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下級溝通的技巧

  探討領導者對上級交際,在一些人的眼睛裡,似乎不可思議,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領導者都有自己的上級,連長上面有營長,營長上面有團長,團長上面有師長:鄉長上面有縣長,縣長上面有省長;科長上面有處長,處長上面有局長,如此等等,不勝列舉。尤其是現代社會,位至極尊的領導者屬鳳毛麟角。就是選舉的國家元首,也受到國會、議會、選民的制約。因此,有必要研究領導者的對上交際藝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如何與下屬協調

  主管除了指揮的能力以外,還需要有和下屬溝通協調的技巧,這方面的技巧有以下幾點:

  1、交流時間長不如短,次數少不如多

  多交流顯得親熱,交流時間不要太長,長了之後言多必失,頻繁短時間接觸部下,部下更容易親近,更容易知道你在注意他、關心他。

  2、率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當有難題要應付時,部下都盯著上司,如不及時闡明態度和做法的話***哪怕是錯誤的***,部下會認為上司很無能。同樣,要想和部下打成一片的話,必須先放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而要有適宜的言行舉止。

  3、加強和下屬的感情

  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親筆寫一封感謝便條,讓上級給他打個電話,請員工喝茶、吃飯,有小的進步立即表揚,或者進行家訪,對員工的生活和家庭表現出一定的興趣,經常走走,打打招呼,有時候送些神祕的小禮物。

  4、讓員工幫助解決問題

  現在的員工都有熟練的技巧,而且一般都很熱心地把一已之長貢獻給群體。事實上,他們對本身工作的認識。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要求員工幫助解決問題,不單可以有效地運用寶貴的資源,而且可以工營造一起合作、共同參與的氣氛。

  5、“揭人不揭短”

  批人不揭“皮”。現場人多,即使部下做的不對,如果當著大家的面訓斥部下的話,會深深挫傷其自尊心,認為你不再信任他,從而產生極大的牴觸情緒。記住:誇獎要在人多的場合,批評要單獨談話,尤其是點名道姓的訓斥,更要儘量避免。

  6、抱著虛心的精神

  連孔夫子這樣的聖人都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就溝通的某個議題來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必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要有膨脹心理,應該認真傾聽別人觀點,營造良好的的溝通環境,不要據人與千里之外,更不可藐視任何人。

  7、有大度的心態及辨別是非的能力

  很多上級領導抱怨員工不與之溝通,試想之,當員工滿懷信心與激情與你溝通事情時,你卻感覺很煩,對你的成績提出意見或建議,不要臉上掛不住,更不要挾私報復,這樣反倒降低了你的形象,宰相肚裡能撐船,越是謙虛的領導越是水平高的領導,上級領導並不會因為謙虛而失去威信,所以大可不必演一出《皇帝的新裝》。

  8、要想讓人服,先得讓人言

  俗話說:要想人服,先讓人言。縱使說服的理由有一百條,也別忘了讓員工先說完自己的看法,不要連聽都不聽,不聽等於取消別人的發言權,是不信任的最直接表現。不管自己多麼正確,都要讓對方把話說清楚,然後再去要求員工換位思考解決問題,讓他處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如何解決。如果他設身處地去想,很可能兩人能取得一致的意見。

  9、溝通要把生活與工作分開

  很多領導經常把工作上的事和生活中的事混為一罈,常常因為與某人有著相似的性格或愛好,在生活中很對胃,用李雲龍的話就是能尿到一個壺裡,就把在生活中的好感移植到工作中。這也是溝通中最難做到的一點。溝通要分清楚溝通的場合、溝通的內容、溝通的成績,。舉個例子:某上級和某下屬脾氣相投,你完全可以在下班後喝喝酒、吃吃飯或玩玩。當下屬缺錢時,你可以借給他錢,但切不可把其他下屬應該得到的獎勵給了和自己“投緣的下屬”當成自己慷慨的經費了。

  通過這些小技巧,能夠加強和下屬的感情。

  二、如何與上司溝通

  1、熟悉心理特徵,進行心理溝通

  與上級交往同與其他人交往一樣,都需要進行心理溝通。上級也是人,同樣存在七情六慾,不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徵,就不能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達不到情感的一致性。上級與下級的工作關係,不能完全拋開情感關係。上下級之間雙方心理上接近與相互幫促,會減少互相之間的摩擦事件和衝突,反之,情感差異很大,就免不了要發生心理碰撞,影響工作關係。瞭解、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徵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工作關係,不應當懷有個人動機,投其所好,以達到取悅上級之目的。領導者的工作需要得到上級的支援和幫助,為了組織的共同目標對上級有時要進行建議和規勸,這些離開良好的心理溝通是無法奏效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交往頻率對建立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對上級不交往,採取迴避態度,很難和上級的認識取得一致,沒有一致的認識,相互之間的支援、協調、配合都將大受影響。

  2、服從上級領導,不要採取排斥態度

  下級服從上級是起碼的組織原則。一般情況下,上級領導的決策、計劃不可能全是錯誤的,即使有時上級從全域性考慮出發,與小單位利益發生了矛盾,也應服從大局需要,不應抗拒不辦。更何況有的人因為與上級產生了矛盾,明知上級是對的,也採取抗拒、排斥態度,那更是不應該的。感情不能代替理智,領導者處理工作關係,不僅有情感因素,更要求理智地處理問題。頂牛、抗拒、排斥不是改善上下級關係的有效途徑。下級與上級產生矛盾後,最好能找上級進行溝通,就是上級的工作有失誤,也不要抓住上級的缺點不放。及時地進行心理溝通,會增加心理相容,採取諒解、支援和友誼的態度。

  3、敢於指出和彌補上級的失誤,但不一定用逆耳之言

  上級作決策、訂計劃、實施指揮,囿於各種限制,難免會出現失誤。發現領導失誤之後,不能為討上級歡心,按其所好,助其蔓延,也不能害怕上級不高興,沉默不語,而應當及時指出,使失誤儘快得到糾正。這樣才能減少損失,否則,錯誤的決策、計劃蔓延發展,總有一天不僅要禍及組織,而且會禍及自身。當然,指出上級的錯誤不一定非要用逆耳之言。有些人認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是他們不知道,如果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忠言不逆耳、良藥不苦口豈不是更好。指出上級的失誤,不一定開口就大講其弊,開口就說人家錯了,有時上級心理不一定承受得了,不妨採取點“以迂為直”的戰術,走走迂迴路線,這樣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觸礱說趙太后,通篇沒有逆耳之言,沒用激烈的言詞,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成功地幫助太后糾正了失誤。他的批評方法值得借鑑。指出上級失誤不能是竹筒倒豆子,傾完拉倒,要考慮怎樣才能讓上級接受。否則,批評完了,或者發了一通牢騷,不僅不起任何積極作用,而且還會增加摩擦和衝突。對上級的失誤,還應該提倡“補臺”精神,幫助上級彌補缺陷,不能站在旁邊看笑話,甚至諷刺。這種消極的交往態度會使上下級關係緊張和冷漠。對上級工作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要及時提出來,提建議時要防止使用脅迫性的口氣和方式,脅迫上級接受往往會適得其反。

  4、從上級角度想問題,不要強上級所難

  上級要關心、幫助、支援下級,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對上級交際中,下級經常會發生非感情移人心理障礙,即不設身處地考慮上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脫離現實主客觀條件對上級提出要求,如果達不到,則進行“發難”。上級工作也有上級的難處,作為領導者,如果能經常想想自己也不能事事滿足下級要求,就會理解上級的困難,體諒上級的苦衷,不給上級增加無法解決的難題。

  5、交往要有耐性,要經受得起挫折和反覆

  下級不可避免地要向上級提工作建議,向上級提建議時要有耐性。一般說來,上級要比下級高明一些,但是客觀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在某些問題上,下級的認識高於上級的認識是正常的。范進中舉時寫的文章,主考官要看幾遍才“解其中味”,這類事例在工作中有時也會發生。當下級的認識高於上級時,要取得上級的支援,必須有不怕挫折、不怕反覆的精神,要反覆地向上級說明自己的觀點,逐步使上級瞭解新建議的內容與好處,從而達到說服上級、取得上級支援的目的。有時,由於上級不理解,還可能招致指責和批評,這時千萬不能氣餒,應該勇敢接受挫折、誤會和指責,繼續堅持下去。如果缺乏堅持精神,就會使美好的願望夭折在磨難之中,堅持下去,有時會出現“柳暗花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