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做得好吃的做法有哪些
排骨 ,指豬、牛、羊等動物剔肉後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上面還附有少量肉類,可以食用,如:紅燒排骨,是一道中國家常菜。以下是幾種關於排骨的做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做法1、胡蘿蔔玉米排骨湯
用料
排骨4兩、胡蘿蔔1根切塊、玉米1根切塊、蔥 、姜、鹽、雞精
做法
1、排骨先焯一下,至看不見血色
2、把排骨、玉米、胡蘿蔔一同放入電壓力煲,加適量水,選擇煲湯鍵,設定20分鐘,就等著慢品鮮美好湯吧。如果不用高壓鍋,則需明火3、燉煮1~2個小時
4、出鍋前調入適量雞精和鹽
做法2、川味土豆燒排骨
用料
排骨300克、土豆500克、郫縣豆瓣醬2大匙***30ml***、醬油2大匙***30ml***、料酒1大匙***15ml***、薑末15克、大料2粒、花椒10粒、糖1小匙***5g***、鹽適量、油適量
做法
1、將剁成小塊的豬排骨用沸水焯變色,洗去血沫待用,郫縣豆瓣醬剁碎待用
2、土豆去皮切成小塊,用清水浸泡片刻,除去變面澱粉
3、鍋中放入1大匙***15ml***油燒熱,將土豆放入煎至金黃,盛出待用
4、炒鍋燒熱,放入2大匙***30ml***油,放入焯過水的排骨炒至金黃
5、放入剁碎的豆瓣醬和薑末炒勻,炒出香味,加入醬油、料酒炒勻
6、加入適量開水***沒過排骨***,燒開,加入大料和花椒,加蓋轉小火燒20分鐘至排骨酥爛
7、加入煎黃的土豆塊,燒5分鐘至湯汁收幹,用鹽、糖、蠔油調味即可
做法3、糖醋排骨
用料
豬小排500克、料酒1湯勺***1湯勺為15毫升容量的勺***、鹽3克、醬油2湯勺***1湯勺為15毫升容量的勺***、米醋3湯勺***1湯勺為15毫升容量的勺***、白糖4湯勺***1湯勺為15毫升容量的勺***
做法
1、豬小排冼淨,晾乾水份備用
2、鍋內倒少量油,燒熱之後,爆香薑片
3、放入排骨,一直煸炒到排骨變色後,表面金黃微焦
4、此時就可以放入黃金比例中的調料了,順序是:先放一湯勺料酒,接著兩湯勺醬油,三湯勺米醋最後四湯勺白糖,炒勻
5、再倒入能沒過排骨的開水,調中小火燜20分鐘
6、20分鐘後調入鹽,開大火收汁,收到汁濃色亮時,撒入芝麻點綴即可出鍋***鍋裡剩下的薑片丟掉不用,最後大火收汁時注意多翻動鍋內的排骨,避免燒焦喲!***
做法4、豉椒蒸土豆排骨
用料
豬小排350克、土豆1個、豆豉1大勺、小紅尖椒1-2個、香蔥1棵、姜2片、蒜頭2-3瓣、料酒1大勺、淡色鮮醬油1大勺、蠔油1大勺、鹽1/4小勺、糖1/2小勺、胡椒粉少許、澱粉1小勺
做法
1、豆豉用冷水泡個3、5分鐘,蔥、姜、蒜、紅尖椒切碎,與所有醃料***料酒、醬油、蠔油、鹽、糖、胡椒粉、澱粉***混合拌勻
2、豬小排用清水徹底洗去血水,瀝乾水分,把排骨放入醃料中醃製大約1小時左右入味
3、土豆削皮切成小塊,鋪放在盤子底部
4、醃好的排骨放在土豆上面,上蒸鍋中火蒸30分-40分鐘即可
做法5、排骨飯
用料
大米、排骨、鹽、生抽、老抽、雞精、姜
做法
1、排骨洗淨,斬小塊
2、鍋中燒開水,倒入排骨先焯一遍水;其作用是去除血沫等雜質,更好的去除腥味,另外這樣處理後湯水會比較清
3、用清水衝去浮沫,瀝乾水備用
4、鍋中熱油,爆香薑片,倒入排骨翻炒,調入鹽、生抽、老抽和雞精;這步鹽的份量比平常偏重些,煮出來的飯不至於太淡口
5、電飯鍋按正常煮飯步驟下好大米和水,然後將炒好的排骨連湯汁一起倒入;煮飯的大米可以另加一些糯米,這樣煮出來的飯又香又糯
6、按下煮飯鍵,煮好後,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吃啦
做法6、蒜蓉辣醬燒排骨
用料
肋排350g、蒜蓉辣醬一湯匙、生抽一湯匙、老抽半湯匙***一湯匙=15ml***、白糖一點點、姜 、蔥 、料酒
做法
1、排骨剁成小塊,放在流動的水下反覆沖洗淨血水
2、蔥切段、薑切片
3、鍋中放油燒熱,爆香蔥姜,倒入排骨反覆翻炒至排骨變色,邊緣稍有焦黃
4、倒入半湯匙料酒炒勻
5、加入一湯匙蒜蓉辣醬、一湯匙生抽、半湯匙老抽、一點點白糖,再加水至排骨三分之二處
6、大火煮開後,加蓋轉小火燜20分鐘左右,開蓋轉大火收濃湯汁,撒上蔥花,出鍋
排骨的營養價值
排骨根據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多種,其中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
小排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線脊背的部分,片下的排骨長達30釐米,呈三角形斜片狀。
肋骨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較瘦,口感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線脊背,所以骨頭比較粗。
排骨的功效
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排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具有滋陰壯陽、益精補血的功效。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排骨的使用效果
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祕、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