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秋季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秋季乾燥會導致寶寶的體內上火,寶寶會因此而產生焦躁不安,厭食,睡眠不佳等症狀。所以秋季寶寶的營養美食當然就是以清淡的食物為最佳,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分享的,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秋季科學育兒知識:既解饞又降火的美食

  秋季乾燥會導致寶寶的體內上火,寶寶會因此而產生焦躁不安,厭食,睡眠不佳等症狀。所以秋季寶寶的營養美食當然就是以清淡的食物為最佳,以此來進行降火。那麼,現在我們就介紹幾款降火的營養輔食給週歲之內的寶寶。

  第一個首先食材是南瓜。秋季是南瓜盛產的季節,看到南瓜那漂亮的金黃色,你就知道收穫的時候到了。當然,我們也要為寶寶收穫健康。

  菜名:香濃南瓜糊

  材料:南瓜、牛奶、肉湯、黃油

  做法:先將南瓜去皮去子,煮爛後搗成泥狀;再將南瓜泥、牛奶、肉湯放入鍋中煮沸後,調轉至小火煮至黏稠,出鍋後加入黃油攪拌均勻,即可食用。特別要注意,牛奶放的比例最好少一點,因為牛奶多吃也會導致上火的。

  第二個推薦的就是秋季盛產的水果雪梨。這個食材可以潤肺去火,是秋季防治乾燥的好食材。

  菜名:馬蹄雪梨糖水

  材料:雪梨、馬蹄、紅棗、冰糖

  做法:雪梨洗淨去核切片,馬蹄去皮切片,紅棗洗淨去核備用;鍋中加水,放入雪梨、馬蹄、紅棗大火煮沸後,加入冰糖,調轉至中小火慢燉15~20分鐘,撇去浮沫,稍涼後濾去湯料,給寶寶餵食糖水。注意,冰糖量要少,免得寶寶吃太多甜的不喜歡吃母乳了。紅棗一定要去核,否則也易上火。

  第三個推薦的是粥。大家都知道,秋季是寶寶腸胃疾病高發的季節,喝粥對於調理腸胃,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的好處。

  菜名:胡蘿蔔粥

  材料:大米2小勺、水120毫升、過濾青菜心***菠菜、油菜、白菜等的菜葉***1小勺

  做法:米洗乾淨加適量水泡1~2小時,然後用小火煮40~50分鐘。在停火之前加入過濾的青菜心,然後再煮10分鐘左右即可。

  最後要推薦的是番茄。番茄裡的茄紅素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利。

  菜名:番茄汁

  材料:番茄50克、白糖少許

  做法:溫開水適量。將成熟的番茄洗淨,用開水燙軟去皮,然後切碎。用清潔的雙層紗布包好,把番茄汁擠入小盆內。將白糖放入汁中,用溫開水衝調後即可飲用。注意要選用新鮮成熟的番茄。

  因為寶寶的腸胃免疫系統還不是很成熟,尤其對病菌特別敏感。因此,媽媽在給寶寶準備以上食材時請務必要洗淨,選擇成熟無汙染的。烹製食品時所使用的廚具也一樣要經過加熱消毒之後再用。隔夜的菜品若是吃不完一定要倒掉,不能繼續給寶寶食用。

  還有一點,那不是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即便是再好的食材,食用過量都不好,比如南瓜和胡蘿蔔吃得過多,會導致寶寶面板過黃。因此這些推薦的食譜,可以間隔地烹調給寶寶食用,也能讓寶寶時時保持新鮮感,不會吃厭。

  幼兒園大班秋季科學育兒知識:喝梨汁好處多

  喝梨汁,主要有九大好處:

  第一,梨汁味甘酸而平,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喉乾燥、癢、痛、音啞、痰稠等均有良效。

  第二,梨汁富含膳食纖維,是最好的腸胃“清潔工”。飯館裡的飯菜大都以“味”取勝,食物多油膩或辛辣,吃後容易誘發便祕。而飯後喝杯梨汁,能促進胃腸蠕動,使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大量排出,避免便祕。

  第三,梨汁含有較多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特別適合飲酒人士。

  第四,梨汁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功效,患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經常喝些梨汁大有益處。

  第五,梨汁有助於腎臟排洩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溼病和關節炎。

  第六,梨汁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於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

  第七,梨汁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面板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喝一兩杯梨汁可緩解乾燥。

  第八,吸菸的人喝梨汁,可以減輕香菸中有害物質對咽喉、呼吸道的刺激。

  第九,梨汁含有80%以上的水分,經常忘了喝水的老年人,喝梨汁可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自己在家可以製作梨汁。選擇新鮮飽滿,八成熟的梨,去皮和核,用水果刀削成小塊加入榨汁機榨成汁即可。也可以煮後去渣,過濾,可以多過濾幾次,口感會好一點。如果不方便在家制作梨汁,可以到超市購買100%純梨汁。這種梨汁採用瞬間殺菌的無菌冷灌裝,既保留豐富的營養,又比生吃水果更衛生方便,也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風寒咳嗽、腹部冷痛、脾虛便溏者要少喝梨汁。梨汁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當慎用。

  幼兒園大班秋季科學育兒知識:假日出遊寶寶暈車小偏方

  2010-10-13 10:38:22來源:寶寶地帶

  外出遊玩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自駕遊,高度的自主性是做出這種選擇的原因,但是有的時候外出遊玩的成員中有人出現暈車的情況也是極其掃興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孩子,還不能放任不管,於是就只能好好照顧而丟失了遊玩的樂趣。

  人在睡眠不足的疲倦狀態下對外的適應性差,也就容易出現暈車現象。因此,父母最好提前幾天與孩子談說外出的計劃,到了乘車前夜則要避免談說過多,儘量使孩子像平日一樣安然入睡。乘車前可以給孩子服用暈車片一類的藥物,以緩解暈車症狀,在乘車前一小時服用效果更好。

  除此以外,有些“偏方”也同樣有效,可在乘車前半小時給孩子含一塊生薑或一小撮茶葉,在肚臍處貼傷溼膏也有一定效果。還要記住乘車前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特別是不能吃太油膩的食物,也不能空腹,最好適當吃些清淡食物,如稀飯、素菜之類。

  乘車時選擇恰當的位置也很必要,可以讓孩子靠前坐,但也不要離駕駛座太近,以免聞到過多的汽油味,靠視窗的位置空氣新鮮,是暈車者理想的座位。

  為果孩子已經出現了暈車症狀,最好就近停車,讓孩子把胃裡的食物吐出來,走動一會兒,症狀很快就會有所好轉。

  暈車是一個人平衡能力不佳的表現,所以以上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解決平衡力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假如想讓孩子從根上克服平問題,那就只能是加強鍛鍊,針對性的訓練孩子的運動能力和平衡能力。並堅持鍛鍊和持續體制。

  幼兒園大班秋季科學育兒知識:四大原則保證兒童睡眠

  保證睡眠應該不用解釋原因了吧。睡覺老少咸宜,還是青年的普遍愛好。是最基本的需求,好處也是各種各樣。我們這次的講解依然是以兒童睡眠為主,小孩子在嬰兒時期睡覺的時間大大超過了醒著的時候。為了保證兒童充足的睡眠。我們要注意以下四個原則。

  睡後請熄燈

  再有光的條件下,人體會自然而然的將身體調整到一個相對適應工作的狀態,長時間處於人工光源照射下,由於微妙的“光壓力”,人的精神上會得不到放鬆,達不到睡眠效果。況且在視力上也會影響較深。比較容易引起近視,還會帶來睡眠易醒易驚,餵奶時間延長,體重增加慢等許多問題,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利。另外,還有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的保護性抑制,導致智力及語言障礙。

  讓孩子睡足

  睡眠就講究個充足,誰也知道睡覺睡到一半被叫醒的感覺,還有專有的名詞叫做“起床氣”,睡覺睡到自然醒是一個最佳的狀態,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最有利於孩子生長髮育。嬰幼兒一天的一半時間都處在睡眠之中。可見讓嬰幼兒睡足覺是多麼重要。

  讓孩子早睡

  讓孩子早睡還有助於孩子身高的改善。我們知道兒童身高除了與遺傳、營養、體育鍛煉諸因素有關外,還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重要關係。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節律,即人在睡著後才能產生生長激素,深睡一小時以後逐漸進入高峰,如果睡得太晚,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兒童來說,身高就會受到影響。

  乳兒要脫衣睡

  乳兒說明白一點就是嬰兒嘛。就是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大家都聽過裸睡,成人也更喜歡光著睡。孩子也不例外,讓孩子在睡覺的時候不受到束縛和干擾這才是真正的睡覺呢。包括睡衣之類的也不是很好的東西,穿衣服睡覺勢必會影響休息,不要陷於某種思想拔不出來哦。

  幼兒園大班秋季科學育兒知識:寶寶6歲前的健康很重要

  每個家庭裡的寶寶都有著自己的特點,生長髮育也不僅僅侷限於某個年齡段,所以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與同齡人相比較矮的時候也不會很擔心,覺得長大一點的時候就好了。但是與其不知所以的等下去,倒不如送孩子去醫院檢查下來得實在,若是有問題也能夠醫治的及時。

  韓國有句老話叫作“小生大長”,先不管他是不是韓國的老話,但是這句話本身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意思是說體型小的孩子容易生產,雖然體重或身高稍微不足,但是長大後跟其他孩子就沒有區別了。但是如果到3~4 歲還是比正常孩子小,那長大成人後體重輕或者身高矮的可能性就會很大。所以,密切關注孩子6歲之前的生長髮育狀況,非常重要。

  健康檢查不是等有病了在檢查,而是通過檢查及時的發現疾病。孩子在6歲左右一定要接受健康檢查。很多人認為成年人才有必要做健康檢查,孩子也必須定期做。以便早點發現疾病。其實兒童健康檢查不僅可以預防疾病,更重要的,還能檢查孩子精神和身體的發育情況。應該通過健康檢查確定孩子的大腦發育、社會能力、身高、體重等發育是否正常。

  6歲前健康檢查是重要的,必須通過健康檢查確定孩子的牙齒、視力、聽力等基礎健康因素是否正常。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小時候個子長得慢,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矮一點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過一段時間就能長高了。但是其實這是不一定的,一定能夠要通過檢查來確定。

  等不是辦法,不如每年檢查孩子體重和身高到底有什麼變化,如果數值不在正常範圍,最好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檢查。以便確定病因。6歲左右體重輕的孩子比較少,肥胖的孩子卻越來越多,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成人病的病例逐漸增多。有些民間說法認為“小孩子身上的肉會變成身高”,所以看到胖孩子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以上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是毫無根據的。必須要擺脫這種觀念。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多和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大。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主要是在嬰兒期,以後是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大,當嬰兒期過多地攝取營養,就會刺激體內產生過多的脂肪細胞,脂肪細胞增多就為以後發展為肥胖奠定了基礎。一旦以後營養過剩或失調,就會產生肥胖。

  民間還有俗話說,6歲前的健康狀況是能否貨到100的關鍵。原話不是這樣的,但是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個人認為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其實孩子的未來健康長壽與否,不僅僅表現在6歲的這麼一個階段,更多的還是在平時,只不過6歲前比較容易被發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