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營養價值及應用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把黃芪與其他的名貴藥材混合在一起使用,從而達到更好的養生功效。那麼黃芪有什麼營養價值呢?

  黃芪的營養價值

  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尿蛋白;能改善貧血動物現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興奮呼吸;能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對干擾素系統有促進作用,可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所致細胞病變有輕度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護作用;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在細胞培養中,可使細胞數明顯增多,細胞生長旺盛,壽命延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減少血栓形成;還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輻射、保肝等作用。

  黃芪的應用

  1.脾氣虛證

  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

  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

  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

  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治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黃芪的禁忌人群

  不良反應

  黃芪注射液有導致皮疹、過敏性休克的報道;有12例妊娠7個月以上的孕婦,因連續服用黃芪15天,總量300g以上,結果過期妊娠8例,產程延長6例,胎盤遲剝3例,會陰側切4例,產鉗助產1例,胎兒過大行剖腹產1例,胎兒體重3500g~4600g。

  黃芪餓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蜜黃芪:將黃芪片加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稍悶,放鍋內炒至黃色並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斤用煉熟的蜂蜜25斤***。

  黃芪的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並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黃芪的鑑別

  人蔘、黨蔘、黃芪三藥,皆具有補氣及補氣生津、補氣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須為用,能相互增強療效。但人蔘作用較強,被譽為補氣第一要藥,並具有益氣救脫、安神增智、補氣助陽之功。黨蔘補氣之力較為平和,專於補益脾肺之氣,兼能補血。黃芪補益元氣之力不及人蔘,但長於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瘡生肌、利水退腫,尤宜於脾虛氣陷及表虛自汗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