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機械種植方法

  近些年,隨著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應用,我國馬鈴薯的單位面積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播前準備

  1.1.確定播種期

  一般情況下,當10cm深的土壤的溫度達到並穩定在7-8攝氏度時,是馬鈴薯的最佳播種期。

  1.2.選擇土地

  馬鈴薯機械化技術對地塊的大小、質量、性質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一個種植區的面積應大於33.3公頃***500畝***;對於土壤的要求是最好選用沙壤土質的地塊。除此之外,由於是機械化種植,所以要為農業機械留出專用的機具通道,並配有完備的水利設施配套。

  1.3.品種的選擇

  種子的優劣是決定馬鈴薯產量高低、質量好壞的前提。在選擇種子時,要選擇薯型規範、牙眼小、表皮色澤新鮮、無龜裂、病斑的良種,從而為實現綜合效益、高商品率提供基礎。

  1.4.種薯催芽

  種薯催芽需要滿足的條件有:一是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二是將所選的種薯在播前大約半個月左右取出放在散色光比較充足的室內;三是保持5天左右對種薯進行一次翻動,確保其接觸的光、熱均勻;四是當種薯長出0.5cm的紫綠色壯芽時,就可以切莖塊播種了。

  1.5.切芽塊

  切芽塊是播種馬鈴薯前進行的最後一個關鍵專案,由於我國目前使用的種薯的個頭比較大,屬於大種薯,為了種植方面,降低生產投入的成本,所以要對種薯進行切割,但是在切芽塊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否則弊大於利。如:切芽塊容易使種薯攜帶病毒,這是因為切刀是病原菌的攜帶體。因此,在切割前,要對刀具進行消毒。除此之外,種植煮不要只想到減少成本投入,而使所切的芽塊過小,應將芽塊的重量控制在25g以上,這是因為芽塊越大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越強。除此之外,為了保證出苗率,要確保每個芽塊至少有一個芽眼。而且進行切芽塊這項工作時,不宜過早,因為芽塊過早切割,會造成其失水、腐爛等現象。

  在整地時,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分別是:深耕和深鬆。這樣不僅能夠起到消除雜草,提供抗病、抗蟲能力,而且還能加厚耕作層,提高蓄水、保肥的能力。在進行這兩方面的作業時,需要滿足的要求是:在深耕時,耕深要達20cm以上.要使用大型拖拉機與大型鏵式犁配套作業。深鬆時,深度要達40cm以上,採用ISQ-340型全方位深鬆機作業。

  1.7.施肥

  在播種前要選用足夠的農家肥作為底肥進行施用。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播種

  近些年來,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傳統的耕作方法逐漸被起壟種植技術替換。在採用起壟種植技術時,需要使用起壟裝置的播種機。並且起壟的行距、高度以及畝株數分別要滿足0.9—1.2m、25—30cm、4500株。其中使用的播種機有單行、雙行、四行等型別。如:使用大型拖拉機和大型四行播種機配套作業,在播前需要施用農家肥作為底肥,播種時可以一次完成起壟、開溝、播種、深施化肥、鎮壓等多道程式,工作效率十分高。

  3.田間管理

  3.1一次性除草

  播種後,可以使用除草通乳油,大約每公頃使用22.5公斤並兌水750公斤,可以達到除草的目的,尤其是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

  3.2.間苗、補苗

  當馬鈴薯苗普遍長到4-5cm時,就要進行查苗、補苗、間苗這一環節了,如果發現有的地塊缺苗、多苗,應及時採用備用苗帶土坐水移栽或間掉多餘的苗秧以防與其他苗爭肥爭光。

  3.3.中耕培土

  在苗期進行的中耕培土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苗高約為6cm時,進行合理的深鏟,因為這時地下的匍匐莖還沒有形成。距離第一次10天后進行第二次,這時的匍匐莖還沒有大量形成,可以適當的進行深鏟。現蕾初期是第三次,這時匍匐莖已經大量的生成,因此需要合理的淺鏟。

  3.4.灌溉

  馬鈴薯在生長的季節,要保持適當的水量,因此,要進行適當的灌溉,其中當土壤中的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是最合適的。

  3.5.病蟲害的防治

  馬鈴薯在生長期經常出現的病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等,在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防治時,採用的藥物需要滿足高效、低黴、低殘留等條件。

  4.收穫

  在進行馬鈴薯的收穫時,要及時,以免被凍傷,並且需要達到的要求是在溼度上,田間的最大持水量不宜超過60%;溫度不可低於8℃。作業時需要選用與播種機組相匹配的收穫機作業。

  機械化種植馬鈴薯的技巧

  1. 選平坦地 用機械化種植馬鈴薯的地塊,地勢應平坦,緩坡地也可以,但坡度要小而緩,壟向要與坡地的等高線相垂直,也就是壟嚮應順坡。切忌選擇高低不平和斜坡大的地塊。

  2. 備好機械 選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農機研究所研製的單行配套機械。要依據各種機械所能承擔的作業量,考慮作業期間的維修時間和農時季節備好機械,並在作業前把動力機和作業機械除錯好。各種機械所能承擔的作業量為:在1個作業季節,l臺單行馬鈴薯播種機,可播種8~13.33公頃l臺單行中耕機,可給16~26.67公頃馬鈴薯地中耕培土1臺單行收穫機可收穫馬鈴薯8~13.33公頃。這些機械的配套動力機為10.3~13.3千瓦***14~18馬力***小拖拉機1臺。

  3. 深翻整地 選定作為機械化種植的地塊一定要進行深翻,深度要達到20~25釐米。耙壓要用重耙,並與壟向成一定的角度,以消除墒溝。

  4. 施肥料和農藥 按規定的數量,把做底肥的農家肥和化肥以及要基施的農藥,用人工或撒肥機均勻地撒於地面。撒後結合耙地,把肥料和農藥耙入土壤中。也可用裝有施肥器的播種機,在播種的同時施入化肥和農藥。

  5. 備好種薯 對種薯必須按種植要求做好挑選、困種等工作。最關鍵的是切好芽塊,使每一芽塊都達到40~50克重,並且大小均勻。不要有過長或扁片狀的芽塊,以減少空株和雙株率,保證播種質量達到農藝要求。

  6. 規範播種 機械化種植馬鈴薯的播種條件與一般種植一樣,但用馬鈴薯播種機播種,可將開溝、點芽塊和覆土一次完成。使用馬鈴薯播種機播種時,一定要調好播種深度和覆土厚度,使播深達10釐米左右,覆土厚度15釐米左右。播種規格,行距為90釐米、株距20釐米,或行距為80釐米、株距22釐米。種植密度為每畝3700棵左右。行距不能再小,不然用拖拉機進行田間管理及收穫時進不去。還要注意,行距必須均勻一致,不然在用拖拉機中耕培土時易傷苗,使棵數減少。

  7. 田間管護 機械化種植馬鈴薯的田間管理,與一般種植相同。播後l周內,用輕木耮或柴拖子進行1次苗前拖耮,即可使土碎地實,起到提溫保墒作用。中耕培土、追肥和滅草要進行兩次,第一次在出齊苗後進行,第二次在苗高15~20釐米時進行,每次上土厚度5釐米左右。中耕培土時,必須調好犁鏟和犁鏵的角度、深度和寬窄,才能確保既不切苗又能培嚴土。

  8. 機械收穫 收穫前10天左右,先軋秧或割秧,使薯皮老化,以便在收穫時減少薯塊破損。採用機械收穫的關鍵是收穫機進地前要調整好犁鏟入土的深度。入土淺了易傷薯塊,還收不乾淨入土太深則浪費動力,薯、土也分離不好,還易丟薯。另外,還要調整好抖動篩的速度,以保證薯、土分離良好且不丟薯。若土壤溼度大,收穫機可慢走,使薯、土分離開來,不然薯塊容易落到土裡被土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