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之養生法

  五行的飲食在中醫中有什麼小知識,明白其中的一些五行知識對於養生也是很有幫助的,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醫飲食五行知識,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醫飲食五行的保健小知識

  對於飲食中醫不僅僅重視它的物質性,更重視無形的“飲食之氣”,而這氣包含了物質、能量和資訊,從中醫角度更細緻些講就是陰陽五行。

  我們粗略把人的體質分為偏寒或偏熱,當然飲食也有寒熱屬性。

  溫性食品有:五穀類麵粉、豆油、酒、醋、生薑、花椒、芥末、蔥、蒜、五菜類胡蘿蔔、韭菜、辣椒、五果類葡萄、荔枝、蓮子、大棗、胡桃、烏梅、李子、栗子、橘子、桃、龍眼、橄欖、五畜類雞肉、羊肉、狗肉、鯽魚、黃鱔、蝦等;

  寒性食品有:五穀類小米、綠豆、蕎麥、豆腐、豆漿、豆豉、五菜類油菜、黃瓜、莧菜、茄子、芋頭、竹筍、五果類西瓜、香蕉、梨、菱角、藕、廣柑、甘蔗、白果、柿餅、百合、五畜類兔肉、鰻魚、螃蟹、龜、甲魚、牡蠣、牛奶,雞蛋冰鎮飲料冰水、冰棍、冰激凌、冰可樂、冰啤酒。

  平性食品有:五穀類梗米、糯米、黃豆、黑豆、豇豆、南瓜、山藥、葫蘆、枇杷、青梅、豬肉、鯉魚、銀魚、烏賊魚等。

  我們宜根據個體體質屬性適度食用偏溫或偏寒食品,寒性體質適度少吃寒性食品,熱性體質適度少吃熱性食品。

  同樣的中醫可以把飲食按五行分為五類以對應五臟,來調補五臟。

  木類食品多利於疏肝:春季生的芽類豆芽、苗類蒜苗、嫩葉香椿葉、小蔥苗;綠色的綠豆;味酸的如山楂。壓力大、精神緊張或抑鬱的,或女性月經前適合多食用木性食品。

  火類食品多利於清熱:夏季開的某些花類菊花;紅色的紅豆/赤小豆;苦味的苦瓜、苦菜、苦丁茶。心煩急躁、失眠多夢或口舌生瘡屬心火旺的可多食用火性食品。

  土類食品利於健脾:各類面、米,及味甜、色黃食品,如白麵、大米、小米、黃豆等。小麥秋冬季種、來年秋季收,採四季之精華,是我們的主食,養後天之本—脾。

  金類食品利於潤肺或宣降肺氣:秋季結的果類或含汁多的莖類食品多能潤肺如梨、甘蔗、西瓜、橙子等;色白食品如銀耳、百合、芸豆、杏仁、茉莉花或味辛的食品如白蘿蔔、洋蔥利於宣降肺氣。

  水類食品於利養腎:冬季藏的堅果或根類、種子類食品如核桃、松子、栗子;黑色食品黑豆;血肉有情之品如各種肉、奶、蛋類。鹹味入腎,但飲食過鹹則傷腎。

  

  綠色養肝

  常見的綠色食物:青菜、綠豆、苦瓜、水果。

  肝對應的是木,肝開竅於目,木資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肝了。青綠色可調節體內平衡,消除緊張情緒,起鎮靜作用,有助於減輕頭痛、發熱、暈厥失眠;酸食能開胃,增強肝功能,利於鈣、磷的吸收,如醋、乳酸、檸檬等。

  紅色補心

  常見的紅色食物:紅辣椒、紅棗、胡蘿蔔、紅薯、紅豆、草莓等。

  心對應的是火,心主血脈,如有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甚至心前區疼痛等症狀時,就需要養心了。紅色具有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迴圈、促使神經系統興奮的作用;苦味具有解除燥溼、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益腎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時間進行,此時心力最強;心臟先天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蘿蔔汁或西紅柿汁來養心。

  黃色益脾

  常見的黃色食物:玉米、黃豆、薏米、蛋黃、蘋果等。

  脾對應的是土,暴食傷脾,如有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身體水腫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脾了。黃色具有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加強邏輯思維的作用;吃甜食具有補熱量、養氣血、緩解疲勞、調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

  白色潤肺

  常見的白色食物:白蘿蔔、梨、冬瓜、白豆、豆腐、銀耳、涼薯等。

  肺對應的是金,與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有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肺了。中醫認為,辣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辣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機體代謝,可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黑色補腎

  常見的黑色食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帶等。

  腎對應的是水,如有腰膝痠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腎了。黑色和鹹味入腎;鹹味能軟堅潤下,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及水鹽代謝,可增強體力和食慾。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當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失。
 

  ""的人還:

1.中醫五行飲食養生方法

2.中醫養生五行背診圖

3.人體五行與健康養生

4.中醫情緒養生理論

5.中醫養生五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