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腫怎麼形成的肝囊腫的檢查方法

  肝囊腫生長緩慢,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僅在體檢時被偶然發現。你想知道是什麼因素導致肝囊腫的形成嗎?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肝囊腫怎麼形成的吧。

  肝囊腫形成的原因

  1、先天性肝囊腫

  由於肝內膽管和淋巴管胚胎時發育障礙,或胎兒期患膽管炎,肝內小膽管閉塞,近端呈囊性擴大及肝內膽管變性,區域性增生阻塞而成,多為多發。

  2、瀦留性肝囊腫

  為肝內某個膽小管由於炎症、水腫、瘢痕或結石阻塞引起分泌增多,或膽汁瀦留引起,多為單個,也可因肝鈍性挫傷,致中心破裂的晚期。病變囊內充滿血液或膽汁,包膜為纖維組織,為單發性假性囊腫。

  肝囊腫的臨床表現

  肝囊腫因生長緩慢可長期或終身無症狀,常在B超檢查時偶然發現。其主要臨床表現隨囊腫位置、大小、數目、有無壓迫鄰近器官和有無併發症而異。單純性肝囊腫相對少見,發病女多於男,男女之比為1:4。約20%患者有症狀,最常見的首發症狀為腹圍增大,其初發症狀可始於任何年齡,但多發生在20~50歲。臨床上較常見的其他症狀和體徵如下:

  1、胃腸道症狀

  當囊腫增大並壓迫胃、十二指腸和結腸時,可引起餐後飽脹、食慾減退、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2、腹痛

  大而重的囊腫可引起上腹膨脹不適、隱痛或輕度鈍痛。突發劇痛或出現腹膜炎的症狀體徵時,提示有囊腫出血或破裂等併發症發生,並可出現畏寒、發熱。

  3、腹部包塊

  發現腹部包塊是許多患者的主要初發表現。

  4、黃疸

  肝門鄰近的囊腫壓迫肝管或膽總管可引起輕度黃疸,其發生率較低,僅在約5%的病例中出現。

  5、體檢

  腹部觸及隨呼吸移動的包塊是主要體徵,包塊表面光滑,通常質硬,僅部分呈囊性,有波動感。其位置隨囊腫發生的部位而定,但多數位於右上腹。

  肝囊腫的檢查

  1、B型超聲

  B型超聲檢查診斷肝囊腫具有敏感性高、無創傷、簡便易行等優點,<1cm的囊腫也易檢出,準確率達98%,而且能確定囊腫的性質、部位、大小、數目及累及肝臟的範圍,為本病的首選檢查方法。肝囊腫的聲像圖表現為肝內有圓形或橢圓形液性暗區,囊壁菲薄,邊緣整齊光滑,與周圍組織境界清楚,囊腫後壁及深部組織回聲增強,壁常伴折射聲影。

  2、CT掃描

  CT檢查能準確顯示肝囊腫的部位、大小、範圍及性質,確診率達98%。CT片上肝囊腫為境界清楚、密度均勻、圓形或橢圓的低密度區,靜脈造影后無增強表現。

  3、核素掃描

  核素掃描有助於肝囊腫的定位診斷,顯示肝內有邊緣整齊光滑的佔位性病變,但與肝膿腫、肝癌的掃描結果相似,難以鑑別,臨床上已很少使用。

  4、選擇性血管造影

  肝動脈造影見肝囊腫呈圓形、邊緣清晰的無血管區,其周圍血管被推移呈弓形。

  5、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檢查對錶淺的單純性囊腫的診斷有價值,並可指導穿刺抽液。

  6、X線檢查

  X線表現可因囊腫的大小、位置而異,可有肝臟增大、膈肌抬高和胃腸受壓移位等現象。單發囊腫有時囊壁出現鈣化影。

  肝囊腫的治療

  肝囊腫的治療應視其大小、性質及有無併發症而定。直徑5cm並出現壓迫症狀者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以緩解壓迫症狀。但抽液後不久囊腫又會增大,需反覆抽液。此法操作簡便,不需剖腹,對不能耐受手術的巨大肝囊腫患者仍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囊腫有感染時宜行外引流術。當有併發症出現如囊腫破裂、囊蒂扭轉、囊內出血或囊腫巨大壓迫鄰近器官影響進食者需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應儘可能完全切除囊腫,如不能則做次全切除或至少切除1/3囊壁,使囊液引流入腹腔。如膽汁進入囊腔,後一種手術則不適用,可採取囊腫-空腸吻合術。術中應造影確定有無交通,如囊腫為多房性,引流前應儘量去除其分隔。囊壁病理檢查要仔細除外惡變。

肝囊腫的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