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時間有什麼要注意的

  喝茶時間要謹慎,茶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喝的,喝茶也要注意是時間和地點的,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喝茶時間要謹慎,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夏天4種情況不宜喝茶

  空腹時。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鹼,空腹飲茶易使腸道吸收咖啡鹼過多,從而會使某些人產生亢進的症狀,如心慌、頭昏、手腳無力、心神恍惚等。不常喝茶的人,尤其是清晨空腹喝茶,更容易出現上述症狀。這些就是叫做醉茶,最好很好解決,嚼點口香糖,喝點糖茶就好了,和年輕人相比,老人的腸胃更為脆弱,患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中老年人更不宜空腹飲茶,尤其是濃茶。因為過多的鞣酸會刺激胃腸黏膜,從而導致病情加重,有的還會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祕。

  喝醉時。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臟負擔。對心腎功能較差的老人來說,酒後尤其不能飲大量的濃茶;可採用進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飲醋等方法,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使酒醉緩解。

  睡覺前。茶中的茶鹼等物質,被人體吸收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興奮作用,飲茶會使精神興奮,影響睡眠,甚至導致失眠,尤其是新採的綠茶,作用更明顯。並且茶有利尿作用,老人睡前飲茶還容易夜間尿頻,影響睡眠質量。

  服藥期。有些患慢性病的老人需要長期服藥,很多藥物服用期間不宜喝茶。比如鎮靜助眠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等。茶鹼可降低一些藥物的鎮痛作用,因此,服用鎮痛藥物時也不宜喝茶。

  飲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至今仍然有很多人習慣每天都喝茶。此時夏天已經到來,夏天喝茶不僅能夠解暑,同時茶水中所含有的大量營養物質也是身體所需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在這幾個時段不要喝茶。

  喝茶的三大基本功

  基本功之一:泡茶三要素

  我們喜歡茶香溫暖的陪伴,很多時候,只想輕鬆地喝杯好茶,希望泡出好喝的茶並不難,只要經過細心的練習就可以做到。

  茶葉量、水溫、時間,是泡茶三個變化的要素。

  我們要靜下心來泡茶,仔細品嚐每杯茶湯的味道,留意水溫和時間的影響。茶葉量的增減、水溫的高低變化、浸泡的時間長短,都會馬上改變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想要琢磨泡茶的技巧,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做對照的工夫,對照的工夫做得越多,基本功越好。

  下對照的工夫,要訣是連續泡兩次,毎次只能更動一個條件,這樣感覺才會清楚,否則感覺會模糊不清。

  例如,我們想試試不同的茶葉量,探索一下自己喜愛的口味和濃度。最好的方法是連續泡兩三次,每次茶葉用量差別不要太大,只做一點點細微的調整就可以了,但是水溫和出湯的時間都不變,也就是泡茶的手法要維持一致,才能比對前後的香氣和滋味的變化,效果哪個好,有什麼不同。這樣獲得的印象會很深刻,完全不必強記。

  比對的工夫是非常有趣的發現之旅,常常帶給我們驚奇的經驗和喜悅。

  工夫下得愈多,茶泡得愈好喝。

  基本功之二:擇水

  品茶必須先擇水、試水,各種水所含的物質不同,對茶湯質量的影響十分明顯,古往今來,有過很多研究。歸納起來,古人評水,主要從水質和水味兩方面來談,好水的水質必須清、活、輕,水味必須甘、冽。

  清,水質應當清澈純淨,沒有雜質。

  活,指流動的水,不是靜止的水。

  輕,水的輕、重,很類似我們今天說的軟水、硬水。用軟水泡茶,茶湯明亮,香味鮮爽;用硬水泡茶則相反,會使茶湯混濁,茶味發澀、變淡。

  甘,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水泉不甘,能損茶味。”

  冽,是寒的意思。泉水能甘而冽,水源多半在群山環抱之中,或者潛埋在地層的深處,經過岩石的多次滲透過濾,從地表的深層沁出,所以水質特別好。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甘冽的水質最為難得。

  我們今天用什麼水來泡茶呢?

  泉水——遠離人煙和汙染源的泉水,依舊是我們的最愛。由於水源和流經的地域不同,水質的含鹽量和硬度就有很大的差異,並不是所有的泉水都是泡茶的好水。在雨中取來的泉水懸浮物多,要等天氣放晴後,過幾日再去汲水,水質才會清澈好喝。山泉水不宜放置太久,最好趁新鮮的時候煮水泡茶。

  礦泉水——市售的礦泉水品牌很多,有的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對我們的健康很有益處,有的水味很好喝,但是適合飲用的水不一定發茶性,不一定適合泡茶,必須經由實際的試用和比對,才可以找出泡茶的好水。

  過濾水——我們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就是自來水,各地自來水的水質差別很大,有的地區水源遭受嚴重汙染,已經不能飲用了,有的地區水中礦物質含量太高,雖然經過淨水器處理,還是不能泡茶。即使水質良好的自來水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的,因為水中含有消毒作用的氯氣,會破壞茶香,損害茶湯的鮮爽度,一定要先過濾,才能泡茶。

  基本功之三:煮水

  茶湯的風味不僅與水質好壞關係密切,還與煮水壺的材質、茶爐的燃料以及開水沸騰的程度也有關係。

  煮水要注意辨別開水沸騰的情況,清楚地掌握水沸的程度,是為了防止水煮得“過嫩”或“過老”。過嫩和過老都不好。

  所謂“過嫩”,就是水溫不夠。用溫度不夠的水泡茶,不能釋放茶味,香氣和滋味都會很單薄。

  所謂“過老”,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水溫太高,一是指水開過了頭。水溫過高的話,茶味會苦澀。而水燒得過頭,則會失去活性,水味就失去了甘鮮,泡出來的茶湯帶有滯鈍的感覺,缺乏鮮爽味。

  找到自己喜愛的口味

  我們都有一種類似的經驗,每當我們喝到一杯好茶時,那種深深的滿足感,可以給心情帶來難以形容的放鬆和平靜。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清楚地解釋個味道、香氣,總是覺得能夠表達的語言實在很有限。

  由於我們的感官是一種千變萬化的過程,所以好喝的感覺也是相當主觀的。即使同一個人,對於相同氣味的靈敏度及判斷也常有極大不同。

  當我們情緒緊張、睡眠不足、疲倦、感冒、不舒服的時候,靈敏度都會降低;

  刺激性強烈的食物也會使靈敏度暫時衰退,比如大蒜、生蔥、香菸······都讓我們的感覺變得遲鈍;

  而環境四周的光線、色彩、聲音、溫溼度的強弱變化,同樣影響我們的感覺能力。

  而且每個人對於味道的感覺靈敏度、判斷力又有相當大的差別。比如對於苦味和澀味的感受,每個人的味蕾感覺區域都有點不大相同,喜愛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不大接受苦味,有的人不大接受澀味,有的人卻兼愛兩者,喜愛苦澀味化開後轉為甘醇的喉韻,而苦澀的濃郁度或強烈程度又因人而異。

  所以,我們應該爽朗地追求自己喜愛的口味,也應該學習理解及尊重他人喜愛的口味,學習欣賞不同的美感。

  志於道,遊於藝

  我們的故鄉——中國,出產世界上稀有的好茶,為了要跟朋友一起好好地品嚐珍貴的茶,我們佈置環境空間、插花、欣賞音樂、擺設一些不矯飾的、仔細選擇的茶具······茶道,漸漸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促使這種“遊戲”得以發展的要素是我們愛美,並且想要創造的天性。雖然在我們這塊上地上缺乏足夠的審美教育,但我們自己在茶道藝術裡發現了彌補心中缺憾的方法。同時,茶道也引領我們的內心往平靜、寬廣、安詳的境界追尋。

  我們可以在茶道里體會孔子說的“遊於藝”的境界。過一種具有創造力的生活,悠遊在自由的“遊戲”中,使我們感到深深的滿足,感受到喜悅之情,在我們內在深處覺得富有。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