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五臟關係表

  五行思想是中醫的主導思想之一,按照中醫理論,人體五臟也有對應的五行,那麼五行和五臟有什麼關係呢?小編在此整理了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資料

  身體五行

  金——皮、鼻孔、肺臟、大腸。

  木——筋、眼睛、肝、膽。

  水——骨、耳朵、腎臟、膀胱。

  火——脈、舌頭、心臟、小腸。

  土——肉、嘴巴、脾臟、胃。

  五臟的五行之性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木盛的人長得丰姿秀麗, 骨骼修長, 手足細膩, 口尖發美, 面色青白。為人有博愛惻隱之心, 慈祥愷悌之意,清高慷慨, 質樸無偽。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 頭髮稀少, 性格偏狹, 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 項長喉結, 肌肉乾燥, 為人鄙下吝嗇。

  火主禮,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火盛之人頭小腳長, 上尖下闊,濃眉小耳, 精神閃爍, 為人謙和恭敬, 純樸急躁。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 語言妄誕, 詭詐妒毒, 做事有始無終。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 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 度量寬厚, 言必行, 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 內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滯, 面扁鼻低, 為人狠毒乖戾, 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義, 其性剛,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稱, 面方白淨,眉高眼深, 體健神清。為人剛毅果斷, 疏財仗義, 深知廉恥。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慾不仁。不及則身材瘦小, 為人刻薄內毒, 喜淫好殺, 吝嗇貪婪。

  水主智, 其性聰, 其情善, 其味鹹, 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 足智多謀, 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 飄蕩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 性情無常, 膽小無略, 行事反覆。

  中醫五行之五情與五臟

  1、心在志為喜”

  “心在志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與“喜”有關。《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喜悅的過程,猶如人體能源***精神能源和機體能源***的釋放過程,獲得釋放的能源,將形成原動力,展開新的精神活動,並支配著身體活力,創造出新的業績。如:能提高人的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活力,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滿樂趣和信心,從而動作起來顯得輕鬆有力、敏捷、準確、精力充沛;能使心臟、血管的肌肉運動加強,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水平提高;能擴張肺部,使呼吸運動加強,肺活量增大,有利於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交換;能加強消化器官的運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

  2、“肝在志為怒”

  怒是人們受到外界刺激時的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一種不良的情志刺激。怒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故稱“肝在志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傷肝,導致疏洩失常,肝氣亢奮,血隨氣湧,可見面紅目赤,心煩易怒,甚則可見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洩,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現為情緒不穩,心煩易怒。

  3、“脾在志為思”

  脾在志為思。思,即思慮、思考,是人體意識思維活動的一種狀態。人的思慮的情志活動主要是通過脾來表達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謀慮的一種情志。當人沉湎於思考或焦慮時,往往會出現飲食無味、食慾下降。有的婦女可以因為工作緊張,思想高度集中導致月經量少,經期紊亂等,這與脾主統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為憂***悲***”

  古代醫家對憂愁的患者仔細觀察分析後發現,肺是表達人的憂愁、悲傷的情志活動的主要器官。當人因憂愁而哭泣時,會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時候,肺氣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開竅於鼻,所以涕就從鼻中流出了。肺主氣,為聲音之總司,憂愁悲傷哭泣,還會導致聲音嘶啞、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憂愁會使人的面部皺紋增多。

  5、“腎在志為恐”

  恐為腎志,腎是人們表達驚恐之志的主要臟器。恐是人們對事物懼怕的一種精神狀態,對機體的生理活動是一種不良的刺激。《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即是說明驚恐的刺激,對機體氣機的執行可產生不良的影響。“恐則氣下”,是指人在恐懼狀態中,上焦的氣機閉塞不暢,可使氣迫於下焦,則下焦產生脹滿,甚則遺尿。“驚則氣亂”,則是指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可因驚慌而產生一時性的擾亂,出現心神不定,手足無措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