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的種植方法

  雙孢菇菌肉肥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磷、鐵、鈣,同時味道鮮美,深受大眾的喜愛,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雙孢菇的特性。雙孢菇***俗稱圓蘑菇、洋蘑菇***,屬草腐菌,中低溫性菇類,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比較適合其生長,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養料:合理的養料配方是獲得高產的一個重要條件。雙孢菇是一種腐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配料時,在作物秸稈***麥秸草、稻草***中除加入適量的農家糞***如牛、羊、馬、豬、雞和人糞尿等***,還須加入適量的氮、磷、鉀、鈣、硫等無機養分。

  溫度:雙孢菇菌絲體生長溫度範圍為4-32℃,最適溫度為22-25℃;子實體生長溫度範圍為5-25℃,最適溫度為14-18℃。

  溼度: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覆土的含水量為16-20%。菌絲體生長階段的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之間,子實體生長階段的空氣相對溼度為85-95%,過幹或過溼的環境對菌絲體生長都不利。

  酸鹼度***pH***:雙孢菇生長環境宜偏鹼性,偏酸對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都不利,而且容易產生雜菌。菌絲生長的pH值範圍是5-8,最適為7-8,進棚前培養料的pH值應調至7.5-8,土粒的pH值應在8-8.5之間。每採收完一期菇後噴施加入少許石灰的石灰水用來保持pH值和抑制雜菌滋生。

  空氣:雙孢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風環境。

  光照:雙孢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均不需光照,在一般散射光的條件下可以生長,但不能強光照射。子實體在陰暗的環境下長得潔白、肥大,若光線太強,長出的子實體表面硬化且容易畸形,導致商品價值差而產生損失。

  雙孢菇鮮食最佳,不宜久放,規模種植時可做成罐頭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問題,否則產品積壓變質就會造成損失。

  二、牛糞的準備。種植雙孢菇用的牛糞以幹牛糞為好,牛舍建設的時候,後牆面留有出糞口,堆放糞便的地方為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外側開溝以便清理牛舍的時候讓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成堆,牛尿流向沼氣池。牛糞堆放瀝水後,及時拉到晒糞場晾晒。晒糞場沒有特別的設施要求,通風向陽的空地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溼牛糞攤開,厚度適當,讓其自然晒乾成牛糞餅。注意晾晒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動越不容易晒乾,最後即使晒乾也是粉狀而不便儲存。

  牛糞晒乾後,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有條件的可以在室內儲存防止黴變。牛糞的晾晒方法,各地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和季節的不同靈活運用。

  三、牛糞麥秸種植雙孢菇技術

  1、建造菇棚。雙孢菇棚室對場地要求不高,房前屋後、村邊地頭均可建棚,棚的大小可視場地條件而定。一般棚向以東西方向為宜,地下深挖80-100釐米,牆高100釐米,棚內用木棍或竹片搭起3-4層菇床架***每層床架上下間距50釐米***。菇床共設三排,兩側床寬為100釐米,中間床寬200釐米,兩邊各留一個50釐米寬的走道。用竹片搭起棚架後蓋上塑料薄膜,膜上加蓋麥秸或玉米秸等以免陽光直射。棚室兩頭一端留通風口,一端留門,兩走道上方每隔3-3.5米設一排氣孔。這樣既利於保溫、保溼,又可靈活通風換氣。

  2、培養料的配方與堆制

  ⑴配方比例。一般每100平方米菇床需用新鮮幹麥秸1250-1500公斤,幹牛糞400-6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粉和生石灰粉各25公斤。

  ⑵堆制發酵。堆制時間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為宜。

  ①預堆:先將麥秸用清水充分浸溼後撈出,堆成一個寬2-2.5米、高1.3-1.5米、長度不限的大堆,預堆2-3天。同時將牛糞加入適量的水調溼後碾碎堆起備用。

  ②建堆:先在料場上鋪一層厚15-20釐米、寬1.8-2米、長度不限的麥秸,然後撒上一層3-4釐米厚的牛糞,再按上述的準備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層堆高到1.3-1.5米。但從第二層開始要適量加水,而且每層麥秸鋪上後均要踏實。

  ③翻堆:翻堆一般應進行4次。在建堆後6-7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後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應注意上下、裡外對調位置,堆起後要加蓋草簾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⑶發酵標準。堆制全過程大約需25天。發酵應達到如下標準:培養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緊握麥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觀呈深咖啡色,無糞臭和氨氣味,麥秸平扁柔軟易折斷,草糞混合均勻,鬆散,細碎,無結塊。

  3、進棚播種。先在棚內菇床上鋪一層3釐米厚的新鮮麥秸,再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地鋪到菇床上,料層厚15-20釐米。然後按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燻蒸消毒,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當料溫降到28℃以下時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裝的自制量菌種一瓶。將菌種均勻地撒在料面上,輕輕壓實打平,使菌種沉入料內2釐米左右為宜。

  4、播後覆土。播種後3天內適當關閉門窗,保持空氣溼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種萌發。注意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0℃,否則應在夜間適當通風降溫。播種後15天左右,當菌絲基本長滿料層時進行覆土。覆土方法:選擇吸水性好,具有團粒結構、孔隙多、溼不粘、幹不散的土壤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約需2.5立方米的土,土內拌入佔總量1.5-2%的石灰粉,然後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將土溼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團、落地就散時進行覆蓋,覆土厚度為2.5-3.5釐米。

  5、覆土後的管理。覆土後調節水分,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後的空間溼度應保持在80-90%,溫度在13-20℃之間***最佳溫度為15-18℃***。應視土層乾溼狀況適時噴水,嚴格控制溫、溼度是雙孢菇優質高產的關鍵。

  6、適時採收。當雙孢菇長到直徑2-4釐米時應及時採收,若採收過晚會使品質變劣,並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長。採摘時,用手指捏住菇蓋,輕輕轉動採下,用小刀切去帶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採收後在空穴處及時補土填平,並噴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陽花豐產王或綠風95,以促進小菇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雙孢菇的種植技巧

  1 大棚建造

  大棚栽培能夠有效地控制光照、溫度、溼度,是當前農業種植過程中流行的一種栽培方法。雙孢菇由於其菌柄粗短,所以在栽培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棚內“架式栽培”,通過立體棚架擴充種植面積,有效利用資源。一般而言,底層距離地面約10cm,為了能夠使每層都得到充分的光照,層間距以60cm為宜,間距過小會影響下層菇的生長,間距過大則會造成場地資源的浪費。另外,需要在大棚上設定好通風視窗,一般而言,長、寬20m×12m的大棚前後牆上至少需要分別設定4個通風視窗,視窗大小約為25cm×20cm。也要在前牆兩頭留門,門大小以1.8m×1m為宜,以方便水分、溫度、通風的控制以及物資搬運。此外,也要注意每個種植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於60cm,以方便後期的管理和採摘。

  2 培養料配製

  眾所周知,菌類是一種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生長髮育,所以培養料的配方對菌類的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碳和氨是菌類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主要養分來源,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在配製培養料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以及石膏、石灰等,以便能夠更好地滿足菌類生長髮育的需要。在貴州省培養料一般以稻草和農家肥為主,以面積為240m2***20m×12m***的場地為例,建議配方為:稻草2 900kg、幹牛糞2 900kg***或幹雞糞2 0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 注意:牛糞的純度要高,一般需要在80%以上,如果牛糞中的灰土含量較多,就要適當地提升牛糞的比例,保證牛糞與稻草的比例不低於4:6。

  3 培養料的處理

  一般而言,大棚雙孢菇栽培在6~7月進行播種,由於培養料需要發酵處理,通常稻草和牛糞的發酵時間為20~25d,所以需要提前準備,在5~6月備料。培養料需要經歷預溼、預堆、建堆、翻堆幾個階段。經過幾個階段的處理之後,培養料的顏色會發生變化,一般呈棕褐色,同時稻草柔軟,且有彈性。將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之後,也要保證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以便能夠為菌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按照相關種植指標,培養料的pH值以7.5左右為宜。***

  4 播種技術

  為了提高成活率,播種時需要控制好氣候因素。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00以後,以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導致菌種死亡。播種量為每平方米1~1.5瓶菌種。為了更好地保護菌種,播種時使用的工具最好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清洗消毒,再用乾淨紗布擦乾。不可全部撒播,而是要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進行撒播,之後用手插進培養料中輕微晃動,使菌種能夠落入到一定的深度,再把剩下的撒播在培養料上,這樣培養料的內外都有菌種,降低了同一時期出菇的密度,有效地提高了雙孢菇產量。播種後要隨時注意觀察棚內的溫度和培養料的溫度,也要控制好這兩者的溫度。一般而言,料內的溫度不能超過29℃,也不能低於20℃,以22~27℃為宜。在最初的幾天裡,如果培養料內溫度不高就最好不要通風,以便能夠為菌種的萌芽提供合適的溫度,幾天後等待菌種萌芽後可輕微通風。在覆土之前也要做好棚內料面的整理,料面乾的話就要用pH值7.2的石灰水進行輕微噴灑,保證料面的溼潤狀態。一般而言,覆土厚度以2~3cm為宜,覆土之後要關閉通風口1周左右,保證充足的溫度、溼度促進菌絲向上生長。

  5 生長條件管理

  溫度:溼度是雙孢菇生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一般而言,雙孢菇菌絲在5~30℃都能夠成長髮育,經過科學調查發現,其最佳的生長溫度是23~25℃,溫度過低則會生長緩慢,溫度過高會導致菌柄較細,容易衰老。將溫度控制在13~18℃,雙孢菇的出菇期能夠維持在6個月左右,有效地提高雙孢菇產量和經濟效益。同時,在低溫環境下,由於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雙孢菇的子實體比較粗壯,菇形圓整、肉厚、產量高。

  水分和溼度:水分和溼度是雙孢菇生長過程中的又一項重要影響因素,缺乏水分或水分過多都會影響到其正常發育。影響水分和溼度主要是培養料、覆土層、空氣等幾個要素。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55%~65%之間,如果含水量低於50%,菌絲就會出現生長緩慢,茸毛狀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而一旦含水量高於70%,就會使培養料內的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另外,在出菇期間,空氣中的相對溼度最好控制在85%~90%,如果溼度過高,菌蓋上面的水分較多,容易造成腐爛,引發多種病變;若低於70%,會使菌蓋表面變得較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降低產量、影響質量。

  空氣:雙孢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以二氧化碳為例,在發菌階段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出菇階段若超過0.1%,就會導致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茸毛狀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