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運動損傷的簡易處理方法有哪些

  很多運動的人缺乏對運動損傷基本常識的瞭解。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是很重要的,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資料,僅供參考。

  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擦傷

  擦傷是運動中最常發生的一種損傷,多發生於對抗性專案活動及摔到等意外情況下,表現為面板被擦破出血或有組織液滲出,有一定的創口。

  處理方法:用生理鹽水洗淨創口,若有砂石等雜物,應用消毒工具清理乾淨。對於面積小的傷口,可用75%的酒精棉球清潔消毒傷口周圍面板;若傷口較深,應區域性擦紅藥水,嚴重者應到醫院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 錯誤做法:直接用自來水沖洗傷口。

  扭傷

  在運動中,由於場地不平以及跳起落地時身體失去平衡等原因,常發生關節等部位的扭傷,其中以踝關節過度內翻扭傷最為常見,表現為關節出現普遍腫脹,行走疼痛等。

  處理方法:冷敷扭傷部位,用繃帶加壓包紮。24小時後,可根據傷情用外傷藥外敷、按摩並及早進行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性鍛鍊。

  錯誤做法:受傷後活動或按摩受傷關節。

  肌肉拉傷

  由於學生準備活動不充分,或在劇烈的運動中由於外力作用,關節發生了超範圍的活動,造成了肌肉或韌帶的拉傷。表現為受傷區域性紅、熱、腫,受傷部位有刺痛感。

  處理方法:早期採用冰袋或冷水進行冷敷;中期***24小時後***可用鹽水熱敷、按摩、外貼活血膏等;晚期以功能鍛鍊為主。

  錯誤做法:受傷後按摩、熱敷或繼續活動

  常見運動損傷的簡易處理方法

  軟組織損傷:是面板、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囊、血管、神經等組織的損傷。根據傷部面板和粘膜是否完整,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兩類。

  一、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1、擦傷

  擦傷:是面板受到外力摩擦所致,面板被擦破出血或有組織液滲出。創口淺、面積小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洗淨創口,周圍用70%酒精棉球消毒,創口上塗抹紅汞或紫藥水,待幹即可,勿需包紮。但面部擦傷最好不用紫藥水塗抹;關節附近的擦傷也不宜使用暴露療法,以免面板乾裂而影響關節運動。

  2、撕裂傷

  面板撕裂傷:多發生於頭部,尤以額部和麵部較多見,若撕裂傷口小,經止血、消毒處理後,可用粘膏粘合;傷口較大則需縫合,必要時要使用抗菌素治療。

  3、刺傷和切傷

  處理方法基本上與撕裂傷相同。凡被不潔物致傷且創口小而深時,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常見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種類:分成慢性和急性的兩種。應以預防為主,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

  1、挫傷:由鈍力直接作用於身體某部所致,如運動中相互衝撞、或被踢打、或身體某部碰擊在器械上。輕者僅是皮下組織***如肌肉、韌帶等***挫傷,重者***如頭、胸、腹部和睪丸挫傷***常因某些器官的損傷而合併休克。在體育運動中比較常見的是股四頭肌和小腿前部挫傷。

  2、肌肉肌腱拉傷:由於肌肉主動的猛烈收縮,其收縮力超過了肌肉本身所承擔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牽伸時,超過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傷。拉傷可發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處或腱的附著處。由於致傷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質不同,可引起肌肉、肌腱部分纖維斷裂、完全斷裂或微細損傷的積累。除肌肉本身的拉傷外,常可同時合併肌肉周圍的輔助結構如筋膜、腱鞘和滑囊的損傷。

  3、關節韌帶扭傷:由間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常範圍的活動而造成的。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的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引起關節半脫位或完全脫位,同時可合併關節囊滑膜和軟骨損傷。

  4、滑囊炎: 滑囊是結締組織構成的密封小囊,囊內有少量滑液,多位於關節附近,介於肌肉或肌腱附著處與骨隆起之間,可以減輕肌肉、肌腱與骨之間的摩擦。因受到外力的直接撞擊,使囊壁受到損傷而發生急性滑囊炎,或因區域性活動過多,囊壁受到反覆磨損而發生慢性損傷。

  5、肌腱腱鞘炎: 腱鞘是兩層纖維膜構成的長形密封小管,套在肌腱周圍,腱鞘的內層覆蓋在肌腱的表面,外層附在周圍的韌帶及骨面上,兩層之間有少量滑液,可以減少肌腱活動時與周圍結構間的摩擦。由於肌肉反覆收縮,使牽拉的肌腱與腱鞘不斷摩擦,引起肌腱腱鞘的創傷性炎症。由於區域性管壁逐漸增厚,管腔變窄,有時肌腱漸呈梭形膨大,因此當肌腱通過狹窄處時即發生彈響或交鎖,故稱狹窄性腱鞘。

  ***二***急性損傷的處理原則:可分為早、中、晚3期。

  ***1***早期: 係指傷後24~48小時內。此期病理變化的主要特點是組織撕裂或斷裂後,出現血腫和水腫,發生反應性炎症。臨床上表現為損傷區域性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因此,該期的處理原則是制動、止血、鎮痛、防腫及減輕炎症。處理方法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一種或數種並用。冷敷、加壓包紮並抬高傷肢:這種方法應在傷後立刻使用,有止血、止痛及防止或減輕腫脹的作用。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而後用適當厚度的棉花或海綿置於傷部,立即用繃帶稍加壓力進行包紮。24小時後拆除包紮固定,根據傷情再做進一步處理。外敷新傷藥:使用此法常可達到消腫、止痛和減輕炎症的效果。根據各地治療軟組織損傷的經驗,外敷一號新傷藥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若傷後疼痛較劇烈,可服用止痛劑。

  ***2***中期: 係指受傷24~48h以後。此期病理變化和修復過程的主要特點是肉芽組織已經形成,凝塊正在被吸收,壞死組織逐漸被清除,組織正在修復。臨床上,急性炎症已逐漸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腫脹。因此,該期的處理原則主要是改善區域性的血液和淋巴迴圈,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加速瘀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及壞死組織的清除,促進再生修復,防止粘連形成。治療方法有理療、按摩、鍼灸、藥物痛點注射、外貼活血膏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藥等,可選用幾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療。熱療和按摩在此期的治療中極為重要,但是,按摩手法應從輕到重,從損傷周圍到損傷區域性,損傷區域性的前幾次按摩必須較輕。

  ***3***晚期: 損傷組織已基本修復,但可能有瘢痕和粘連形成。臨床上,腫脹和壓痛已經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鍛鍊時仍感到微痛、酸脹和無力,個別嚴重者出現傷部僵硬或運動功能受限等。因此,該期的處理原則是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的功能。若有瘢痕和粘連,應設法軟化或分離,以促進功能的恢復。治療方法以按摩、理療和功能鍛鍊為主,配合支援帶固定及中草藥的薰洗等。

  運動損傷的種類及處理方法

  一、擦傷——即面板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藥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髒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

  二、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區域性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三、挫傷——由於身體區域性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叮劑,區域性可用傷溼止痛膏貼上,在傷後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一週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雲南白藥加白酒調敷傷處幷包扎,隔日換藥一次,每日2-3次,加理療。

  四、扭傷——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傷——讓患者仰臥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

  、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面板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後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

  五、脫臼——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咐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頻纏過胸部,在對側胸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軟臥上送往醫院。

  六、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面板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面板,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直接接觸傷口,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

  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儘早平臥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臥,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