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雞簡單又好吃的做法圖解

  白切雞是兩廣非常出名的家常菜,除廣東外,在廣西全境各地都非常流行。在粵菜廚壇中,雞的菜式有200餘款之多,而最為人常食不厭的正是白切雞!以下是小編推薦的白切雞做法,歡迎閱讀!

  製作簡單又好吃白切雞的食材

  製作簡單又好吃白切雞的步驟

  1.姜切米,蔥白切米, 薑切片,雞砍去雞爪。

  2.準備一鍋熱水, 放入整根蔥 、薑片,放4勺鹽, 拌勻。 大火燒開, 放入整雞, 使整隻雞完全侵泡入水中,蓋上鍋蓋 ,微火煮30分鐘 ,然後關火,侵泡30分鐘, 輕輕取出放入涼水置涼,再 砍成塊 ,擺入盤中。

  3.準備好薑片、蔥米 ,放一勺鹽。

  4.炒鍋入油燒熱,然後淋在蔥米、姜米上,拌勻 ,再淋入生抽,拌勻, 醮食即可!

  揭祕吃雞肉的八大真相

  1、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

  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而高血壓患者和癌症患者不適合吃;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2、雞湯和肌肉哪個營養高?

  在很多人眼中,喝雞湯最補,剩下的雞肉營養都已經被燉到湯裡了。某食品與營養系博士指出,燉完湯的雞肉營養要遠遠高於雞湯。雞肉為我們提供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還有脂肪、維生素和鈣等礦物質。在燉雞過程中,大量的鮮味物質會溶解到湯中,因此雞湯會變得好喝,但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營養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湯裡。有資料表明,每100克雞肉和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分別是25.1克和1.37克。

  3、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

  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後,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後,在餛飩、湯類中放一點,可起到調味效果。雞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4、怎樣烹調能讓雞肉發揮最佳營養和口感?

  雞肉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烹調。為了保持其低脂肪的優點,最好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相反,香酥雞、辣子雞、炸雞等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熱量也比較高,不利健康。雞湯中加入不同藥材,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加入生薑,可滋補強精、緩解感冒、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入枸杞能平補陽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長,抵抗嚴寒;加入人蔘、黨蔘,可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增強造血功能,對畏寒體質有改善作用;加入黃芪,可補氣補虛,增強機體免疫力。

  5、買雞肉時怎麼挑顏色?

  活雞被宰後,血放出來,肉的顏色就會發白。如果肉質發紅、發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因此,買雞肉時最好買顏色發白的。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判斷雞肉的好壞。如果雞肉外層微幹,不發黏,用手指壓後立即復原,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還可通過看翅膀識別注水雞,如果發現翅膀上有紅針眼,就證明雞肉被注了水。用手捏一捏皮層,如果感到明顯打滑,也可能意味著注過水。

  6、烹飪雞肉去不去皮?

  為了減少脂肪攝入,很多人在烹飪前就去掉雞皮。專家指出,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應在烹飪後再將雞肉去皮。

  7、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

  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週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形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8、雞肉中是否含有激素,會影響孩子發育嗎?

  肉雞品種經過漫長培育期,生長速度很快,完全沒必要額外用激素催熟。另外,如果給雞吃了激素,還會增加它的心血管和肝臟負擔,導致死亡。因此,沒有廠家會給雞喂激素。但即使雞肉裡沒有激素,家長也不能任由孩子吃肉,因為肉類攝入超量,飲食熱量太高,才是孩子肥胖和發生性早熟的主要原因。

猜你感興趣:

1.最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做法

2.熟雞肉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3.白斬雞的2種做法及雞肉的注意事項

4.怎樣燉雞好吃又簡單

5.白斬雞的做法及雞的挑選方法

6.蒜蓉白切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