檔案等公益服務,最終形成覆蓋北京中小學生口腔健康“大資料”。

  口腔健康問題對學生有著諸多不利影響,不僅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更嚴重的是會給學生在心理上造成陰影。拿牙齒畸形來說,其首先影響學生顏值,牙齒畸形嚴重的學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青少年時期,不僅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階段,也是性格形成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不正視牙齒畸形問題,那麼往往會給孩子的性格留下缺陷。

  愛牙日當天, 在朝陽實驗小學,拜博口腔醫生們為朝陽實驗小學的1600多名學生進行了細緻的牙齒檢查,認真記錄檢查結果,提供合理的治療建議,並對每一位學生建立的口腔健康檔案,併發放免費塗氟治療卡。

  現代教育報社副總編輯羅德巨集表示,健康中國·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校園行的啟動有利於正確、科學口腔科普知識傳遞到中小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同時中小學生口腔健康公益大普查未來將走進20家中小學,同時建立中小學生口腔健康檔案,通過這項檢查將有助於及時掌握本市中小學生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患病情況和分佈特點,促使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拜博口腔醫療集團高階副總裁高德民表示,少年兒童時期是打下一生健康基礎的重要時期,而口腔健康更是其中重要一環。少時對於口腔護理的忽視和不良習慣,不僅容易為牙齒埋下隱患,更會影響到身體發育和全身健康。作為中國非公立醫療領軍企業,拜博口腔醫療集團一直把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水平作為自己的責任。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校園行及拜博少年口腔健康年活動就是要喚起家長們及社會各界對少年、兒童口腔的關注,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露出陽光自信的笑容。

  兒童愛牙護理需要四步走

  活動當天,全球知名兒童牙科專家、美國華盛頓大學牙科學院院長Joel Berg教授受邀參加,併為學生們進行一場生動口腔健康科普講堂。

  Joel Berg教授,現任華盛頓大學牙科學院院長,美國幼齡兒童口腔雜誌編委。此前在全球飛利浦口腔保健和ESPE牙科擔任高管,曾在國際學術權威雜誌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在世界兒牙治療領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Joel Berg教授介紹,如果牙齒從小被放養大,切莫讓不良的習慣再繼續延續下去。“僅僅做到早晚刷牙是不夠的。正確的方法是,刷牙要使用含氟牙膏注重達到清除牙菌斑的效果。同時,牙病不可逆,應該早發現早治療,防患於未然——“小朋友每三個月到半年要進行一次口腔檢查,成年人至少每年一次,請醫生幫助發現早期的口腔問題。” Joel Berg介紹。

  保持飲食平衡也是護齒的好習慣。一日膳食中食物構成要多樣化,粗糧混食、葷素混合、合理搭配,同時減少甜食和碳酸飲料的攝入量和次數,可降低齲齒產生的風險。同時要使用溝隙封填劑,減少蛀牙機會:有些牙齒上有凹凸不平的溝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長很難用牙刷清潔,所以蛀牙很容易從這些縫隙開始,可請兒童牙科醫生使用溝隙封填劑把溝隙填平,以利於清潔,減少蛀牙的機會。

  Joel Berg還提醒,牙齒有問題應儘早就醫,在剛開始發生蛀牙時及時發現,並給予潔牙、塗氟,做好補救措施。要經常檢查孩子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儘早上醫院治療。

  活動當天,拜博口腔醫療集團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牙科學院院長Joel Berg教授還就雙方成立的美中國際兒牙臨床中心未來的發展進行探討。

  拜博口腔醫療集團高階副總裁高德民表示,拜博通過國際兒牙臨床中心的平臺,引導中國的兒童牙科逐步與世界先進技術接軌,把國際先進的兒牙理念與治療技術引入中國,同時開展兒童口腔臨床實踐研究,為促進中國兒童口腔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Joel Berg教授表示,非常高興能與拜博集團合作建立兒牙中心,拜博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同時也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雙方的合作將使我們在未來有機會可以共同展開多方面的工作。目前拜博已經覆蓋了全國40餘個一線和省會城市,我們能夠預見,未來在每個城市都將建立拜博的兒童牙科中心。我們將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將國際兒童牙科專案建設得越來越好。

  據悉,目前拜博已在北京、四川建立了國際兒童牙科臨床中心,未來國際兒童牙科臨床中心也將在拜博口腔醫療集團下屬的上海、廣州、深圳等事業部開工建設,陸續輻射全國,服務全國青少年兒童的口腔健康。

  篇二:患者別拿刷牙出血不當回事

  刷牙出血,吃蘋果有血印、牙齦腫痛……這些症狀您千萬別不當回事,更別隻是當作“上火”喝點涼茶。在9·20愛牙日義診上,牙周病科專家提醒大眾,牙痛肯定是有炎症,牙齦出血則提示很可能患上牙周病,而這種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最輕的症狀就是牙齦出血,最嚴重會導致牙脫落,所以千萬別拿牙周病不當回事!

  牙周病是導致牙齒脫落的首位原因

  齲齒***爛牙***、牙周病、牙外傷是導致牙齒脫落的三大原因。而牙周病如今超越齲齒已經上升為首位原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東風西路院區牙周病科主任羅剛說,牙周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超過了80%,臨床上病例也非常常見,大部分患者已經比較嚴重,牙齒鬆動、脫落的情況比比皆是。

  羅剛對記者解釋說,牙周病其實分為兩個疾病,其中較輕的是牙齦炎,只是牙肉發炎了,刷牙時會出血,此時沒有得到積極的治療,炎症往牙齦深處走,會進一步加重發展成“牙周炎”,也就意味著牙齒周圍發炎。

  發生“牙周炎”時,牙齦不能緊緊包住牙齒,和牙齒之間形成感染的“牙周袋”。當牙菌斑擴大並向牙齦線下生長時,牙齒的牙槽骨、牙齦等組織遭到破壞後,牙齦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縮,牙縫越來越大,牙齒也會逐漸鬆動,最終導致牙齒脫落。

  牙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罪魁禍首

  雖然牙周病致病的原因很多,但是公認的、排在第一位的原因還是牙菌斑。羅剛說,我們的口腔中充滿了細菌,這些細菌、黏液和其他雜質粘在一起,像一層膜一樣的貼在牙齒表面,而牙齒內側面、牙縫、牙根之間牙菌斑特別多,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口腔醫生採用染色實驗,在牙齒上一塗染料就能看到菌斑分佈的情況。“有的人口腔衛生太差,滿口牙齦上全是黏黏的牙菌斑。”

  如果牙菌斑沒有及時被清除就會變硬,然後形成滋生細菌的溫床——“牙結石”。牙菌斑和牙結石在牙齒上停留時間越長危害越大。細菌會造成牙齦感染——這種情況為“牙齦炎”,患牙齦炎時牙齦會發紅、腫脹、容易出血。

  另外,牙菌斑還會引起口臭。牙齦組織發炎,致病菌產生的代謝產物都會造成口臭。所以,如果有持續的口臭、牙齦出血、牙縫變大,都應該警惕牙周病的發生。

  認真治療挽救“鬆動牙”

  羅剛指出,牙周病是一個慢性、長期發展的過程。最初的時候,刷牙時牙齦出血,但是很多人不把這些症狀當回事,甚至以為上火了,喝點涼茶。其症狀也是時好時壞,當身體免疫力比較強的時候,對抗牙齦炎的細菌,甚至用了漱口水,出血的情況就得以改善,但實際上,疾病只是處於靜止、緩慢狀態,一旦身體抵抗力差,炎症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可以說,牙周病是一個沉默的、緩慢的損傷牙齒的疾病。

  羅剛說,在牙周病早期的時候,清潔牙齒是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辦法。但是當牙周病處於不同階段的時候,有不同的辦法處理:

  1、牙齦出血、有牙結石——洗牙、齦下刮治、給牙齒清潔拋光,消除牙菌斑形成的條件,洗牙後一週應複診。

  2、出現牙周袋——刷牙、潔牙已經無法清潔到牙周袋,需要手術把多餘的牙周袋去除,從而達到清潔牙齦軟組織的目的。

  3、牙齒鬆動——如果牙周炎已經導致牙齒鬆動,可以使用牙齒夾板。

  4、如果牙根的神經血管受到感染——需要做根管治療,雖然根管治療後,牙齒無活力,但是依舊可以承擔咀嚼的任務。

  5、牙槽骨吸收——為了讓牙槽骨恢復,挽救一顆牙齒,可以採取植骨,重新與牙齒長在一起。

  這些治療方式可以穩定病情,控制病情發展,挽救牙齒,但不是治療結束,應長期維護治療,定期複查。

  篇三:愛牙日關注口腔健康 專家:疼起來要人命並非危言聳聽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這句廣告詞深入人心,可見口腔健康與消化系統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但是,許多市民不知道,口腔健康與身體其他系統的關聯,遠比我們想得要複雜。9月20日是第28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口腔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徐遠志博士表示,口腔健康與否,還關係到身體其他系統。人們常說的“牙疼不是病”這句話其實不正確,而後半句“疼起來要人命”則並非危言聳聽。

  牙痛可引發冠心病

  關於冠心病的成因,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受損與糖調節受損***、高尿酸血癥等代謝性因素是冠心病的背後推手,但鮮有人瞭解口腔疾病也是冠心病的誘發因素。

  齲齒***俗稱蛀牙***不僅是兒童的最為常見的口腔問題,就連很多成年人也無法避免。當齲洞深至牙髓時,常會引發劇烈疼痛。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牙疼不是病”的說法當然是錯誤的,而“疼起來真要命”卻絕非危言聳聽。

  劇烈的牙痛除了影響日常生活,有時還會誘發心絞痛甚至心梗。齲齒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收縮,若患者本身就有冠脈狹窄,就有可能導致心肌缺血甚至梗死。此外,齲齒疼痛往往伴隨有區域性細菌感染。細菌產生的各種毒素以及區域性炎症生成的各種炎症因子吸收進入血液,隨著血液循壞到達冠狀動脈,也會加重冠脈狹窄甚至導致堵塞。

  除了齲齒,牙齦炎、牙周炎也會帶來心臟損傷。口腔炎症長期遷延不愈,相當於在口腔中存在一條長長的傷口,細菌毒素和炎症因子便透過傷口侵入人體內環境,從而危及心臟。所以,齲齒要及時修補,牙齦炎、牙周炎應規範、徹底治療。

  口腔健康可降低感冒風險

  口腔與鼻腔在解剖位置上相鄰,在穿過頸部時更是共用一個通道——咽喉,所以,若是口腔衛生狀況不佳,常常會殃及鄰近的呼吸系統。

  經歷過全麻外科手術的人都知道,術前準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口腔護理與消毒。在進手術室之前,患者要在護士監督下認真地刷牙,然後再含漱洗必泰溶液,以便最大限度地去除口腔中的細菌。這樣做是為了降低術中氣管插管後併發肺炎的概率。

  從上述術前護理常規就可以看出,口腔不潔,氣管遭殃。其實不僅是手術患者,即便是健康人群,堅持每天早晚規範刷牙、餐後漱口並使用牙線,可以有效降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的發生率。對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哮喘等患者來說,做好口腔清潔工作,更是降低疾病發作頻率、減輕症狀的有效措施。

  牙齒缺失應裝義齒

  正常人全口有28~32顆牙,若因齲齒、外傷等原因缺失1-2顆,不少人會不在意,覺得少一兩顆牙並不影響咀嚼,配裝假牙花費不菲,就沒有必要花這“冤枉錢”了。

  事實上,這樣做完全是得不償失。牙齒的缺失會導致牙列的鬆弛,進而影響咀嚼功能。進食時長期咀嚼不徹底,會加重胃腸負擔,久而久之便有可能誘發多種消化道疾病。所以,即便是老年人牙齒缺失,也應及時配裝義齒。

  

看過了“

1.關於健康飲食的新聞報道

2.關於健康的名言名句

3.關於健康的勵志名言

4.關於描寫健康的優美句子

5.關於健康的廣播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