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的經營範圍主要是什麼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那麼生態農業的經營範圍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生態農業的經營範圍,希望能幫到你。

  生態農業的經營範圍

  涉及蔬菜、水果、花卉植物種植銷售等

  生態農業的特點

  綜合性

  生態農業強調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迴圈、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並使各業之間互相支援,相得益彰,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多樣性

  生態農業針對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充分吸收我國傳統農業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型別裝備農業生產,使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各產業都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

  高效性

  生態農業通過物質迴圈和能量多層次綜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實現經濟增值,實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農業成本,提高效益,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創造農業內部就業機會,保護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

  持續性

  發展生態農業能夠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汙染,維護生態平衡,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常規發展為持續發展,把環境建設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同時,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生態農業的經營模式

  時空結構

  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徵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系統,使處於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

  食物鏈型

  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迴圈的農業生態系統。系統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系統中的廢棄物多次迴圈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有效的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汙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迴圈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迴圈利用模式、種養加工三結合的物質迴圈利用模式等。

  綜合型

  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系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汙染、高效益的模式型別。