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形成的文化觀念,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一

  企業文化是不能照搬的企業文化口號化、公式化表現為對於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與企業戰略、企業願景目標相結合,在理念提煉上過於抽象化,缺乏針對性和企業個性,無法真正指導企業員工的具體工作與行為表現。企業文化是企業特有的個性文化,要防止機械地照搬照抄。尤其在提煉企業精神時,更要充分突出個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獨具文化魅力。如果抱著追逐時尚的心態去構建企業文化,雖有共性,卻缺乏必要個性的企業文化是很難取得什麼實際成效的。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二

  企業文化建設文體化對企業文化涵義的片面認識:如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搞些活動,辦報紙,做思想教育等,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發展成為了形式主義的企業文化。其結果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不配套,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不配套,領導者言行與企業文化不配套。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三

  企業文化不是領導者或老闆倡導的文化有些企業領導者以為企業文化就是領導者或老闆所倡導的文化。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文化具有四種層次,即民族文化、組織文化、群體文化和個人文化。明確這四種層次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和相互依存性對管理者正確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非常有必要。企業文化屬於組織文化的範疇,它不等同於某些領導者為企業所設計或所倡導的“企業內的文化”,也不等同於某些貼在牆上或掛在嘴邊的標語和口號。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領導者起著倡導作用,而企業員工的積極參與也不可或缺。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四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不是塑造員工在一些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中,採取的行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非常缺乏自下而上的溝通,管理層沒有傾聽員工的意見,所制定的制度和採取的措施也沒有反映員工的願望與需求,最後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實,員工應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的創造者,企業文化作為員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過程要讓全體員工積極主動地參與,並將代表多數人觀點的人作為典範和執行者,加強交流溝通,積極鼓勵員工參與並反饋情況。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之五

  企業文化建設中領導者的短期行為普遍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短期行為有多種表現形式:

  ⑴ 文化建設物質化。一些企業領導把企業文化建設簡單地做成VI系統設計***視覺形象識別***,似乎建設企業文化就是創造優美的企業物理環境,注重企業外觀色彩的統一協調,員工服飾的整潔大方,商標與包裝的圖案優美等。

  ⑵ 文化建設言語化。有些企業領導者學了一些時髦的名詞,自己設計或請人設計一些標語口號,貼在走廊、辦公室和各車間的牆上,內容形形色色,措詞鏗鏘有力,諸如“以人為本”、“人本管理”、“團結”、“求實”、“創新”、“拼搏”、“奉獻”等等。這本無可非議,但它是否能真實地反映本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方式、管理風格?是否能引起員工們的認同和產生共鳴?是否符合行業特色與企業特色?是否能促進企業的未來發展?是否有相應的管理措施與之相配套等等,有時候恐怕連企業的決策者本身都難以說清楚。

  ⑶ 文化建設靜態化。一些企業初步形成了組織文化之後,不重視隨著企業經營環境和管理水平的變化,不斷地總結提煉,推陳出新,引導企業文化不斷髮展。

  ⑷ 文化建設廣告化和運動化。一些企業不顧實際效果,只是從領導者的意願出發,採用形式主義的手段,在一段時間內大力宣傳領導者所設計或倡導的文化觀念,用廣告和思想運動的方式來搞企業文化建設。這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都難以有效地培育企業文化。只有常抓不懈, 才能真正解決從“熱一陣”的極端走向“涼一陣”的極端的問題。

  ⑸ CI式的企業文化。CI式的企業文化模式具體表現為:企業文化各個部分內容嚴重脫節。中國企業文化走CI式的建設誤區,其原因是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不但要投入一筆可觀的費用,還有涉及大量的人力投入,甚至於關聯到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因此企業家希望通過CI式的企業文化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提升企業文化內涵。雖然有偷工減料之嫌,也樂得個開展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名頭。但重形式而不注重內涵的企業文化卻無法讓企業員工接受,更不用說為之而奮鬥一生了。所以也就有了大部分人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一個“虛”字概括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