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秋季開學育兒知識

  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 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預防疾病

  1、怎樣預防孩子在秋季易得的常見病

  又到了忽冷忽熱的季節,由於孩子體溫調節中樞和迴圈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很容易患感冒等病症,所以如何讓孩子安度秋季顯得十分重要。

  2、秋季常見病防治有對策

  感冒:這是秋季常見病。記住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更不要輕易用抗生素,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非但無效,反而有副作用及增加耐藥細菌。較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多飲水,適當用些中藥及冷毛巾外敷降溫。

  秋季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在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盜汗:秋季孩子容易出汗,要注意衣服隨氣溫適當增減。衣服溼了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用中藥玉屏風散有較好止汗效果。

  :警惕寶寶常見病

  秋季是很多疾病發病率較高的季節,由於早晚的溫差增大,氣溫的不穩定性等原因,寶寶很容易就會生病。秋季有五類常見病,家長應予以重視,要積極進行預防,不要等寶寶生病後再進行治療,這樣孩子受罪家長也跟著著急。

  秋季常見的五類病症

  一、感冒

  由於秋季溫差較大,並且氣溫忽冷忽熱,寶寶很容易患上感冒。感冒的病症之一就是打噴嚏。家長要注意給寶寶保暖,不要讓寶寶受涼。要關注寶寶的體溫,經常給寶寶洗手,及時做好個人衛生清潔。

  二、腹瀉

  秋季腹瀉對於寶寶來說是很痛苦的,並且沒有什麼藥物可以醫治。因此,如果寶寶出現了腹瀉的情況,家長要予以重視,要為寶寶的餐具進行消毒、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服。並且要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

  三、呼吸道感染

  在秋季,寶寶很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從而導致哮喘。患有哮喘的患兒,應隨身攜帶藥物,並要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

  四、咽炎

  秋季天氣乾燥,寶寶出汗減少,於是很多寶寶喝水也就減少了。而咽喉乾燥會引發細菌滋生,從而產生咽炎、氣管炎。因此,家長要多讓寶寶飲水,不要讓寶寶喝飲料,因為飲料中含有過多的糖分,並不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同時要注意室內的溼度,如有必要可新增加溼器。

  五、過敏性皮炎

  由於秋季空氣中出現很多過敏性物質,如果寶寶抵抗力弱就很容易患上過敏性皮炎。因此家長要注意室內環境的清潔,定期打掃居所的灰塵,並要定期清潔寶寶的玩具與被褥,從而抑制蟎蟲與細菌的滋生。

  要想避免生病,提高寶寶抵抗力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家長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的過飽,這樣可以維持寶寶的脾胃正常工作。

  其次,秋天不要過多過早的給寶寶新增衣物,要讓寶寶適當的“凍”一些,可以增強體質。

  並且,要注意飲食的清淡,主要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可以適當新增熱量高些的食物,增加寶寶的體能。

  除此之外,不建議為寶寶吃過多的補品,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身體強壯,讓寶寶食用冬蟲夏草、海蔘等補品,這樣大可不必,寶寶還會有可能不受補而引發其他疾病。

  :孩子週期性發熱是什麼

  暑熱是嬰幼兒經常患上的疾病。我國中南部地區比較多發。臨症狀是夏季長期發熱不退,伴有多尿、口渴、無汗或少汗等症狀。

  特發性高熱症是由於嬰幼兒時期體溫調節中樞的機能不夠成熟,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致使小兒體溫發生波動。小兒特發性高熱主要有暑熱症和週期性發熱。

  暑熱症又稱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所特有的發熱性疾病。本病在我國中南部地區比較多見。臨床的主要特點是夏季長期發熱不退,伴有口渴、多尿、無汗或少 汗等症狀。

  暑熱症的發熱表現為三種類型:第一型是長期發熱,體溫經常在38℃~39℃之間,多在半夜至早晨體溫上升,午後有下降趨勢;在夏季炎熱季節發熱持續 不退。這種型別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嬰兒。孩子雖然發熱,但其它一般狀況良好。第二型是呈低熱狀態,主要是白天發熱,尤其以午後發熱明顯,夜間體溫正常。第三 型患兒除發熱外,還伴有一些其它症狀,如週期性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咳嗽,以及植物神經紊亂症狀。這種型別小兒多為過敏性體質,熱程多持續 1~3個月,氣候轉涼後體溫下降。

  週期性發熱的特點是每月發熱一次,每次發熱持續數天,體溫一般在38℃~39℃之間,有時可見弛張熱型。發熱時患兒可有出汗、四肢痛、乏力、食慾不 振等症狀。但身體一般狀況尚好,體檢也無特殊體徵。

  週期性發熱症屬於中樞性發熱,主要是由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或兩者同時呈亢進狀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