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香菇雖然很賺錢,但是香菇不是那麼好種植的。那麼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 菌筒製作

  1 備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1:幹雜木屑75% 麥皮、細米糠15% 玉米粉5% 石膏粉1% 碳酸鈣粉0.5% 磷酸二氫鉀0.1% 硫酸鎂0.1% 紅糖1%。

  也可用棉籽殼、玉米芯等代替部分雜木屑。

  2 拌料

  2.1 技術要求 配方準確,拌料均勻,含水量適宜***水質應達飲用水標準***。

  2.2 工藝流程

  ***1***不溶性原料幹混均勻。將雜木屑、麥皮、細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鈣粉等分層加入,用鐵鍬等工具混勻***2~3遍***。

  ***2***可溶性原料溶於水。把紅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等溶於水製成營養液。

  ***3***將營養液加入乾料中拌勻***2~3遍***。

  ***4***測定含水量。香菇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一般用手感簡易測定法:拌料半小時後,培養料若能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手掌有水印為適宜。並可試裝幾袋,料筒重2.5公斤左右為好***15釐米×65釐米的香菇袋***。若料偏幹,噴灑適量水後拌勻;若料偏溼,加適量乾料後拌勻或攤晒蒸發適量水份。

  3 裝袋

  培養料用裝袋機裝袋,儘量裝緊,且料筒各部分鬆緊一致。袋口留足7釐米,用乾布抹淨袋口內壁,用塑料帶紮緊袋口,反折再紮緊。料筒應儘量避免刺破,認真檢查,發現破洞,即用透明膠布貼補。

  4 滅菌

  4.1 滅菌裝置

  通常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灶或專用鍋爐罩膜式滅菌灶,每灶可供5000~10000料筒進行常壓滅菌。

  4.2 裝筒罩膜

  料筒“井字式”堆疊於鋼板鍋上或鍋爐旁邊***底部架空透氣***,內用薄膜外用帆布***或彩條布***罩密,再用沙袋壓邊,表面用繩索拉緊縛於小鋼筋鉤上。

  4.3 滅菌時間

  猛火“攻頭”,儘快升溫至100°C,再維持12~15小時,停火後再燜2小時以上。料筒數量越多、堆得越密、氣溫越低,滅菌時間越長;反之,滅菌時間可短些。如果料筒滅菌不徹底,以後菌筒易暴發雜菌,形成“花筒”,損失慘重,應儘量避免。滅菌過程中還應認真觀測,及時加水避免“燒鍋”***如果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因蒸氣冷凝水仍流回鍋中,只需加少量水或不加水***,也應避免火力過猛造成罩膜炸裂。

  4.4 掀膜卸筒

  滅菌溫度和時間達到要求並適當降溫後,即可掀開塑膜。

  5 接種

  開放式接種技術工藝如下:

  5.1 接種場所

  乾淨、乾燥、經過消毒的菇棚內和室內場地皆可作接種場所。可以在菇棚內***新菇棚為佳***接種、培養,可省去菌筒多次搬運用工,也不佔用室內場地,但應加厚棚頂覆蓋物,潮溼地面鋪薄膜。

  3.5.2 料筒冷卻

  將滅菌後的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一邊***或中間***,堆疊成長方體***兩端井字式堆疊,中間平行堆疊***,通風冷卻。

  5.3 燻蒸消毒

  將完全冷卻的料筒和菌種、酒精棉球、酒精燈、一端削尖呈圓錐體的打穴木棍等在密閉條件下***一般用大塊薄膜罩密***用氣霧消毒劑多點燻蒸6~12小時***一般1000料筒用500克氣霧劑***。

  5.4 開放式接種不封口技術的接種方法

  接種前可通風排盡消毒劑藥氣。2~3人先把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另一邊***或兩邊***;1~2人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料筒接種面,再用經酒精和火焰消毒的木棍尖端打接種穴,單面打4~5穴;多人用酒精棉球消毒過的手撕開經0.25%新潔而滅表面消毒過的菌種袋,將菌種掰成錐形菌種塊,將其儘快接入穴中。菌種應將穴填實,填滿,高出穴口,蓋***口,用薄膜封接種穴口。一般一袋菌種***菌種袋規格:14釐米×27釐米***可接20~25料筒。這樣邊消毒、邊打穴、邊接種,分工協作,直至全部料筒接完。

  6 菌筒培養

  6.1 翻堆疊筒

  菌筒培養階段應進行3~4次翻堆。菌絲圈直徑達5~7釐米時掀膜進行第一次翻堆,菌筒改為“井字式”堆疊。隨著菌絲數量的增加和氣溫的升高,菌絲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急劇增加,特別強調通過多次翻堆,不斷疏散菌筒,加強通風,嚴防“燒菌”。

  6.2 刺孔増氧

  結合翻堆對菌筒刺孔2~3次***俗稱“放氣”***,增加菌筒內部氧氣,極有利於香菇菌絲正常生長髮育。***1***“放小氣”:一般結合第二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周圍用細竹籤刺3~4個孔,注意刺孔不能太深太邊,偏鬆偏乾的菌筒可暫不刺孔,避免感染雜菌。***2***“放中氣”:一般結合第三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外圍用較粗的竹籤再刺5~6個孔。***3***“放大氣”:香菇菌絲髮滿菌筒後進行。將一塊長約60釐米寬約8釐米的木板的一端製成柄狀,用10~15枚鐵釘打穿木板,從木板反面伸出3~4釐米。手握柄狀部分拍打菌筒三個面***接種面不“放大氣”***。注意偏溼偏緊的菌筒多刺孔,刺深孔,偏幹偏鬆的菌筒少刺孔,菌筒長雜菌的部分不刺孔。菌筒刺孔増氧後呼吸作用大為增強,溫度急劇升高,特別注意疏散菌筒和通風,嚴防“燒菌”。氣溫28°C以上不宜大規模 “放大氣”。如果菌筒及時割縫排場,也可不“放大氣”。

  二、 菇場搭建

  1 選場 重點選擇夏秋季節溫度較低的場所。

  1.1 環境衛生,地勢較高,林木茂密的山溝最好。澆灌水菇場要求平地,噴灑水菇場可用平地或緩坡地。

  1.2 水源充足,水質乾淨***達飲用水標準***,最好有泉水或井水。

  1.3 土質疏鬆,易灌易排,方正大塊的沙壤土農田很好。有噴灑水條件的旱地***平地或緩坡地***也行,樹木排列整齊的茂密人工林地更佳。但不宜選擇河溝畔低窪地,避免菌筒被洪水沖走。

  2 整畦 畦面寬1.4米,畦溝寬0.5米,畦高0.15~0.2米。整平畦面***略呈龜背形更佳***,澆灌水菇場要求畦面同一水平。

  3 建蔭棚

  一般每兩畦立一排柱於畦溝邊,柱高3米,入地0.5米,棚高2.5米。棚頂架竹木,再蓋遮陽網,網上鋪稻麥草、玉米秸稈等,菇棚四周圍遮陽網或草簾。最好再栽種長藤蔓的小豆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增氧,遮陰度為“三陽七陰”***山溝***或“二陽八陰”***開闊地***。

  4搭薄膜棚

  幾乎所有香菇產區都在菇畦上拱竹片蓋薄膜,只要能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皆可。採用屋脊形蓋膜方式較好:將兩塊4米寬的薄膜同時固定在同一排柱頂的樑上,隔兩畦的兩排柱與柱之間都固定一根橫竹,橫竹距棚頂0.8米,距畦溝1.7米,薄膜上下兩面都用塑料帶或小尼龍索將樑和橫竹連起來,這樣兩塊4米薄膜就將四畦的菇棚上部圍成屋脊形。也可一排柱立於畦中央,相鄰兩排柱立於相鄰兩畦的畦溝邊,兩塊3米薄膜就將3畦的菇場上部圍成屋脊形。這種技術能始終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又節約成本***完全不用竹片***,便於操作,並且薄膜不用翻動不粘泥沙比較耐用,特別是更適於微噴。

  6. 出菇管理

  著重調節溫、溼、氣、光等環境因子,儘量使之適合香菇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需要。

  6.1 調溫

  香菇屬於低溫變溫結實性食用菌,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盛產夏秋菇,著重於夏秋季節的降溫工作。香菇菌筒應始終保持通風狀態,便於散熱。還可適當加厚蔭棚覆蓋物,在蔭棚外圍栽種藤蔓較長的豆科、小瓜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増氧。中午和下午高溫時段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棚頂實行微噴。

  6.2 調溼

  應保持菌筒適宜的含水量。可採用乾溼交替的調溼措施,一般在一潮菇採收完後,對菌筒噴灑水,補足菌筒水份,出菇後一般不補水***採收前更不能補水***,這種調溼方法出菇潮次明顯,菇體含水量較低。亦可經常對菌筒噴灑少量水***採收前不補水***,這種調溼方法出菇潮次不很明顯,出菇較稀。應改用灑水壺噴灑清潔水***水質按飲用水標準***,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菌筒實行微噴。現將微噴技術簡介如下:在菇畦一端溝底安裝一根較粗的塑料管作為主管,在每個畦端中點的主管通過變三通→塑料管→閥門→塑料管→彎接→塑料管,最後一小段較細的塑料管作為出水口,出水口與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釐米即可。取一根與菇畦等長的黑色塑料管作為支管,支管一端與出水口連線,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裝1個微噴頭,支管由揷於菇畦中央的小竹支撐,並用一小段細鐵絲或廢鋁線繞支管一圈後將兩端插入竹洞中固定,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釐米。再將主管與自來水管***引自深井水為佳***連線。

  微噴的突出優點是:

  ***1***省工。不用澆水或灑水。

  ***2***刺激出菇。高溫季節井水或泉水的溫度比氣溫低得多,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產量和質量。

  6.3 調氣

  香菇為好氧真菌,夏秋季節子實體生長極快,消耗的氧氣劇增。覆蓋薄膜只為避雨,應確保通風,高溫高溼季節更應確保大通風,才能防止爛筒,延長出菇期,提高產量和質量。只有冷天才可考慮短時間覆嚴薄膜。

  *** 調光

  香菇為喜光食用菌,出菇最適宜的光線為“三陽七陰”。夏季為降溫可調至“二陽八陰”或“一陽九陰”,冬季為増溫可調至“四陽六陰”,日照時間較短的山溝菇場也應相對陽一些,夏季調至“三陽七陰”較適宜。個別菇場由於光線太暗,長出的香菇菌蓋小而薄,菌柄長而粗;反之光線太強溫度高不適宜出菇。

  6.5 催菇

  夏季高溫出菇困難且菇價較高時,可用竹片輕輕拍打菌筒,通常能催出一潮菇。但不宜頻繁多次採用,過重過頻催菇,菇小而密,且易導致爛筒,大菇場應分批催菇。

  6.6 採收

  ***1***冰菇:選菇蓋圓整,菇體較大,菇肉厚實,菌膜未破或微破的優質菇,速送有冰庫的收菇站收購,保鮮出口***或內銷***,夏秋季一般每天可採收多次。

  ***2***菜菇:達不到冰菇質量要求的香菇,可長至菌蓋邊緣內卷呈銅鑼邊時採收,供烘乾***或就近鮮銷***。採收首批菇,有時菇腳會帶出一塊菌筒料,影響產量,原因是菌皮太薄不夠硬。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將菌柄輕輕搖一搖再採下。如果菌筒轉色後適當推遲洗刷出菇常可避免。

  6.7 補充營養

  出菇後期,菌筒營養嚴重消耗,可噴施適當濃度的營養物質,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例如:2%的葡萄糖或蔗糖,0.2%的尿素或酵母粉,0.05%的味精,3%的草木灰,0.3%的磷酸二氫鉀,0.1%的硫酸鎂,5~10%的香菇腳煮出液,10ppm維生素B1…… 上述物質除香菇腳煮出液通常單獨施用外,最好按碳源、氮源、無機鹽各選一種混合噴施***顯蕾期噴施效果最佳***,出菇後期每採收一潮菇就可補充一次營養。

  香菇的種植要點

  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 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

  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採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淨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新增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新增尿素補充氮源。

  ​在配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料的溼度,水分含量不可過高或過低,否則對發菌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