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見藥物

  新生兒黃疸既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也可能是各種疾病的一種臨床徵象。但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就要進行治療了,因為黃疸對幼兒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治療黃疸的藥物,希望能幫到你。

  治療黃疸的藥物

  1、酶誘導劑

  早期新生兒肝臟葡萄糖醛酞轉移酶活性僅為成人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二,故未結合膽紅素不能有效地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微粒體增加葡萄糖醛酞轉移酶的生成,增加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能力,從而增加肝臟清除膽紅素的功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

  2、活性炭或瓊脂、益生菌

  減少腸壁對未結合膽紅素的吸收,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無菌,因此進入腸道的膽紅素不能轉化為尿膽原類,而新生兒腸壁富有R葡萄糖醛酸苷酶,進入腸道的結合膽紅素經此酶水解成未結合膽紅素及葡萄糖醛酸後,未結合膽紅素又從腸壁吸收,增加血中膽紅素含量。

  3、白蛋白

  遊離的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可能發生核黃疸,1g白蛋白可與16rig膽紅素聯結,因此用白蛋白具有保護機體免受遊離的未結合膽紅素對腦細胞損傷的作用而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4、免疫球蛋白

  有報道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新生兒溶血病。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同族免疫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癥,主要是由於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破壞致敏紅細胞所致。

  5、光照療法

  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睪丸用黑紙遮蓋,用單光***20W藍色熒光燈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間距離2.5cm,距患兒3550cm***或用雙光***上下各6支燈管,下方距離患兒2535cm***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黃疸的中醫藥治療

  1、溼熱燻蒸:面目發黃,黃色鮮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病情較重者,可見神昏,抽搐。

  治法:清熱利溼,利膽退黃。

  方藥:茵陳10克、梔子3克、大黃2克、枳實3克、車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藥:茵陳五苓丸、茵梔黃注射液。

  2、寒溼阻滯:面目皮膚髮黃,色淡而晦暗,或黃疸日久不退,神疲睏倦,四肢欠溫,納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脹氣短,舌淡苔膩。

  治法:溫中化溼,益氣健脾。

  方藥:茵陳10克、太子參10克、白朮10克、乾薑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黃疸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1、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較適宜。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佔總熱能的百分之六十。過去採用的高糖飲食也要糾正,因為高糖飲食,尤其是過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會影響病人食慾,加重胃腸脹氣,使體內脂肪貯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給主要應通過主食。

  3、為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應增加蛋白質供給,一般應占總熱能的15%,特別應保證一定數量優質蛋白,如動物性蛋包質、豆製品等的供給。

  4、脂肪攝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厭油及食慾不振等症狀,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脂肪攝入過多的問題。

  5、保證維生素供給。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維生素C,對於改善症狀有重要作用。除了選擇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種維生素製劑。

  6、供給充足的液體。適當多飲果汁、米湯、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洩及保證肝臟正常代謝功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